査阜西先生述彭祉卿先生事略

査阜西先生述彭祉卿先生事略

査阜西先生述彭祉卿先生事略

彭祉卿

先生諱慶壽,

廬陵人

。其

筱香公為清季循吏,宦遊湖南三十載,兩度出守衡陽,頗煮政績。筱鄉香公雅

好操縵

,旁

通音律

,著有《禮樂易知錄》及《理琴軒譜》。

先生幼承庭訓,博覽群書,

於乃父絲桐音律之造詣,盡得心傳

。惟以賦性蕭疏,不慕榮利,迄二十三歲,始遵乃父遺命入湖南達材法政學校,二十七歲以冠軍卒業,又復畢門讀書,不聞世事,兀兀窮年,

精研琴理

。於時長沙有華陽顧氏之南燻琴社及南海招氏之愔愔琴社,先生皆與教焉。又時或鳩工制琴,式或異制,時或授徒講學,享譽琴壇,遂以通解音律知名海內。民十一年,閻百川督軍太原,欲興雅樂,聞先生名,重禮聘致,在太原育材館棲遲二年,頗多講述。

査阜西先生述彭祉卿先生事略

蘇州怡園古琴雅集 1935年重陽節 彭祉卿(第二排右五)

十四年返湘,因同學少年之交責,始稍仰旗蓋,出任法院推事於湘鄉,旋轉去江西,不時任推事縣長諸職,顧滿肚皮中不合時宜,

鬱郁飄萍

,時作時輟,浮沉宦海者歷時八年,徒自傷潦倒而已。二十年先生元配沈夫人物故,以平時愛情甚篤,哀感不勝,乃縱酒佯狂,作文自祭。自是先生即息交絕遊,恣情縱酒而已。荏苒二年,其長沙祖宅忽肇焚如,

琴書盡毀

,益沮喪無聊。乃托兒女於親僕,飄然入吳,就餘投止,相見驚呼,至於零涕。時國都初定,文物復興,大江南北,琴壇競起。

査阜西先生述彭祉卿先生事略

浦東三傑:查阜西(第一排左一)、

彭祉卿(第三排右二)、張子謙(第二排右一)

査阜西先生述彭祉卿先生事略

先生久有

發揚琴學之志

,乃復振奮,與蘇滬琴人

李子昭、李芷谷、沈草農、吳蘭蓀、徐少峰、張子謙、吳景略、李明德、周冠九、莊劍丞輩

,追蹤明季嚴公天池琴川盛跡,又

創立今虞琴社

於蘇州,與青谿、廣陵、梅庵諸社一時媲美。旋又去之滬上,就歐亞航空公司秘書處之職,公餘之暇,與社友講論音律,或閉門著書。十年以來,其貢獻於琴壇之事功,有足記者七端:

一、整理報道明季“虞山”迄盛清“廣陵”

琴學之體系

二、製成與古琴各均伴奏之

雅簫

,並制定其法尺。

三、完成全國琴人及海內蒐藏古琴之初步調查。

四、綜揚五十年來琴壇之宗派與事蹟。

五、著刊

《桐心閣指法析微》

並擬定吟猱協律之法。

六、闡明古琴傳曲宮、調、均、音四義理論之致用。

七、用“異式和絃法”解釋虞山各譜音位之非訛,指證三百年前現實的中西音樂,有另一自然溝通之跡。

前者五端,已於

《今虞琴刊》

見其鱗爪,後者二端,則僅存遺稿五篇各萬餘言,尚未公諸同好也。

査阜西先生述彭祉卿先生事略

海內琴壇名宿於先生

彈琴技術

,皆以“

嚴謹

”譽稱。其初期指法淵源,傳自其先人筱香公,筱香公則受自蜀僧宗廣陵者也。及先生兩遊燕晉,又受指法於故都九嶷山人楊時百。故其鼓家傳

《憶故人》、《讀易》、《水仙》

諸操,用指多清邁幽逸之情;若鼓九嶷所授

《漁歌》、《漁樵》、《普庵》

諸操,則以蒼老挺勁稱勝。

每上座撫琴,必和絃審調至於極準,然後凝神下指,如洪鐘蕩魄,穩若泰山。五十年來,琴壇勝事,以民十一滬上晨風樓與民二五吳門覺夢廬兩會最盛。海內琴人鹹集,相為月旦。就中九嶷“漁歌”,梅庵《長門》最得傾倒,自來分居南北主盟,世人不敢軒輊。九嶷在日,每會必讓先生再鼓《漁歌》,於是先生漸得青出於藍之譽,且語出梅庵弟子。故近二十年來,先生遂以

漁歌

一操高天下矣。

査阜西先生述彭祉卿先生事略

技術其餘事也。先生在琴壇之功,為其對於古琴之治學,弱冠之前,先生讀書已破萬卷,皆側重於子史所記之樂律,惟其賦性疏澹,在四十以前雖授徒講學遍於海內,而不見著述。迄民二三東遊結社吳門,交遊競相逼促,始著刊

