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老師|紀念我的老師陸宗達先生

王寧老師|紀念我的老師陸宗達先生

今天是教師節,我們以王寧老師紀念陸宗達先生的文章,表達對天下所有教師的敬意,祝老師們節日快樂!

紀念我的老師陸宗達先生

文|王寧

1993年元月13日,是我的老師陸宗達先生逝世5週年的紀念日;一個月後的2月13日,又是他88歲的誕辰。陸先生逝世一週年的時候,由張壽康先生出面,邀請了陸先生生前最親密的朋友、學生和親屬,在中山堂一個小會議室開了追思會。那次的會由關世雄先生主持,到會的雖不到20人,但大家傾吐了懷念陸先生的真心話,表達了對已故老師的一份誠摯的心意。現在,事隔4年,張壽康先生也已不在人世,恐怕連那樣的小型追思會也無法開成,這或許是一種遺憾。但我想,正因為如此,追思和紀念便顯得更為真誠而有意義。

王寧老師|紀念我的老師陸宗達先生

陸宗達先生

陸先生與中國訓詁學的關係是非同一般的。50年代和60年代正處於訓詁學的斷裂時期,關於訓詁學的教學與研究幾成空白,只有陸宗達先生以他的《談談訓詁學》和《訓詁淺談》向現代讀者介紹了這門學科,並且培養出了一批以學習傳統文字訓詁學為重點的研究生。70年代末與80年代初,中國傳統文化的黃金季節到來的時候,又是陸先生的《說文解字通論》和《訓詁簡論》最早宣告了訓詁學在當代的復生。正因為如此,在陸先生逝世五週年的時候,我接受了幾位師兄弟的建議,把1980——1988年間陸先生和我所寫的訓詁與訓詁學的論著加以選擇,結整合《訓詁與訓詁學》出版,來紀念我們的老師。

1961-1964年我作陸宗達先生的研究生,然後回青海工作。15年後,從1979年到陸先生逝世這一段時間,先是在北師大進修,以後幫陸先生寫書,再以後調入北師大作陸先生的助手。這樣,前後大約12年在陸先生親自指導下學習和工作。我從陸先生那裡接受了豐富的中國古代文獻語言文字材料,並在他的啟發下對傳統文字訓詁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思考。

陸先生是一位重視繼承、嚴守師說的學者,他對自己的老師章太炎、黃季剛兩位先生的每一部書都讀得很熟、講得很透徹。他是順著章黃的思路去研究清代乾嘉的“小學”的。章黃是乾嘉“小學”向現代語言文字學過度的承上啟下人物,他們的起點要高於乾嘉的小學家,這就使陸先生的學術思想更接近現代。陸先生在60年代就告誡我們,要“先接受師承,再廣泛吸收;先弄懂前人,再加以評判”。有兩件事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有一次,一位崇拜黃季剛先生的老師在會上發言批評王力先生的音韻學,之後,他徵求陸先生的意見,以為陸先生會支援他。但陸先生卻說:“你的發言裡有好幾個地方把王力先生的古韻學觀點講錯了,你還沒理解王力先生,怎麼可以去批評別人!”還有一次,一位年輕人發言批判漢代的聲訓,態度十分激昂。散會後陸先生問我:“他講劉熙《釋名》那一段,你聽懂了嗎?”我說:“大部分沒聽懂。”陸先生說:“一個人講的東西連同行都聽不懂,多半是他自己還沒懂,自己真懂了就一定能把別人講懂。《釋名》都沒看懂的人就批判漢代的聲訓,不太‘玄’點了嗎?”在陸先生影響下,我們不論讀古代的註疏還是讀前人的論著,都非常重視這個“懂”字,而且習慣於把能不能給別人講懂作為自己是否真懂的檢驗。拿《說文解字》來說,自鐘鼎之學與甲骨之學興起後,就有人否定它了,有一段時間,批判《說文》幾乎成為一件時髦的事。但陸先生總是說,《說文》不能一個字一個字來評判是非,要看整體,它的構形和意義都是成系統的,要先弄清楚許慎為什麼這樣說,再考慮他說得對不對、有沒有合理的地方。因此,我們從一接觸《說文》起,就先把大徐本校一遍,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作《說文》形義系聯。系聯作完後,很多看法的確起了變化。再拿章太炎先生的《文始》來說,50年代就有人全盤否定了它,但我們始終懷疑,輕易否定一本書的人,是否真讀過這本書並把它看懂了。因此,我們硬是在陸先生指導下讀了幾遍,直到大致懂了,才開始評判其中的是非,並且給學生講。從具體的材料看,《文始》中的有些同源系聯確為太炎先生即興而發,似乎還處在感覺的階段,是很難說服人的。但從總體看,卻正是這部書奠定了我們對傳統字源學的基本認識,讀《文始》,成為我們學習《說文》學的一個新的起點。我們從自己切身的體會中認識到,對中國的傳統語言學,先要認真讀懂,才有可能繼承;也只有在讀懂基礎上的批判,才可能分寸適當而不是輕率地全盤否定。或許正是這種認識,使我們始終沒有動搖對訓詁學的信念。當認為訓詁學是“封建學術”這一說法十分盛行的時候,我們沒有受到影響;當許多人講“訓詁學不是學”“先秦文獻語言已沒有研究必要”的時候,我們也沒有放棄對訓詁學的研究。這正是因為我們在陸先生指導下對這門學科有比較深入理解的緣故。

