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著名的宋詞,意境空靈蘊藉,語言自然清勁,耐人咀嚼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譯文

肥水汪洋向東流,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早知今日淒涼,當初真不該苦苦相思。夢裡的相見總是看不清楚,趕不上看畫像更加清晰,而這種春夢也常常無奈會被山鳥的叫聲驚起。

春草還沒有長綠,我的兩鬢已成銀絲,蒼老得太快。我們離別得太久,慢慢一切傷痛都會漸漸被時光忘去。可不知是誰,讓我朝思暮想,年年歲歲的團圓夜,這種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註釋】

鷓鴣天:詞牌名,據傳詞名取自鄭隅詩“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又稱“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醉梅花”“思佳客”。雙調,上片四句,押三平韻,二十八字,下片五句,押三平韻,二十七字,共五十五字。上片第三、四句及下片兩個三字句多用對仗,用“大石調”。

元夕:舊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肥水:源出安徽合肥紫蓬山,東南流經將軍嶺,至施口入巢湖。

種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謂當初不應該動情,動情後尤不該分別。

丹青:泛指圖畫,此處指畫像。

紅蓮夜:指元夕。紅蓮,指花燈。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姜夔為懷念身在合肥的戀人而作,作於公元1197年(宋寧宗慶元三年)元宵節之時。據現代詞學家夏承燾考證,姜夔在初遇合肥戀人時,約為二十餘歲,在他三十六歲這年,曾經兩次到過合肥。“公元1190年(紹熙元年),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詣石湖,授范成大以詠梅之《暗香》《疏影》新聲兩闋,成大喜以歌妓小紅為贈。”而作此詞時,姜夔已是四十二歲,與舊戀人初遇已相隔近二十年。

【賞析一】

這是透露戀人資訊和相戀時地非常顯豁的詞作。上片先寫對昔日戀情的悔恨,再寫夢中無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見作者戀情之深熾;下片說久別傷悲以至愁白了鬢髮,煞拍兩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燈之夜,對方也在悲苦相思,語極沉痛。全詞意境空靈蘊藉,語言自然清勁,耐人咀嚼。

頭兩句揭示夢的原因,首句以想象中的肥水起興,興中含比。肥水分東、西兩支,這裡指東流經合肥入巢湖的一支。明點“肥水”,不但交待了這段情緣的發生地,而且將詞人拉入到遙遠的沉思。映現在詞人腦海中的,不僅有肥水悠悠向東流的形象,且有與合肥情事有關的一系列或溫馨或痛苦的回憶。東流無盡期的肥水,在這裡既象是悠悠流逝的歲月的象徵,又象是在漫長歲月中無窮無盡的相思和眷戀的象徵,起興自然而意蘊豐富。正因為這段情緣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痛苦思念,所以次句筆調一轉翻怨當初不該種下這段相思情緣。

“當初不合種相思”中的“種”字用得精妙無比。相思子是相思樹的果實,故由相思而聯想到相思樹,又由樹引出“種”字。它不但賦予抽象的相思以形象感,而且暗示出它的與時俱增、無法消除、在心田中種下刻骨鏤心的長恨。正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心頭,又上眉頭。”(李清照)“不合”二字,出語峭勁拗折,貌似悔種前緣,實為更有力地表現這種相思的真摯深沉和它對心靈的長期痛苦折磨。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三四兩句切題內“有所夢”,分寫夢中與夢醒。刻骨相思,遂致入夢,但由於長期睽隔,夢中所見伊人的形象也恍惚迷離,覺得還不如丹青圖畫所顯現的更為真切。細味此句,似是作者藏有舊日情人的畫像,平日相思時每常展玩,但總嫌不如面對伊人之真切,及至夢見伊人,卻又覺得夢中形象不如丹青的鮮明。意思翻進一層形成更深的朦朧意蘊。下句在語言上與上句對仗,意思則又翻進一層,說夢境迷濛中,忽然聽到山鳥的啼鳴聲,驚醒幻夢,遂使這“未比丹青見”的形象也消失無蹤無處尋覓了。如果說,上句是夢中的遺憾,下句便是夢醒後的惆悵。與所思者睽隔時間之長,空間之遠,相見只期於夢中,但連這樣不甚真切的夢也做不長,其情何堪?上片至此煞住,而“相思”、“夢見”,意脈不斷,下片從另一角度再深入來寫,抒發夢醒後的感受。