《桐心閣指法析微》

問世。是篇得夢坡居士後人許其入“晨風樓”掇錄所藏琴籍資料歷時三月,又復撰著歷時二年,方始脫稿。

其中考證典籍遠及宋初,近至民國。其論吟猱以京房、錢樂之演律致用,取律分律釐,定運指度數,為琴家不可忽視之高言。其於宮、調、均、音四義之辨正,與異式定弦之兩論、為其二十五年來就中西樂律融會貫通之心得。近十年來,與餘辯論探討,間有修飾,直至昨冬,方始脫稿。自來儒生言樂,多病泥古,從北宋崔、曹辯徽作譜以還,琴律樂書,代有傳著,顧對於立調之宮、調、均、音,取音之正、變、清、濁,用位之度、分、上、下,每每竊剽古說,穿鑿附會,聚訟紛紜,令人莫衷一是。先生從而力持兩論,著文五篇,取集諸家立說之長,證以歐西樂律之實,識者謂八百載迷漫煙霧,借是一掃而空,引為大快。其有造於琴壇者,功豈鮮哉。

査阜西先生述彭祉卿先生事略

先生之性行嗜酒遺世似陶靖節,身世飄零潦倒似杜少陵,而先生本人則又以白石道人自況,尤酷似。

一生瑰意琦行,與人落落寡合。一語徑庭,輒拂袖而起,幸友輩均能諒之耳。

晚近幾載,當大時代之艱難,府蓄之資益困,又因得新歡而竟失戀,廓處悲憂窮蹙,乃復縱酒佯狂,絕棄形骸,自為戕賊。餘時或勸其節量續膠,輒報以無情之怒目;如責以名山事業,則默不一言,退而自發,此其遺著數萬言之所由自也。昨冬兩論五篇脫稿,適政府徵召先生參與典樂,竟辭不就,而授餘詩云:

“近著琴律各篇成,醉後感賦,即呈照雨室主契正:‘少小秉庭訓,讀書還度律,讀書慚漢簡,讀律厭刀筆;書律兩無成,何以存遺澤,幸有七絃音,猶傳古先跡,奈生值亂離,主者之跡息,禮樂非所論,絃歌復何益。緬懷姜堯章,南渡一人物,律呂追伶倫,詩詞壽金石,樂議獻徒勞,偏安無暇及,行吟苕(上雨下霅)間,鬱了不自得,惟餘小紅伴,吹簫勝吳客,我生千載後,而與同一轍,小紅方嫁了,而我老為賊!’”

烏呼!是先生自咎之辭,亦

先生之絕筆也

!今年新歲以還,先生必日飲烈酒一斤,不則煩急欲狂。四月六日得家書,不豫,暈厥戰慄,由其女公子國秀,婿丁君立德伴送雲南大學附屬醫院施治,歷時月餘,時張時懈,最後姚碧澄醫生斷明為“慢性酒毒症,肝臟硬化,神經細胞變壞”。卒於五月十五日晚十時半溘逝。一代琴人,竟不永壽,烏呼!

査阜西先生述彭祉卿先生事略

餘嘗從先生眺遊至金碧之一巖,其下有村傍湖高嶢,其上有瀑洩穿公路石橋下谷,忽聞鐘聲,先生止步留連,引吭歌其生平所愛“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之句。既而喟然謂餘曰:

“如斯勝境,幸為買一棺之地,厝吾骨其間,表曰:‘琴人彭祉卿之墓’,是吾願也。如子多情,不我吝否?’”

餘呵其氣短而不為意。烏呼!先生果逝矣!時難猶是,走櫬無由,又勢將卜葬昆明,是又其懺語也。為徇其志,爰與李君廷松商之先生滇中故舊徐君夢麟、龔君仲鈞、楊君竹庵為請於碧雞叢林雲樓方丈、安定大師,承允為葬於已闢之墓園,遂於五月二十日吉時安葬,倩馬君晉三書楷,勒石表其冢曰:“琴人彭祉卿先生之墓”,上注年月,下署董役六人之名。

査阜西先生述彭祉卿先生事略

徐君夢麟將再為文記其身世,擬清徐君文鏡書隸,另為勒石附之墓陰,以供憑弔。其地即先生眺遊留連之處,揹負碧山,面臨昆水,右襟禪寺,左帶飛泉,有文鬼為鄰,朽林蔭覆,固佳城也。先生身後之願,於焉償矣,烏呼!

藝術欣賞

郭關:號高樸道人,生於湖南桂東,書畫古琴藝術家。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等領域;曉音律,好古琴,七歲始隨祖父學習古琴,後受教於龔一、成公亮先生等,打譜作曲上百首,尺八受教於三橋貴風先生;書法受教於孫伯翔先生;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修道,全真龍門派弟子;曾就學於北京師範大學、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著有《郭關詩文集》《郭關禪畫》《郭關詩畫集》《郭關古琴》等。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發表於各大媒體,眾多作品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臺灣、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所展出作品均被收藏家收藏。臺灣建立有“郭關美術館”,常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餘件。

《招隱》 (央視版) 郭關演奏

道家法竹《坐忘》 (央視版) 郭關演奏

TAG: 先生郭關古琴琴壇彭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