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館開幕|總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巨鼎“嶄露頭角”,湖北省博物館新館撩開神秘面紗

無需鋼筋鐵骨,照樣立起巍峨大廈的整面幕牆;緊靠2根柱子,撐起1000多平方米的巨大蒼穹;向外傾斜的混凝土外牆與地面形成72℃夾角,全然不用擔心坍塌的風險;高空俯瞰場館外觀仿似一個巨型的“鼎”……10月29日,記者獲准探訪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簡稱“新館”),感受這座兼具美貌與智慧的建築帶來的耳目一新。

新館開幕|總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巨鼎“嶄露頭角”,湖北省博物館新館撩開神秘面紗

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長江日報記者任勇 攝 )

長達145米的巨鼎“嶄露頭角”

新館總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主體建築文物展覽大樓為“鼎”字造型。從南側高處遠眺新館與老館,其間暗藏玄機,整體造型如同“楚屈子赤角簠(fǔ)”。新館和老館屋簷的三個簷口,像簠一樣嚴絲合縫地疊在一起,似三個大屋簷“扣”在新館鼎字型屋頂上。

新館開幕|總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巨鼎“嶄露頭角”,湖北省博物館新館撩開神秘面紗

湖北省博建築群總建築面積將達11萬平方米,從高空俯瞰如一個“鼎”字。(長江日報記者任勇 攝 )

“鼎”由多層上大下小的稜臺堆疊而成,造型獨特、結構複雜。其中向外傾斜的混凝土外牆,與地面形成72℃夾角,傾角大,牆壁薄。更棘手的是,四面傾斜的外牆中最長長度達65。8米,最大單面牆高10。3米。這意味著如此大面積的傾斜牆,受重力影響,難以立起來。如果用常規的模板安裝方式,混凝土無法澆築成型,且大尺寸的薄壁結構混凝土密實度也難以保證。

巨“鼎”如何建造?中建三局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專案總工程師饒亮介紹,經過多次方案推演和試驗,專案團隊採用滿堂架+傾斜雙面支模的方式,形成封閉模板空間,並使用自密實混凝土,將結構一次性澆築成型,一個長達145米的巨鼎“嶄露頭角”。

無需鋼筋鐵骨照樣鏗鏘挺立

透過新館文展大樓超大的全玻璃幕牆,遠處風景秀麗的天鵝湖躍然眼前。湊近細看,這些巨大玻璃單片,竟無需“鋼筋鐵骨“作支撐。

原來,為了將湖光山色攬入館中,設計之初就提出了新挑戰。外圍護結構罕見地採用了全玻璃幕牆,且架起玻璃幕牆的需要摒棄傳統金屬骨架。

“如果採用傳統金屬骨架,會破壞幕牆滿眼景緻的效果。“饒亮介紹,必須尋求新的材質,代替鋼筋鐵骨。很快,設計團隊決定用玻璃龍骨替代。這些玻璃做成的龍骨,如同人體的肋骨一般,可以撐起大面積幕牆。

據介紹,全玻璃幕牆的最大連續單片玻璃肋高達14。8米,傾斜面高差8米,立起巍峨大廈的難度可想而知。

為保證施工的安全和新館品質,建築團隊嚴控每個環節,提前對龍骨等受力部件進行檢測,由專業質檢員對每片玻璃龍骨和麵板進行連線形式、垂直度、固定件、拼接接縫檢查,保證質量可追溯。

2根柱子“頂”起蒼穹

行走在文展大樓高達20。5米的中庭空間,1000平方米的面積只有2根巨大的柱子支撐。

“為了營造人與文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氛圍,專案團隊在每個細節的設計建造上都下足了功夫。”饒亮說,按照常規框架設計應由6根結構柱用於支撐空間,為了讓參觀者的視野更加開闊,設計人員將柱體數量做“減法”,在大樓中跨越二三四層的中庭空間僅設定了2根20。4米的樹狀“仿生柱”。

2根柱子如何頂起巨大空間?

“其靈感來源於館外的棵棵蒼天大樹。筆直樹幹上端分為6個斜向枝幹,枝幹的頂端與梁的交匯點相連,可支撐起屋頂結構。”饒亮介紹,兩根仿生柱上方共計有12個分叉,衍生出12個節點。每個節點處均有一個六向鋼套筒,將交匯於套筒處的梁牢牢地抓在枝幹頂端。這些“骨架”與澆入其中的高效能混凝土,共同賦予仿生柱以力量。

施工前,為校核施工方案可操作性,專案團隊進行了提前推演,解決了各工序間穿插繁雜、作業空間小、涉及工種多等問題。同時,實時監測荷載情況,混凝土進行分段澆築,確保質量安全。

不久,這座嶄新的展館將開放,參觀者可在這裡感受建築與人文之美。

還有不斷更新的展陳行業案例庫

新館開幕|總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巨鼎“嶄露頭角”,湖北省博物館新館撩開神秘面紗

企業宣傳聯絡:

新館開幕|總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巨鼎“嶄露頭角”,湖北省博物館新館撩開神秘面紗

排  版|博小二

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博展聯盟觀點或立場。本文僅用作交流學習使用,圖文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文章發表後的30日內與博展聯盟聯絡。

TAG: 新館混凝土鋼筋鐵骨饒亮玻璃幕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