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史小記(三)聖君世宗

朝鮮世宗大王李祹(公元1397—1450年)﹐字元正﹐太宗大王李芳遠之第三子。這位李朝乃至朝鮮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大王﹐不僅出現在10000韓圜紙幣上﹐而且以“世宗”命名的事物為數不少(漢城國立中央博物館所在地就是叫作世宗路)﹐是為朝鮮民族的文化象徵之一。世宗大王的文治武功﹐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元子不肖

李朝初年的世子冊立不能說十分嚴謹。自太祖大王李成桂開國至世宗大王的繼位﹐基本上都沒有嚴格按照長幼之序。世宗大王是太宗大王的第三子。太宗大王大王生有嫡子(指與元妃文敬王后閔氏所生)四人﹐分別是元子讓寧大君李褆﹑次子孝寧大君李補﹑三子忠寧大君李祹以及四子誠寧大君李褈。元子讓寧大君李褆理所當然地2成為王位的第一人選﹐被冊立為世子。然而﹐太宗時代發生的一系列變故﹐使得讓寧大君與王位絕緣。根據明朝和李朝的記載﹐都一致表明讓寧大君之所以被廢是由於行為“不肖”。

表面權謀術數的太宗大王李芳遠﹐經歷一連串兄弟相煎之後﹐身心疲倦之極﹐太宗時代太祖大王以及開國功臣的相繼去世﹐使得太宗大王內心中意興瀾珊的感覺油然而生。退位的念頭湧現﹐一度意欲禪讓王位予世子讓寧大君。另一方面﹐追隨李芳碩﹑李芳乾的餘孽沉渣泛起﹐趙思儀(神德王后康氏一黨)作亂﹑李芳幹餘黨蠢蠢欲動……在太宗大王心中想來﹐透過確立世子來斷絕叛逆罪人﹑諸外戚的非份之心﹑鞏固王室﹐是十分必要的。為此﹐太宗大王不顧群臣進諫反對﹐一心想讓出權力予世子。不過﹐世子的所作所為﹐卻招致太宗大王與朝臣的極端反感。世子荒淫無度的風聞傳出﹐這是世子廢立事件的事端。太宗十八年(公元1419年)﹐太宗大王所寵愛的第四子誠寧大君因病去世。沉浸於極度悲痛當中的太宗大王﹐卻在痛失愛子的同時﹐還察覺出世子讓寧大君此時正在開城與妾侍於裡風流快活的行為﹐太宗大王怒不可遏﹐終於由議政府議定﹐做出廢除讓寧大君的決定。這位不識時務的讓寧世子﹐就此與王位失之交臂了。

於是﹐命運之神眷顧了聰慧端莊的忠寧大君李祹﹐朝鮮的歷史也因此而改寫。就在廢除世子讓寧的同年﹐忠寧大君李祹接替成為世子﹐八月進而受父禪讓晉升為王﹐其高升速度是始料不及的。太宗大王成為聖德神功大王﹐作為上王隱居於漢陽泉達新宮。而世宗大王之即位﹐為朝鮮王朝帶來一陣和暢惠風﹐朝鮮王朝進入了黃金時代。

-文治-韻學大家

世宗大王以精通儒學而著稱﹐其施政方針無不圍繞儒家理念而行。世宗大王認為﹐治理國家有賴於禮樂之教化﹐而天地之間的聖人之道﹐又要以文字作為其載體。只有能夠正確理解書本上的文字﹐才談得上理解聖人之道﹐只有理解聖人之道﹐才談得上知禮儀廉恥﹐只有知道禮儀廉恥﹐才談得上上治國安民。為此﹐精通韻學的世宗大王進行了一連串民族文字的改革﹐在他主持之下先後完成了﹑﹑等韻學著作。

提到世宗大王對於朝鮮民族的功績﹐不可不數訓民正音的創造。訓民正音的創造性在世界文字中可以說是據有光輝的一頁﹐其中凝結了世宗大王與諸位大臣(鄭麟趾﹑成三問﹑申叔周)相當的智慧與心血。

