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普羅科菲耶夫

《g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普羅科菲耶夫

《g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普羅科菲耶夫

普羅科菲耶夫

(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

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俄語:Сергей Сергеевич Прокофьев,羅馬:Sergei Sergeyevich Prokofiev,1891年4月23日-1953年3月5日)。普羅科菲耶夫的《g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原先打算是寫成一首樂隊伴奏典的《音樂會奏鳴曲》,當時,突然有一位法國著名小提琴家要求作者寫作一首新的小提琴協奏曲,因此他便積極投入這一新的小提琴作品的創作,而今天我們介紹的正是《g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

《g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普羅科菲耶夫

音樂風格

從總的風格上看,它更偏重於室內樂性:技巧性筆法比較有限,最獨特的炫技發明也較為少見。《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用接連不斷的三樂章原則構成(抒情幻想性的開始—詼諧性的中間樂章—抒情的終曲);而《第二小提琴協奏曲》則是另番形象它從前兩個樂章的深刻的沉思和浪漫主義的激情,到色彩繽紛的舞蹈性進行和熱烈的節日歡樂的終曲。

第一主題

《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的三個樂章全然採用傳統的結構—奏鳴曲形式快板(第一樂章)、復三部曲式(行板樂章)和迴旋奏鳴曲形式(終曲)。

開啟這首協奏曲的這個小提琴獨奏主題,酷似俄羅斯悠緩歌曲的優鬱曲調,其中獨特的節奏、音調和節拍的特點(隱伏五拍子),以及透過移動強拍位置而獲得音調“內部變奏”的原則,都可以說明這點。這是一個探索和形成的形象,用明朗的g小調調性來體現,在樂章的連線段中閃現著第一主題的回聲,獨奏小提琴上出現了遊蕩的斷音樂句。

呈示部以音響清澈而輝煌的結尾段作為結束。在樂章的發展部中,作者變換它的調式和聲色彩,有力地強調它的節奏,使它具有一種出奇的詼諧性。在發展部結束處,獨奏小提琴的音型模仿俄羅斯民家樂器—三角琴的音響,這些段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同富於俄羅斯民間歌曲性的第一主題的旋律相呼應。第一主題的最後一次呈現突然用一些尖刺的和絃以結束這抒情的第一樂章。

第二主題

第二樂章的音樂真誠感人,基本上表達一種安寧和幸福的感受。樂章的基本主題先由獨奏小提琴詠唱,它的旋律在絃樂器均勻的三連音撥奏背景上展開,其音樂之清朗,個別地方几乎有莫扎特的風味:這個主題按嚴格的變奏、加花裝飾和平行旋律線的對位交織而發展,但是沒有那種刻板的古風模仿的痕跡,而是現代的抒情詩,明顯露出作者在《羅待歐與朱麗葉》中的創造性手手法,其中出現的F大調主題最為顯著。樂章中段非常幽雅,旋律溫柔悅耳,帶有早斯普羅科菲耶夫的抒情詩風格。

終曲

最後,在終曲的節奏輕快而有力的舞蹈音樂中,作者的強烈的激情才以其長久保持的威勢顯露出來。樂章的基本主題是舞蹈性的,也有一定的戲劇性。像這樣熱情的三拍子舞曲的進行,在整個樂章中幾乎沒有停頓。

上面列舉的是終曲中比較鮮明和重要的主題,此外還有一些主題穿插,其旋律進行不易於捕捉。至於基本的舞蹈性主題屢次重現時,在力度上則益漸緊張化,作者有意用大量的和聲效果,從而使這首協奏曲帶有一種狂熱,甚或粗野的特點。特別有趣的是複雜的節拍變換和交替,出現一些不常見的七拍子和五拍子,這種磕磕絆絆的進行也強化了樂章的奇幻特點。最後,在尾聲中,狂熱的舞蹈進入高潮。這裡,凌亂的小提琴樂句的疾馳,一直在加快的速度,緊張化的和聲,大量的和絃鋪墊—所有這些,都給人一種五彩繽紛和不可遏制的節日歡樂的印象。

TAG: 樂章小提琴主題協奏曲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