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和朋友閒聊時說了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如果有一個可以在任何地方修建房子的特權,你會將房子修建在哪裡?

其中一位朋友說,他一定會修建一棟海景房,每天都可以看到廣闊的大海,那種感覺想一想都讓人興奮。

另一位朋友說,他會修建在鬧市區,那樣就可以享受城市帶來的便捷。

這些想法都很好,不過他們的想法都是基於現代發達的社會,如果讓古人來修建一座房子,古人會有很多考慮的地方,比如俗語中所說的“門前墳,屋後水”,這樣的地方是萬萬不能修建房子的。

從字面的意思來看,似乎是告訴我們,修建房屋時,門前不能有墳墓,屋後不能有河水,其實這是最為表面的一種看法。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誤解案例

我們看,古人創造俗語的時候,都會給其賦予一定的深意,只不過有時也會給人造成誤解。

就好比“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我們經常將這句俗語中的“女子”理解和泛指所有的女子,其實這裡所說的是帝王身邊的妾室,也就是那些被寵信的女子,她們很容易讓帝王痴迷,從而荒廢國事。

還有我們熟知的“父母在,不遠遊”,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句為了弘揚孝道,束縛子女有好地發展的一句俗語,很顯然是一種道德綁架。

其實這是斷章取義,俗語其實還有後半句,“遊必有方”,說的是要有方向之後,才能遠行。

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就不再舉例了。

那麼今天所說的這句俗語的深意又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後面的一句話才關鍵。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背後深意

這句俗語的完整版是:“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

其中“墳”並非指的是墳墓,而是大路,也就是要交通便利。

其實理解起來很簡單,墳墓一般都是修建在荒郊野外,這些地方一般沒有四通八達的大路,只有一些鄉間小路。

如果將房子修建在交通不便的地方,那麼從生活角度來說,就很不便利。

比如生病,採購,走親戚等,那都是一種負擔。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還有就是會限制人們的發展,就好比如今許多生活在大山裡的人,交通限制了他們的發展,使得他們一直過著貧窮的生活。

所以在討論建房選址的時候,之前的朋友才會選擇把房子修建在鬧市區,為的就是貪圖其便利的生活條件。

那麼“屋後水”又是什麼意思?

有人說,水在古代指的是“財氣”,如果河流在屋後,那麼財氣就流走了。

其實這是一般的解釋,這句俗語中的“水”其實指的是災難。古人說:“水浩洋而不息”,以及“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等,指的就是水災。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當然,這裡就不僅僅指的是水災一種,而是泛指所有災難。

比如四川地區經常出現地震,那麼房子就要修建在比較空曠且地勢相對平穩的地方。

還比如河南地區的洪災經常發生,那麼修建房屋的時候,就要遠離水源,要往高處修建,避免洪水的波及。

只有這樣修建的房屋,才無後顧之憂,也就是“屋後水”的正解。

所以我們看,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關鍵所在

雖然前一句俗語已經將事情講得很明白,但為了讓後人能夠重視起來,古人在後面又專門加了一句“家敗人亡子不歸”。

如果非要修建在交通不便利的地方,那麼子女外出之後就不想回來。

此外如果修建在比較危險的地方,那麼也容易導致家敗人亡,到時候就悔不當初了。

在後一句俗語的強調之下,才更加凸顯出前一句俗語的可怕之處,因此這後一句才是重點,是關鍵。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亡子不歸”,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最後也是不得不說老祖宗很有智慧,別看俗語就簡簡單單幾個字,卻可以將許多事情都說得明明白白,給後人以警示。

只可惜如今的人們已經很少使用俗語,其中許多俗語的意思也被人誤解,認為是封建迷信。

就好比這句俗語,乍一看就是一種迷信的說法,其實如果真的瞭解背後的深意,才知道老祖宗的智慧並非我們想得那樣簡單。

參考資料:《俗語大全》

TAG: 俗語修建屋後房子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