王寧老師|紀念我的老師陸宗達先生

陸宗達先生在家中講課

陸先生對學術地位之類的事一向比較恬淡,他自己從不爭當“泰斗”,不以自己的名字能否進入某些“錄”或“書”為意,但他卻有強烈的學術自尊與自信,一絲不苟地教自己的書,發表自己真正弄懂了的學術見解,並以冷靜的態度、不帶成見地維護自己的師說。只要回想一下,就可以知道訓詁學在過去半個世紀以至當代承受著多麼大的壓力。如果沒有陸先生這樣的自尊與自信,恐怕即使在七八十年代這個傳統文化的黃金季節,它也會再次被扼殺的。

不論在五六十年代還是在七八十年代,陸先生教自己的學生都嚴格遵照傳統的“為實”學風:先大量閱讀第一手材料,通讀《說文》段注並對大徐本全書作系聯,並選幾部先秦的經書、子書連註疏一起通讀。他很重視一字一詞的考據,並且重視在考據時縱橫聯絡。在給學生講書的時候,往往講一個字要聯絡十幾個字,涉及十幾部文獻和註疏,再加上他論證十分嚴謹,一環套著一環,所以剛剛入學的研究生往往感到“吃不消”,大約要到半年後才能適應。陸先生多次對我說:“弄通一個字、一個詞、一個義絕不能是孤立的,不要簡單化,不要怕‘煩瑣’。”到了80年代,他經過認真的反思,對自已的教學方法有所改變。他認識到,大量的語料是必須的,而充分的說理也不可缺少,不但要講是什麼,還得講為什麼。他接受了自己學生的意見,認為要想真正救活訓詁學,必須從原始的材料中提煉出基礎理論和可供操作的方法。《訓詁方法論》出版後,他又接受了我們的另一個意見:介紹訓詁學要注重用一般人能懂的語料來闡明理論方法。因而,用常用詞而不是生僻詞作例項,儘量把原理講透、方法說清,便成為這一階段我們寫訓話學文章的努力目標。

王寧老師|紀念我的老師陸宗達先生

陸宗達先生大學照

曾經有好幾次,語言學學界的朋友們友好地問我:“陸宗達先生在傳統語言學裡最精通的是什麼?”我按照自己的體會回答他們說:“中國傳統的‘小學’是以研究意義為中心的。形和音(文字、音韻)都只是工具,意義是研究的出發點,又是研究的落腳點。陸先生精通的是意義之學,他是一個研究意義方面的專家。”我現在仍然這樣看。幾十年來,我們從陸先生那裡得益最多的是他講解漢語詞彙意義的熟練和透徹。由於對古代文獻語言和註疏材料掌握得十分豐富而純熟,加之他接受了章黃不孤立研究一字、一詞、一義的樸素系統思想,因此,他胸中似裝著一個先秦古漢語詞義的網路,並且對詞義關係的溝通、詞義的比較、詞義的類聚與分析、詞義的探求與解釋,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套方法裡含有許多規律。正是因為他對古代漢語詞義的整體把握得比較準確和熟練,所以,在利用音韻學成果探求詞義時,他既能遵循音韻學的音理,又敢於打破帶有一定假說性質總結出的聲系、韻部及其擬音。在利用漢字字形探求詞義時,他既信《說文》,又能從《說文》全書的構形系統整體出發來糾正《說文》。遺憾的是中國的漢語語言學體系過去受西歐與蘇聯的影響太深,對意義這一部分特別是其中的規律重視太少,因而,有些人對陸先生的研究理解是很不夠的。其實,語言的意義實際上控制著語音形式和書寫形式,其中蘊積著幾千年民族文化的內涵,本身又有許多饒有趣味的發展規律,實在太值得深入研究了。我想,這也正是陸先生的學術對他的學生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並能形成一股不絕的凝聚力的原因吧!

這裡,我還想說一說陸先生的為人。我和我的師兄弟都很崇敬自己的老師。他從不具有自己是“萬能語言學家”的那種感覺,即使在自己專門研究的領域裡,他也絕不認為自己什麼都懂。不論是作文還是發言,他從不菲薄別人的學術而傷害同行與晚輩。對於自己涉獵甚少的領域,他絕不妄加評論,而總是採取信任和尊重的態度。比如,他總是說自己不懂甲骨鐘鼎,卻竭力主張自己的學生去學習甲骨鐘鼎;他常說自己對西歐語言學知之甚少、卻非常尊重從事外國語言理論研究的專家;他一直堅持用黃季剛先生的音韻分部,教給學生熟悉二十八部與十九紐,但他時常探討各派音韻學家的分部與歸部,不反對自己的學生採用其他人的學術成果……寫書作文時,除非萬不得已,他從不用古奧的生僻詞和難懂的引文去有意表現自己的淵博。對讀者的意見,即使是外行人的意見,只要不是無理取鬧與胡攪蠻纏,他都耐心聽取與解答。他還十分體諒各個領域研究者的甘苦,特別感到青年人發展自己的不易,每當他有一點學術評議權時,總是在不違背學術原則的前提下,儘量去發掘、介紹別人的長處。有好幾次,陸先生的老學生們揹著人勸他:“您太隨和了,也許會有人因此反而說您沒學問。”他總是笑一笑說:“由他們說去吧,咱們只能說真話,無需用擺架子去抬高自己的威信。”這種樸實平易的作風,給他的學生作了極好的榜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經常跟從陸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淺顯是以淵博作後盾的,而平易反映的正是他真正的透徹。

(本文由王寧先生髮表於《語文建設》1993年10期,原題為《紀念我的老師陸宗達先生》。後作為《訓詁與訓詁學》代序。)

王寧老師|紀念我的老師陸宗達先生

作者簡介

王寧,1936年生,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資深教授,北師大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主任,章黃之學在當代中國的重要傳人。

特別鳴謝

敦和基金會

王寧老師|紀念我的老師陸宗達先生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漢字研究與現代應用實驗室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

微訊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我知道你“在看”喲~

TAG: 陸先生訓詁學陸宗達先生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