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行回夜虎,林臥起秋蠅,詩家語一字之差句法不同

前言

古人有一字師的故事,亦有詩家語之說。

讀茶陵詩派領袖李東陽的《麓堂詩話》,看到他接受別人的意見,給自己一首詩改了一個字。由此可見,李東陽作詩不僅精益求精,而且越是位高權重越是虛心接受批評。

改過的這句詩很有特點,明顯是“詩家語”的句法。老街在此分享一下這個故事,詩友作詩時,也可以嘗試使用這種句法。

野行回夜虎,林臥起秋蠅,詩家語一字之差句法不同

一、一字師

說到一字師的故事,往往會令人想起唐朝鄭谷為詩僧齊己改《早梅》詩,將數枝梅改為一枝梅。

李東陽是明朝的文壇領袖,官任明朝內閣首輔。但是他虛心謙和平易近人,在《麓堂詩話》中,李東陽記錄了別人為自己改詩的故事:

兆先嚐見予《祀陵》詩“野行愁夜虎,林臥起秋蠅”之句,問曰:

“是為秋蠅所苦,不能臥而起耶?”予曰:“然。”曰:“然則‘愁’字恐對不過。”予曰:“初亦不計,‘妨’字外亦無可易者。”曰:“似亦未稱,請用‘回’字如何?蓋謂為夜虎所遏而回也。”予曰:

“然。”遂用之。

李兆先說,這兩句詩中,上句的“愁”字,和下句的“起”字,對仗不合適。李東陽說,我也覺得不太合適,本來想改為“妨”,但是似乎也不太好,找不到更好的字。李兆先說為什麼不用“回”呢?

李東陽認為李兆先說得有道理,於是把這句詩改為了:野行回夜虎。這個李兆先可以算是李東陽的一字師了。

為什麼改得好呢?先從詩家語的特點說起。

野行回夜虎,林臥起秋蠅,詩家語一字之差句法不同

二、詩家語

錢鍾書先生在《管錐編》裡說過:

……蓋韻文之制,局囿於字句,拘牽於聲律,散文則無此限制。……故歇後倒裝,不通欠順,而在詩詞中熟見習聞,安焉若素。……各自不同,韻文視散文得以寬限減等爾……屬詞造句,一破“文字之本”,倘是散文,必遭勒帛。

什麼是詩家語呢?《詩人玉屑》說王安石最早提到“詩家語”,但是王安石並沒有下一個準確的定義。周振甫先生在《詩詞例話》中說,詩有韻律的限制,因此詩家語就是不同於散文那樣的表達方式。

那麼李東陽認為李兆先改這個“回”字,改得好,也是因為這兩句是標準的詩家語。

野行回夜虎,林臥起秋蠅,詩家語一字之差句法不同

三、一字之差,句法不同

李東陽的這首詩題目是《中元謁陵答體齋學士贈行韻 》,我們今天看到的是這個版本:

鞭轡停驅馬,冠裳候入陵。野行回夜虎,林臥起秋蠅。

漢殿班頭月,唐祠夢裡燈。仙寮有佳貺,持報恐無能。

頷聯:野行回夜虎,林臥起秋蠅。從《麓堂詩話》中,我們知道了這個“回”字的來歷。

李兆先問李東陽“林臥起秋蠅”是什麼意思:

是為秋蠅所苦,不能臥而起耶?”予曰:“然。”

注意“林臥起秋蠅”中這個“起”字,不是說人在林中臥下,讓秋蠅起來,而是人在人在林中臥下,因為秋蠅(騷擾)而起來。

這是詩家語的用法,即錢鍾書所說“蓋韻文之制,局囿於字句,拘牽於聲律, ……故歇後倒裝,不通欠順”。

如此來看“野行愁夜虎”,很容易令人覺得是野外行走害愁遇到老虎。這樣的話,上聯的句法語序與下聯不同。用“妨”,句法上和“愁”一樣,都和下聯的“起”用法不一致。

因此詩人改為了“回”,意思是野外行走時,因為可能遇到老虎,所以折回。老虎和秋蠅是回和起的原因。

李兆先這樣修改,上下聯就工整了很多。

野行回夜虎,林臥起秋蠅,詩家語一字之差句法不同

結束語

李東陽的這個一字師是個苦命人,李兆先出生僅四個月其母岳氏病亡。多年寒窗苦讀後,十八歲的李兆先應試時,竟然在考場中病倒。二十四歲應試時,又誤寫試卷名落孫山。到了二十七歲再次應試前,李兆先卻一病不起,英年早逝。

李兆先,字徵伯,也是茶陵人。他和李東陽很熟嗎?很熟。李兆先是李東陽的長子。

@老街味道

如何評價一首詩的優劣?劉勰文心雕龍中,提出六觀可作標準

TAG: 李東陽李兆先詩家語一字師林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