換頭“春未綠”關合元夕,開春換歲,又過一年,而春郊尚未綠遍,仍是春寒料峭:“鬢先絲”說自己輾轉江湖,蹉跎歲月雙鬢已斑斑如霜,縱有芳春可賞,其奈老何!兩句為流水對,語取對照,情抱奇悲,造意奇絕。

“人間別久不成悲”句則是全詞感情的凝聚點,飽含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和深沉的悲慨。真正深摯的愛情,總是隨著歲月的積累而將記憶的年輪刻得更多更深,但在表面上,這種深入骨髓的相思卻並不常表現為熱烈的爆發和強烈的外在悲痛,而是象在地底執行的岩漿,在平靜甚至是冷漠的外表下潛行著熾熱的激流。又象是地表之下的地下河,深處奔湧激盪,外表卻不易覺察。特別是由於年深歲久,年年重複的相思和傷痛已經逐漸使感覺的神經末梢變得有些遲鈍和麻木,心田中的悲哀也積累沉澱得太多太重,裹上了一層不易觸動的外膜,在這種情況下,就連自己也彷彿意識不到內心深處潛藏的悲哀了。

“多情卻似總無情”(杜牧《贈別二首》),這“不成悲”的表象正更深刻地反映了內心的深切悲痛。而當作者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時,悲痛的感情不免更進一層。詞人在幾天前寫過的一首同調作品中有“少年情事老來悲”,正與此同。這是久經感情磨難的中年人更加深沉內含、也更富於悲劇色彩的感情狀態。在這種以近乎麻木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刻骨銘心的傷痛面前,青年男女的卿卿我我、纏綿悱惻便不免顯得浮淺了。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紅蓮夜,指元宵燈節,紅蓮指燈節的花燈。歐陽修《驀山溪·元夕》:“剪紅蓮滿城開遍”,周邦彥《解語花。元宵》:“露浥紅蓮,燈市花相射”,均可證。歇拍以兩地相思、心心相知作結。與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相同。“歲歲”照應首句“無盡”。這裡特提“紅蓮夜”,似不僅為切題,也不僅由於元宵佳節容易觸動團圓的聯想,恐怕和往日的情緣有關。古代元宵燈節,士女縱賞,正是青年男女結交定情的良宵,歐陽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柳永的《迎新春》可以幫助理解這一點。

因此年年此夜,遂倍加思念,以至“有所夢”了。說“沉吟”而不說“相思”,不僅為避免重複,更因“沉吟”一詞帶有低頭沉思默想的感性形象,頗有李商隱“月吟應覺月光寒”的意境。“各自知”,既是說彼此都知道雙方在互相懷念,又是說這種兩地相思的況味(無論是溫馨甜美的回憶還是長期別離的痛苦)只有彼此心知。兩句用“誰教”提起,似問似慨,如泣如訴,象是怨恨某種不可知的力量使雙方永遠睽隔,又象是自怨情痴不能泯滅相思。正是“人間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在深沉刻至的“人間別久不成悲”句之後,用“誰教”二句作結,這是一句提空描寫,變實為虛、化人為物,詞的韻味顯得悠長深厚,含蘊空靈。

情詞的傳統風格偏於柔婉軟媚,這首詞卻以清健之筆來寫刻骨銘心的深情,別具一種峭拔雋永的情韻。全篇除“紅蓮”一詞由於關合愛情而較豔麗外,都是用經過錘鍊而自然清勁的語言,可謂洗淨鉛華。詞的內容意境也特別空靈蘊藉,純粹抒情,絲毫不及這段情緣的具體情事。所謂“意愈切而詞愈微”,“感慨全在虛處”,正是此詞的特點。

【賞析二】

這首《鷓鴣天·元夕有所夢》,乃姜夔為懷念身在合肥的戀人而作,作於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宵節之時。據夏承燾先生考證,姜夔在初遇合肥戀人時,約為二十餘歲,在他三十六歲這年,曾經兩次到過合肥。“紹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詣石湖,授范成大以詠梅之《暗香》、《疏影》新聲兩闋,成大喜以歌妓小紅為贈。”而作此詞時,姜夔已是四十二歲,與舊戀人初遇已相隔近二十年。

