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方華 \ 走進天燈盞路廊

走進天燈盞路廊

吳方華

吳方華 \ 走進天燈盞路廊

天燈盞,光聽名字就令人嚮往,給人感覺就富有詩情畫意。第一次聽到天燈盞這三字,源於禮標兄所寫的一篇文章《天燈盞路廊》,看了之後更加想去看一下的念頭。

國慶長假期間,終於有時間去看一下了。去之前,聯絡了文友巧雲老師,因她的老家就在天燈盞附近,她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去那裡玩。

天燈盞路廊,位於臨海市桃渚鎮浦金村。它是古時連盤通往杜橋的歇腳之處。

吳方華 \ 走進天燈盞路廊

從墾岙村年岸口進去,沿山路一直往東一公里,進入鎖浦河,沿河邊再行一公里左右,就是天燈盞路廊。此路廊往東北通向連盤、四岔、三門等地。古時是連線杜橋之連盤的交通要道,也是商旅必經之地,人員往來,熱鬧非凡。此路廊年代久遠,距今有幾百年的時間。最早建於清乾隆年間,東西走向,五間屋,東西巉上塑有魚化龍,屋脊上塑上祥雲,東西拱門上塑有云紋及福䘵壽和小男孩等神話人物。西門上有額書“駐足鄉”。

天燈盞路廊,地處風水寶地。坐北朝南,背靠大山,面臨鎖浦河,南面對面是市場山,山上有明烽火臺遺蹟。

吳方華 \ 走進天燈盞路廊

鎖浦河,它是個天然形成的湖泊,湖水從西流向東,經鎖浦閘口流入通海湖,湖水面積有千畝之廣。鎖浦河的來歷故事很動人:相傳古時候,這裡的村莊東臨大海,百姓們為了阻止海水侵蝕莊稼。村民決定修築塘壩閘,因海中大龜興風作浪,屢修屢毀,百姓苦不堪言。此時,村中有個老尼姑,挺身而出,她把所有的積蓄捐出,叫人打成一把金鎖,只見她當著眾人的面,把金鎖擲入河中。接著,叫村民們移一根石柱子立於河中央,待到夜幕降臨之時,叫人在石柱上點上天燈。從此以後,海中大龜被鎮住了,塘壩閘終於修成了,河水永不幹涸,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們安居樂業。此河就叫鎖浦河,河邊的路廊就叫天燈盞路廊。

吳方華 \ 走進天燈盞路廊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臨海沿海地區大旱,很多地方河水乾涸,附近村民們挑著水桶,結伴而行,一時之間,隊伍浩浩蕩蕩,從鎖浦村東西村口湧入,那場面熱鬧非凡,人們面帶希望而來,個個心滿意足挑滿水桶回家。

天燈盞路廊後面有個福壽庵,香火很盛,裡面掛滿了考中大學的學子送來的錦旗。福壽庵裡住著一位道教師傅,在這裡住持。解放前,這裡曾經住著一群尼姑。那時候,匪盜猖行,尼姑們慘遭凌辱,是一部尼姑斑斑血淚史。

吳方華 \ 走進天燈盞路廊

坐在天燈盞路廊的石條凳上,面朝鎖浦河,清風徐徐,送來一陣陣清涼的風,看波光粼粼,看稻浪滔滔,看青山綿綿,自己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之中,陶醉其中而不能自拔。

TAG: 燈盞路廊鎖浦河連盤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