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今日賞聯: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修其天爵

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教以人倫

重修大成殿碑記

大成殿原為祭祀孔子的聖殿,系新安縣舊儒學(又稱學宮)的主體建築。據史記載,元至元三十年(1293)新安儒學由縣治東南遷至現址,迄今已歷七百二十年,經明清歷次增修,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立軸,東西展翼,鱗次櫛比,主輔有序,形成一座氣勢恢宏的古建築群,集尊孔崇聖、講經明倫、進學修德、祭祀鄉賢名宦於一體,成為封建時代新安教育精英文化的聚集地。民國以降,這裡又是新安現代教育的發祥地,由小學而師範而初級中學,以至於完全中學、高階中學,並衍生出新安一高、新安三高、新安師範等學校,成為新安名副其實的人才搖籃。

然時光荏苒,歲月變遷,舊儒學古建築群早已蕩然無存,唯有大成殿尚屹立在新安二高院內;但經世事滄桑,業已脊毀頂陷,椽朽檁腐,瀕臨岌岌可危之狀。為保護此一方寶貴文物,新安二高報請洛陽市文物局、新安縣人民政府批准決定重修大成殿,併為其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舉得到市縣有關領導高度重視,即速派專家測算資料,編訂方案,並撥專款九十餘萬圓以資修繕工程。縣政府責成財政局籌措工程資金,文物局承擔施工監理,新安二高負責具體修繕事宜。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日動工,七月二十日告竣。修葺一新的大成殿,頂列九脊,坡起四面,斗拱歇山,立柱飛簷,進深面闊各五間,巍峨壯麗,巋然如初,完整再現了明清古建築風貌。茲為勒石以記之。

曾憲新撰文 石林書刻

公元二零一三年七月 立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重修大成殿碑記正面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重修大成殿碑記背面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學宮圖碑刻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新安二高原總支書記、校長曾憲新先生撰文的《重修大成殿碑記》

這副楹聯鑲嵌在新修大成殿左右兩側邊楹上。匾額和楹聯的書寫和鑲嵌皆從古制:以右為尊,上聯在右,下聯在左,左右對稱。

這副楹聯可以說是“集句聯”,只是稍加改動而已。上聯中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和下聯中的“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語出儒家經典之一《中庸》。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宋代從《禮記》中抽出,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宋元以後,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社會和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子思是孔子的嫡孫、孔子之子孔鯉的兒子孔伋的字,魯國人。大約生於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於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歲。他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於孔子的高足曾參。孔子的思想學說由曾參傳子思,子思的門人再傳孟子。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學,下開孟子心性之論,在儒家學派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宋代理學產生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新安文廟側影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新安文廟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賞聯上聯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賞聯下聯

上、下聯的後四個字“修其天爵”和“教以人倫”語出儒家另一部經典《孟子》。《孟子》是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合著的。《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餘字,286章。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古代科舉考試主要考《四書》和《五經》。

上聯中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10字,原文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這段話講的是治學求進的道理。意思是:要廣泛地學習,仔細地詢問,審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忠實地實踐。

子思講這段話的前提是:一個人只有向善才能心誠,心誠才能孝順,孝順才能得到朋友信任,朋友信任才能得到上級信任,上級信任才能治理好百姓。

這段話的下文是講無論是學習、詢問、思考還是分辨、實踐,都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善始善終。真能這樣,愚笨也會變聰明,柔弱也會變剛強。

上聯中“修其天爵”四字,語出《孟子·告子上》:“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爵位即官位,天爵就是天然的或天賜的爵位。一個人仁義忠信,不厭倦地樂於行善,道德高尚,受人尊敬,勝似有官位的人!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省重點文保單位新安文廟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氣勢恢宏的新安文廟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新安文廟碑廊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新安文廟碑廊搶救性複製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新安文廟後簷碑廊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新潮前衛的智慧城市書房與古色古香的新安文廟相映爭輝!

新安重修大成殿楹聯之一賞析

新安文廟院

綜上,上聯講的是進德修業的問題。

一個人只有不斷的廣泛學習,虛心請教,獨立思考,善於辨別,努力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才能受人尊敬。

下聯中的“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10字,原文是:“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普天下的大道有五種,實踐大道的美德有三種。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交往,這五項是天下的大道。智慧、仁愛、英勇這三者是天下的大德行。實踐大道的道理是同樣的。

這段話是魯哀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好政事時孔子說的話。其實質是闡明天下通行的五項倫理關係和三種德行。看到“君臣父子夫婦”六字,我們很快便會想到西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書中提出的“三綱”“五常”兩詞。

作為一種道德原則和規範,它源於先秦時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範。董仲舒按照他“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係中,君臣、父子、夫妻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係: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在他看來,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係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重視。

孔子非常謙虛,他曾說過“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意思是君子所奉行的道有四條,我孔丘一條都做不到。

下聯中“教以人倫”四字,最早語出《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舜——筆者注)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在《傳習錄》中也說過:”古之教者,教以人倫。後世記誦詞章之習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當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專務。“

下聯講的是以

人倫道德為內容教化百姓

,讓老百姓從知禮明禮開始修身養性,進而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終極目的

說到“人倫”,我們自然還會想到“天倫”和“天倫之樂”等詞。其實說的還是一回事:天倫原指自然的道理,代指父子、兄弟、夫妻等父子有親、長幼有序的親屬關係。“天倫之樂”指老一輩和小一輩有血緣親屬關係的家庭成員之間的樂趣。

在賞析“天下文官祖,歷代帝王師”的前文中已經說過,天下孔廟不但形制大同小異,幾近同一,就連楹聯也是通用的!江蘇淮安清江文廟用的也是這副楹聯!

雖然按照聯則,這副楹聯的前十個字,由於是從相關儒家經典著作中引用的,詞性不同(上聯五個詞均為動詞,下聯五個詞都是名詞),結構有異(上聯五個詞均為偏正關係,下聯五個詞都是並列關係),但整體上依然構成並列關係!且均引自儒家經典原句,渾然天成,一氣呵成,不露雕琢之痕,不失為一副佳聯、奇聯!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方面功不可沒,無可替代!

TAG: 新安大成殿文廟孟子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