“國之語音 異乎中國 與文字不相流通 故愚民有所欲言 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為此憫然 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 便於日用矣”——————-

實際上當時的朝鮮社會談不上普遍理解文字與其內涵﹐長期壟斷優越教育計程車大夫之族自然沒有不識字之虞﹐然而對於下層民眾而言﹐深奧難懂的漢字﹐彼此語意難以明瞭﹐造成了言文不一的矛盾。這種矛盾從根本上講是由於漢語與朝鮮語之差異所造成的﹐漢字無疑是良好的文化載體﹐但是漢字漢語跟朝鮮語法異殊的矛盾從漢字傳入之後就一直存在﹐朝鮮民族亦一直致力於解決此問題﹐但是長久以來不得要領﹐治標而不能治本。正如其名﹐訓民正音正是為了訓民教化而應運而生的。

“上以為諸國各制文字 以記其國之方言 獨我國無之 遂制字母二十八字“

————————-

由上述引文可見﹐除了追求實用性﹑解決百姓認字問題之外﹐世宗大王創造訓民正音的另一原因就是出於民族自尊自立之強烈使命感。但是世宗大王的苦心卻不能被中世紀的儒臣所廣泛認同﹑接受。自訓民正音創立之日起﹐反對訓民正音的聲音就不絕於耳。受到夷夏意識的影響﹐儒臣奉行恭謹事大的原則﹐毫無原則的向心中華文化﹐將包括漢字以內的一切中華事物都認為是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在儒臣們的心中﹐中國文字是天底下最正統的文字﹐除此之外的其它文字都不過是鵰蟲小技﹑應當嗤之以鼻。自主創造文字是“有駭觀聽”之行為﹐創造文字是夷狄才會做出的行為﹐她們指責世宗大王創造訓民正音是“以夷變夏”﹑甘於與落後民族為伍的錯誤行為。反對的儒臣以集賢殿崔萬理為首﹐上書世宗大王﹕

“我朝自祖宗以來 至誠事大 一遵華制 ……則字型雖仿古之篆文 用音合字 盡反於古 實無所據 若流於中國 或有非議之者 豈不有愧於事大慕華乎”

————————

這種反對的理由實際上是出於對中華文化的過份推崇﹑反之對自國文化的妄自菲薄。這種所謂畏天事大的心理﹐嚴重阻礙了朝鮮本民族的文化進步﹐這也是當時許多迂腐士大夫的心理。

“自古九州島之內 風土雖異 未有因方言而別為文字者 唯蒙古 西夏 女真 日本 西藩之類 各有其文字 是皆夷狄事耳 無足道者 傳曰﹕以夏變夷 未聞變於夷者也 歷代中國皆以我國有箕子遺風 文物禮樂比擬中華 今別作文字 舍中國而自同於夷狄 是所謂棄蘇合之季 而取螗螂之丸也 豈非文明之大累哉”

——————————-

如果說前一個理由是低三下四的民族自卑論﹐那麼這一個理由就反而又有民族自大的成份。儒臣自詡聲教禮儀無異於中華﹐自認為文化高度發達﹐而小視其它民族。透過文化落後的民族自制文字來警告世宗大王不要自甘墮落﹑玩物喪志。

像崔萬理之類的迂腐士大夫的阻攔為訓民正音的正常發展帶來很大的障礙。世宗大王不顧反對﹐力排眾議設立諺文局﹐召用鄭麟趾﹑成三問﹑申叔周﹑樸彭年﹑崔恆﹑李善老等人制定“諺文”(訓民正音)﹐並於世宗二十五年(公元1443年)公諸於世。不過世宗大王身為時代的人物﹐不免有所侷限。作為訓民正音的創造者﹐世宗大王本身也不將之作為正統文字來看待(諺文﹐即非正式之文字)﹐僅僅作為庶民使用﹑方便進行精神統治的一種工具。加上儒臣的普遍不支援﹑歷代的不重視(暴君燕山曾經因為大臣用訓民正音寫作攻擊他而禁止使用)﹐使得訓民正音在相當漫長的時間裡沒能充當主流文字。話雖如此﹐世宗大王創造訓民正音卻是一項具長遠投資(姑且不討論世宗大王是否具有遠見卓識)﹐極大推動了朝鮮半島的文化發展﹐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武功-己亥東征