上闕首句“肥水東流無盡期”,點明瞭當初相戀的地方,並借水流悠悠、綿綿無盡之意,謂已相思亦是了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表面上有怨極生恨的後悔之意,稱當初就不應該發生這段感情,然實則說,自已根本就擺脫不了這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始終被相思纏繞,太過苦惱。有李太白《秋風詞》“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之感慨。“夢中未比丹青見”則寫出了詞人夢中的遺憾。在夢裡,戀人的面容模糊依稀,沒有畫像那般清晰。潛在地表明瞭詞人在這二十年裡,刻未能忘戀人的樣子,時常在她的畫像前流連這樣一個事實。結句“暗裡忽聞山鳥啼”沉痛已極,離別已久,又相隔遙遠,只能在夢中相見了,然而,這模糊不清晰的夢,竟然還被鳥啼聲驚醒。情傷若斯,痛徹心脾。

下闕起首句“春未綠、鬢先絲”,言春乍始,然發已先白;也暗寫自已二十年來,傷春如故的恆久之思。“人間別久不成悲”道出人間世情的悲哀。分別久了,人的情感已變得麻木不堪,再也感覺不到當初離別時的那種銘心刻骨的痛苦了。暗合佛家“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之理。然細細想來,世情歡愛,又莫不如此,讀之心中尤覺感傷。“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兩句,點出主旨,收結全篇。在元夕之夜,你是否會觸景生情想起了我?而我對你的思念,你是否又能感應到?這個問題是個天問,沒有答案,只有身在兩地的雙方各自心裡明白。由此推求出,這段戀情在元夕之夜的花燈會,曾有過甜蜜地回憶。在這一特定的時刻,能夠引發彼此的回憶和相思。

東坡雲:“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該詞情境深永,含而不露,其意可神會,無法以言語盡達,心有慼慼者,自會其中之意。

【作者簡介】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相關試題

14。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二句一個“種”字,運用擬物的手法,寫出相思之情彷彿生根,難以剪除。

B。三四句著重寫夢,“暗”字點出夢中的環境,“丹青”突出所思之人容顏姣好。

C。結尾二句,用“歲歲”照應首句“無盡”,用“沉吟”更能寫出了懷人沉思默想的感性形象。

D。同為記夢之作,但與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不同,本詞略寫夢境,詳寫夢醒之後的心情。

15。“人間別久不成悲”一句包含怎樣的情感意蘊?請從全詞中找出兩處佐證的句子並簡要分析。(6分)

14。B(“夢中未比丹青見”是說夢中見到這個人不夠真切,比較模糊,還不如在畫像中看到的清楚真切。)

15。情感意蘊:

這一句看似說分別日久就不再有悲哀之情了,(1分)實則是寫詞人現在兩鬢已斑,心中不再是初別時候激動強烈的悲哀,而是年深月久心情平靜後更深沉更執著更久遠的相思。(1分)(意思對即可)

佐證的句子:

第一處:上片一二句寫出藉助東流不盡的肥水寫出詞人綿綿無絕的相思之情,說明久別看似可以使悲哀淡退,但實際卻使相思更久遠;(2分)(意思對即可)

第二處:上片三四句寫夢中所見之人不如畫中真切,一則看出詞人原本盼望夢中相見以解相思之苦,但終究是徒然的遺憾悵恨,二則暗示詞人平日裡經常對著所思之人的畫像寄託相思;(答出一方面意思對即可給2分)

第三處:下片結尾二句“誰教”的叩問表達出自己也無力控制這相思之情,只能聽之任之;“歲歲”表現出不但今夜元宵節會有相思,以後年年如此,所以別久悲哀之情卻化作了更加長久的相思。(答出一方面意思對即可給2分)

第四處:下片結尾“兩處沉吟”一句,詞人既表達出自己的相思之情,又運用對寫法,想象對方也正在思念自己,彼此思念而又不能見面,徒增無奈,所以別久不是不悲,而是悲哀得更加深沉了。(2分)(意思對即可)

(情感意蘊2分,三處佐證答出兩處即可給4分)

TAG: 相思紅蓮姜夔肥水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