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致力弘揚詩詞,96歲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葉嘉瑩寫詩如何?

董卿在《中國詩詞大會》中說: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起初對這句話,我是不以為然的,直到看見葉嘉瑩先生,才知此言不虛。

近百年的時光,雖然在葉嘉瑩頭上留下了白髮,在她臉上刻上了皺紋,可卻無法驅散她那優雅雋永的氣質。反而,隨著時間的沉澱,葉嘉瑩那優雅的氣質,從她身上氤氳而出,旁人望之,便不禁被侵染。

一生致力弘揚詩詞,96歲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葉嘉瑩寫詩如何?

葉嘉瑩不僅一個單純的古典文學研究學者,眾人對她的敬佩,更是因為她對古典詩詞弘揚傳播的貢獻。

葉嘉瑩的祖父,是晚清的進士。書香世家,對於子女的教育也是非常嚴格的,幼年時期,葉嘉瑩便隨父母誦讀詩書,後入私塾學習《論語》等儒家典籍。

十幾歲時,葉嘉瑩因母親去世悲痛欲絕,遂以詩遣懷,寫了不少詩詞作品。大學畢業之後,葉嘉瑩成為一名教師,後任臺灣大學的古典文學教授。

1966年,葉嘉瑩先後任美國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她用英語,將中國的古典詩詞傳播到了海外。

此後,葉嘉瑩的一生,都致力於詩詞的講學與研究,一生輾轉海內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燦爛瑰寶。可謂桃李滿天下。

一生致力弘揚詩詞,96歲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葉嘉瑩寫詩如何?

正因為因為葉嘉瑩先生的提倡,有關部門對詩詞文化的弘揚和普及也尤為重視。2020年,一部有關葉嘉瑩的紀錄片《掬水月在手》獲得許多大獎,銀幕上葉嘉瑩的故事,令觀眾十分動容。

2021年,葉嘉瑩被評為“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實至名歸。

不同於一些只會賞析的學者,葉嘉瑩寫詩同樣不俗。我們一起來品析幾首。

《詠蓮》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然清。

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

這是葉嘉瑩少女時期寫的一首絕句。前兩句,從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來入手,雖說老生常談,卻也獨具小女子的清麗。

一生致力弘揚詩詞,96歲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葉嘉瑩寫詩如何?

後兩句,卻如佛偈一般,充滿禪意。如來,是佛的統稱,是佛中至高無上的存在。佛欲普度眾生,眾生希望佛能渡自己到彼岸。可《金剛經》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來是佛的名號,也是一種境界,就如道家的“道”一般。無從來,無所去,不可名,不可狀。悟了,自見如來,不悟,如來則是虛幻。所以,如來何以度蒼生?蒼生只能自度。

雛鳳應緣失母痴,天涯誰念最嬌兒。

遙知今夜成都客,一樣青燈兩鬢絲。

這是葉嘉瑩十八歲時候寫的詩。因為半年沒有收到父親的信,葉嘉瑩深宵難寐,在燈下含淚寫下此詩。

一生致力弘揚詩詞,96歲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葉嘉瑩寫詩如何?

葉嘉瑩的母親在早幾年因為癌症去世,所以首句詩人將自己比作失去母親的雛鳳。如今還有誰念著自己呢?恐怕只有父親吧。因為失去,所以更懂得珍惜,葉嘉瑩更珍惜自己的父親。

遠在成都的父親,恐怕也在想著自己的女兒吧。他定然和我一樣,長夜無眠,兩鬢白髮獨對青燈,思念無法抑制。

自己思念,卻不從自己入手,而是從思念的物件入手,就如杜甫“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一般。

盡夜狂風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聽。

清明半日寒仍勁,燈火深宵夜有情。

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禪不借隱為名。

伐茅蓋頂他年事,生計如斯總未更。

葉嘉瑩說,剛上課的時候,老師顧隨還會為她改詩,到了大學三年級,便不再改她的詩了,只是與她和詩。看來,葉嘉瑩大學時期的詩詞,便已經得到顧隨的認可了。

一生致力弘揚詩詞,96歲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葉嘉瑩寫詩如何?

這是葉嘉瑩與顧隨的和詩。詩寫的是晚秋,首聯,便渲染了一個狂風大作的晚秋。當時戰局混亂,北平淪陷,日日“悲笳哀角”,入耳覺悲涼。不安的時局又逢秋,更覺悽清。

頷聯承接秋寒。即便是晴日,但寒意仍強勁,等到深宵爐火點起,對著燈光,坐在房中,葉嘉瑩感覺溫暖有情,同時也覺得抗戰大有希望,父親也會回來。

此時的葉嘉瑩才讀大學而已,但後兩聯讀來有滄桑之感,有出世之感。以悲觀的心情,過樂觀的生活;以無生的覺悟,做有生的事業。

一生致力弘揚詩詞,96歲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葉嘉瑩寫詩如何?

頸聯是說,雖然我們會遇到很多令人憂愁的事,可我們要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我們有逃禪之心,不求名利,不染世俗,卻不以隱世而逃避生活的痛苦。

生計如斯,何時伐茅蓋頂,安度一生。

從葉嘉瑩先生的三首詩詞之中,可以窺見她的詩詞風格,是有清詩的味道。

葉嘉瑩用一生去弘揚詩詞,最後,她自己也成了一首動人的詩。

TAG: 葉嘉瑩詩詞如來弘揚顧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