己亥東征發生於世宗大王的第一年。當時﹐上王太宗並沒有完全退隱﹐而這次掃蕩倭寇的軍事行動也是在他的主持之下進行。但是﹐這畢竟是世宗朝的一件大事﹐也是世宗大王即位以來面臨的首要事務。

朝鮮被倭寇騷擾歷史由來以久。在高麗王朝末年已經有之。但是﹐建立在分崩離析之土地制度上國力衰敗的王廷﹐無力有效地制止外敵的入侵﹐海岸防禦廢馳﹐倭寇連年騷擾沿海地區﹐沿海人民為了躲避﹐不得不內遷﹐而倭寇之亂日甚一日﹐王廷無力控制。太祖大王開國以來﹐國內政局較高麗末年為穩定﹐李氏朝廷得以透過各種手段試圖消除倭寇的危害。首先﹐採取外交手段。太祖大王李成桂先後與日本大內氏和足利氏進行外交交涉。不過與明太祖的交涉結果相似﹐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北朝無力控制全日本﹐因此外交途經並未能阻止倭寇的騷擾。其二﹐透過透過武力。一方面朝鮮加強海岸的防禦力量﹐武力抗擊倭寇的入侵﹔另一方面﹐李成桂一度發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太祖大王五年十月)。這也只是治標之策。第三﹐使用招撫﹑懷柔手段﹐收留向化的倭人﹐授予官職予以籠絡。第四﹐允許一定範圍內與倭人貿易﹐允許倭人在朝鮮近海捕撈﹐試圖緩和倭患。

然而事實上﹐無論朝鮮如何絞盡腦汁﹐倭寇的入侵沒有得到明顯的遏制。世宗大王即位初年﹐倭寇再度活躍﹐各地警報不斷﹕世宗元年五月﹐忠清道﹑全羅道傳來警報﹐倭船數十艘集結海岸﹐襲擊朝鮮兵船。同月之內﹐黃海道海面也有倭寇出沒﹐入寇海州等地……事實證明﹐朝鮮的和平手段付諸流水﹐倭寇依舊猖獗。王室經過多方努力﹐終於到達無法容忍的地步﹕“予亦患此久矣……蕞爾島夷﹐一舉可殲﹐特重動民而隱忍耳﹗”此時朝鮮已經斷絕了和平解決的希望﹐決心以武力收拾為患多時的倭寇。世宗大王飭令加強京畿道﹑黃海道﹑忠清道等地海防﹐集結諸道兵船﹐著手軍事準備。世宗大王元年己亥﹐朝鮮釋出了東征之教書﹐宣示中外即將征討倭寇的巢穴對馬島。

“窮兵黷武 固聖賢之所戒 討罪興師 非帝王之獲已 昔成湯舍檣事而徵有夏 宣王以六月而伐狿允 其事雖有大小之殊 然其皆為討罪之舉 則一而已矣 對馬為島 本是我國之地 但以阻僻隘陋 聽為倭奴所據 乃懷狗盜竊之計 歲自庚寅(高麗忠定王二年 公元1350年)始跳梁於 邊繳 虔劉軍民 俘虜父兄 火其室屋 孤兒寡婦 哭望海島 無歲無之 志士仁人 扼腕嘆息 思食其肉枕其皮 蓋有年矣 惟我太祖康獻大王 龍飛應運 威德光被 撫綏相信 然其兇狠貪婪之習 囂然未已 歲丙子(太祖大王五年 公元1396年)攘奪東萊兵船二十餘隻 殺害軍士 予 承大統即位以後 歲丙戌於全羅道 歲戊子於忠清道 或奪漕運 或燒兵船 至殺萬戶 其暴極矣 再入濟州 殺傷亦眾 蓋其好人怒獸 包藏 奸狡之念 神人所共憤也 予尚包荒含垢 不與之較 賑其饑饉 通其商賈 凡厥所需索 無不稱副 期於並生 不意 今又窺囅虛實 潛入庇仁之浦 殺掠人民 幾三百餘 燒焚船隻 戕害將士 浮於黃海 以至平安 擾亂吾赤子 將犯上國之境 其忘恩背義 悖亂天常 豈不甚哉 以予好生之心 苟有一夫之失所 猶恐獲戾於上下 靷今倭寇肆行貪毒 賊殺群黎 自速天禍 尚且容忍不克往徵 猶為國有人乎 今當農月 命將出師 以正其罪 蓋亦不得已焉爾矣 於戲 欲掃姦凶 拯生靈於水火 斯陳利害 諭予志於臣民”

