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宋代詩人王伯大寫的兩首和詩

江西壬辰秋大旱飢臨江守王幼學監簿極力救民

——宋·戴石屏

墾切金章奏,精誠玉帝知。

稻粱民性命,豐歉國安危。

苗秀方成實,雨來還及時。

人能合天意,天亦順人為。

詩人戴石屏寫這首時,應是紹定五年(1232),當年王伯大赴任臨江軍知軍。當年秋天,江西臨江發生百不遇的旱災、饑荒,王伯大采取各種措施極力救民,得到廣泛的關注。百姓編民謠歌頌,而他的好友戴復古寫了這首詩讚頌他。

霞浦宋代詩人王伯大寫的兩首和詩

而詩人戴石屏,即戴復古(1167年-約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石屏樵隱,天台黃岩(今屬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詩派詩人。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詩風豪放。他的詩被同時代的真德秀評為“高處不減孟浩然”,詩篇在當時就被選入《千家詩》中。他的詞被《四庫全書提要》稱為“豪情壯採,不減蘇軾”,直至現在,每個宋詩宋詞選本里總少不了他。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晚年總結詩歌創作經驗,以詩體寫成《論詩十絕》。一生不仕,浪遊江湖,後歸家隱居,卒年八十餘。著有《石屏詩集》、《石屏詞》、《石屏新語》。

王伯大讀了戴石屏所寫的詩後,百感交集,即興和詩一首。

和戴石屏

——宋·王伯大

赤地我居苦,寸心天我知。

元元爭救死,凜凜強夫危。

備具先三日,憂端彼一時。

倏然返生意,人力豈能為。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在這旱災嚴重、寸草不生的地方為官是很辛苦的,我的心願只有老天和自己知道了。老百姓在爭相期盼救濟中死去,連原本強壯的男子都處於垂危中。要備齊救濟災民的物資,要像做齋“先三日”那樣,早早準備,那時候就夠你愁苦了。儘管,我有迅速使百姓逆行災異、起死回生的意願,但是隻靠人的力量又怎麼能做得到呢?

詩人王伯大(約1185-1253年),字幼學,號留耕,宋福州大溪赤岸(今福建省霞浦縣松港街道赤岸村)人。南宋嘉定七年(1214)進士,歷任主管戶部架閣文字,知臨江軍,知池州兼權江東提舉常平,樞密副都承旨兼左司郎中,吏部侍郎兼權中書舍人兼侍讀,端明殿學士、籤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資政殿學士、知建寧府。《四庫全書》收錄其《別本韓文考異》四十卷、《外集》十卷、《遺文》一卷,有詩五首載於《中華詩詞》、《全宋詩》、《詩詞大全》、民國版《霞浦縣誌》。而《留耕堂銘》載於《霞浦縣誌》。

紹定五年(1233年)秋,戴復古再次以《江西壬辰秋大旱飢臨江守王幼學監簿極力救民》為題贈詩。

天續饑民命,神知太守心。

驕暘化霖雨,六月借春陰。

早稻先秋熟,晚田儲水深。

去年飢欲死,不料到於今。

而王伯大看到好友寫詩誇讚自己,即刻再以《和戴石屏》寫了一首和詩。

叫得神膽力,挽回天地向。

連朝被甘澤,既雨積重陰。

水滿田高下,涼生秋淺深。

老癃幸無死,一飽慶從今。

霞浦宋代詩人王伯大寫的兩首和詩

這首和詩的意思是:是因為災荒使得我有神奇的膽略和力量,去挽回天地良心。現在,連日都有甘雨,該下雨的時候就能下雨,接著又會陰天,田裡的水滿了,順著自高向低處流,秋天的涼意也漸漸加深了。連那些年老衰弱多病的老百姓,有幸沒餓死的,都在慶賀自己,從今以後能吃飽飯了”。

我們讀了這二首和詩後便知,這一年的旱災、饑荒已解除了,應歸功於王伯大所採取的救災措施得當,最大限度地救活災民,進行災後重建。因此,當地民眾除了建祠紀念他外,還編歌謠在坊間傳頌,民謠曰:“紅黃黑白環,甲乙丙丁戶,若非王知軍,餓殺人無數。”

王伯大與戴石屏是一對關係密切的朋友,他們常以詩歌方式,互相鼓勵,他們之間相互往來多年,王伯大非常讚賞戴石屏的為人處世,更賞識他那種詩歌創作的靈魂,始終保持著清白如鏡,筆下的詩詞用字就像梅花那樣淡雅、凜然,高度地評價了戴石屏畢生的追求和堅守的創作風格,王伯大用一首《贈戴石屏》表達了他是發自內心的稱讚,詩曰:“詩老相過鬢已星,吟魂未減昔時清。揮毫不著塵埃語,盡把梅花巧琢成。”

作者:雷恆潤

TAG: 石屏王伯大臨江霞浦縣戴復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