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鴻薦讀】曾國藩:堅持“耐”字訣,做事要有耐心和毅力

曾國藩:堅持“耐”字訣,做事要有耐心和毅力

曾國藩是一個十分有耐心和毅力的人,他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小山村走到京城,成為一代名臣,和他一生中始終堅持“耐”字訣有很大的關係。

在《讀書須有耐性》中,曾國藩就提到了他的“耐”字訣。

01 曾國藩的耐字訣

弟弟在來信說,看了《禮記疏》一本半,浩浩蕩蕩,茫無頭緒,費盡辛苦,沒有收穫,現在已全部放棄,不想再讀,現讀朱子《綱目》,每天十多頁。

曾國藩看到後,沒有埋怨弟弟們,而是反省了自己。他說自己十分後悔,當年沒有好好用功,如今雖然想教弟弟,但好比盲人想引路,不走錯路才怪!

他自己喜歡苦思,又得到幾位益友的相互質問和證實,所以對於讀書的道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他認為,研究經書必須專心一經,不可廣泛騖多。讀經以研究尋找義理為本,考據各物為末。讀經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通,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

讀史的方法,最妙的辦法是設身處地。每看一處,好比我就是當時的人,應酬宴請在其中。不必要人人都能記得,只記一人,好像在接近這個人一樣;不必要事事能記得,只記一事,好像親臨其事。經,主要是追究其理;史,主要是考實其事。離開這兩方面,別無可學。

02 讀書的三種途徑

從西漢至今,識字的讀書人,大約有三種途徑:一是義理之學,二是考據之學,三是詞章之學。但人們往往總是拿著自己的學問去攻擊其他兩門學問。這三種途徑,都從事經史,各有各的門徑。

曾國藩認為,義理之學的學問最大。義理明白了,實行起來就更容易抓住要害,有了根本;詞章之學,也是發揮義理的;考據之學,他覺得自己並沒有從中得到什麼。

曾國藩覺得,想讀經史,便應研究義理,那樣更專一而不分散。所以經要專守一經,史要專熟一史,讀經史專主義理,這都是守約的道理,的確是不可改變的。

說到經史以外,諸子百家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如果想讀它,應當讀一人的專集,不應當東翻西翻。

比如讀《昌黎集》,那眼睛看的,耳朵聽的,無非昌黎而已,要以為天地之間除了《昌黎集》以外,再也沒有其他書了。這一集沒有讀完,決不換其他集,也是“專”字訣竅。

讀經讀史讀專業,講義理之學,是有志的人萬不可改易的。

如果說要考取功名,則要讀四書文,讀試律賦,頭緒很多。

但不管讀什麼書,做什麼事,都要牢記一定要有耐心,有毅力,這是必須要做到的。

03做事要持之以恆

小時候,我們有很多遠大的理想。有人想當科學家,有人想當政治家,還有人想成為藝術家……人們的夢想總是無窮無盡、各式各樣的。

但是當我們成年以後,回過頭來再看,把自己當年的願望付諸行動,變成現實的人其實並不多見。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自然有很多,有一些人是因為客觀條件不允許,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還有一些人是因為雖然努力過,但由於目標過於宏大,所以沒有能夠實現。但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許多人沒有持之以恆的耐心與毅力。

堅強的意志力、恆久的耐心,對於一個理想目標而言,是非常關鍵的,也是異常重要的。

生活中,如果我們能有持之以恆的精神,遇到任何困難或者挫折都不會改變自己的目標,遇到任何誘惑都不改變自己的理想,那麼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最終都能有所收穫。

一個人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有堅定的信念,遇到任何困難都能克服,遇到任何誘惑都不會動心,那麼他一定會取得成功,這也是各個領域裡的成功人士所具有的共同品質。

【濮鴻薦讀】曾國藩:堅持“耐”字訣,做事要有耐心和毅力

TAG: 義理曾國藩之學讀經字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