教書詳細列舉了歷年以來倭寇的劣跡﹐表明了出兵的堅定決心。自太祖大王時代一直謀劃的對馬島征伐﹐終於在世宗大王時代得以實現。東征之議確定﹐任命長川君李從茂為三軍都體察使﹐柳廷顯為三道都統使﹐禹博﹑李叔畝﹑黃象為中軍副節制使﹐樸礎﹑樸實為左軍節制使﹐李之實為右軍節制使﹐率領諸道軍船200餘艘﹐諸色軍士一萬七千餘人﹐於世宗元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發﹐世宗大王親臨漢江亭北餞送﹐太宗上王親自拜將授鉞。大軍向對馬島進發。

“午時(六月二十日) 我師十餘艘 先至對馬島 賊望之 以為本島人得利而還 持酒肉以待之 大軍繼至 泊豆知浦 賊皆喪魄遁逃 唯五十餘人拒戰而潰 悉棄糧儲什物 走入險阻 不與敵 先遣投化倭池文 以書諭都都熊瓦(當為都都熊丸 宗貞盛) 不報 我師分道搜捕 奪賊船大小百二十九艘 擇可用者二十艘 悉焚之 又焚賊戶千九百三十九 前後斬首百十四 擒生口二十一 芟除田上禾穀 獲被擄中國男婦百三十一名 諸將問所獲漢人 知島中飢甚 且倉卒 雖富者 不過持糧二三鬥而走 以為久圍則必餓死 遂置柵於訓乃串 以遏賊往來之衝 以示久留之意”

“右道水軍都安撫處置使 泊巨濟吾兒浦 兵船二十八艘 軍二千六百一 舊泊蘻浦 今上元年己亥 攻破對馬島 命處置使 移泊於此 又命加背梁見乃梁等處萬戶 移守玉浦 所謂扼其咽喉也 水軍萬戶守禦處八 加背梁 在固城 見乃梁 ……“

“李從茂等 住船豆知浦 日遺褊將 下陸搜捕 復火其戶六十八 焚其船十五艘 斬賊九級 獲漢人男婦十五人 本國人八名 賊日夜思所以拒我師者 己亥從茂 進至尼老郡 令三軍分遣下陸 欲與一戰 督左右軍先下 左節制使樸實 與賊相遇 賊據險設伏 以待之 實率軍士 登高欲戰 伏發突前 我師敗績 褊將樸弘信朴茂陽金該金熹等戰死 實收兵還上船 賊追擊之 我師戰死及墮崖死者百數十人 右軍節制使李順 蒙兵馬使金孝誠等 亦遇賊 力戰拒之 賊乃退 中軍竟不下陸 都都熊瓦(宗貞盛) 恐怕我師久留 奉書乞退師修好 且曰七月之間 恆有風變 不宜久留”

————————————

同時根據日本側資料顯示﹐李從茂所部朝鮮軍由豆知浦一帶登陸對馬島﹐試圖攻擊對馬宗氏之北部據點﹐在對馬的糠嶽陷入苦戰。最後在雙方互有勝負的情況下﹐七月三日朝鮮軍還泊巨濟島。同時﹐朝廷認為“七月之間﹐例多暴風”﹐遂召還征討部隊。於是李從茂率師還軍﹐第一次對馬島徵乏以朝鮮軍稍有斬獲而結束。在第一次對馬島征伐結束之際﹐黃海道與忠清道等地又再有倭寇出沒﹐朝廷有再徵對馬之議﹐但是終於因為力有未逮而放棄。

己亥東征﹐是朝鮮歷史上唯一一次主動向日本發動的軍事反擊。對於這次征伐的意義﹐可以用“雖不得大捷﹐而倭亦畏威﹐不敢肆。”(來概括。然而﹐東征未能也不可能將倭寇連根拔除﹐此後的200年間﹐日本依舊是為朝鮮造成最大威脅的國家。

-一世繁華

世宗大王在位期間﹐無論是處理對外關係﹐還是發展國內經濟﹐都取得了不少成就。

對外﹐繼反擊倭寇之後﹐又鎮壓了北方女真的騷擾。朝鮮初期對付女真的政策﹐是懷柔與武力並舉。一方面﹐朝鮮接納歸化的女真人﹐授予官職﹐開放貿易﹐進行民族同化﹐不斷擴大在北部朝鮮對女真部落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又不放棄使用武力擴充套件北部疆土。隨著世宗大王女真侵犯的日益頻繁﹐世宗十四年(公元1432年)﹐世宗大王對女真採取強硬政策﹐派遣金宗瑞在圖們江邊設立鍾城﹑會寧﹑富寧﹑慶原﹑慶興﹑穩城六個城塞﹐強行將女真人的居住地納入統治﹐並移民此地﹐充實北方邊境。

經濟文化上﹐世宗大王也頗有建樹。世宗大王時代的天文﹑醫學﹑農學﹑印刷﹑武器等方面都取得不俗成就﹐各個領域百花齊放﹐朝鮮王朝由此進入文化發展的文化時代。天文方面﹐世宗十五年(公元1433年)﹐世宗大王主持下﹐以明大統歷演算法為基礎﹐創制出﹐又根據回回曆﹐創制出。七政﹕太陽(日)﹑太陰(月)及五星(火﹑土﹑木﹑金﹑水)。這是朝鮮自主編寫曆法的開始。氣象學方面﹐世宗十九年(公元1437年)發明天球儀﹑日時計﹑水時計﹑自擊漏、渾像儀、正方案、圭表等天文儀器。世宗二十四年(公元1442年)﹐早於西方兩百年的銅製測雨器產生﹐是世界上第一個測雨器。根據中國中醫學﹐朝鮮的東醫也在此時產生。世宗二十四年(公元1442年)﹐收集古今藥方的編成﹐這也是當時世界上第一部醫科辭書﹐是東亞醫學的總結性書籍。

此外﹐朝鮮科學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發明﹐當數青銅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前此印冊 列字於銅板 熔寫黃蠟堅凝 然後印之 故費蠟甚多 而一日所印不過數紙 至是 上(世宗大王)親自指畫 命工曹參判李藏 前小尹南汲改鑄銅字與字樣相準 不暇熔蠟而字不移 卻甚楷正 一日可印數十百紙”

————————————————

在青銅活字印刷術的基礎上﹐在世宗十六年﹐改良的甲寅字印刷術產生﹐使得朝鮮的印刷術達到相當發達的水平。

世宗時代﹐歷史地理甚至音樂都得以興起。世宗大王十分關心前朝歷史﹐文獻就是從世宗朝開始編寫的。世宗時代編修的﹐是之後的雛形。音樂方面﹐吸收中國宮廷雅樂的成份﹐朝鮮國樂的基礎奠定。﹑﹑等當世名曲湧現。

世宗大王引領朝鮮王朝步入繁榮﹐是為朝鮮王朝的鼎盛時期。但是﹐他身後的昏君﹑暴君﹐卻不能守成父祖之業﹐又將朝鮮王朝帶入苟延殘喘的境地﹐積貧積弱維持了四百餘年。世宗時代燦爛奪目的光芒背後﹐也不免有不少扼腕遺憾。

本節參考書目:

TAG: 世宗大王朝鮮倭寇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