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深入學習簡牘書法?

從戰國中晚期一直到魏晉的簡牘手寫史,就是漢字字型演變史的最真實記錄。

為何要深入學習簡牘書法?

三國(吳)簡牘中的楷書和草書墨跡

01

上學期我們的公益課,是重新從甲骨文講起。到上學期結束時,我們剛剛講到金文和楚簡。

金文和楚簡的臨帖作業,大概佈置了一半左右。

本學期期間,我們將繼續學習金文和楚簡,並完成相應的臨帖作業。

上學期我們還講過,從漢字字型演變角度看,金文和楚簡之間,有著內在的天然聯絡。

我們在臨寫金文和楚簡時,不要將二者對立起來,而應該將二者結合起來。

正因為如此,我們在佈置臨帖作業時,是同時佈置了金文和楚簡。

其目的就是讓學員自己去嘗試尋找二者之間的關係。

從某種意義上講,楚簡就是手寫體的金文。

為何要深入學習簡牘書法?

東漢簡牘中的章草墨跡

02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我們在講完金文和楚簡之後,還會繼續學習秦漢簡以及魏晉簡。

事實上,從戰國中晚期一直到魏晉,我們所能看到的古人手寫體墨跡,基本上與簡牘和帛書有關。

另一方面,從戰國中晚期一直到魏晉這個歷史階段,又是漢字字型演變的最劇烈時期。

篆、隸、真、行、草等傳統意義上的字型劃分,都能夠在這個時代的簡牘書法中找到其真實手寫痕跡。

換句話說,從戰國中晚期一直到魏晉的簡牘手寫史,就是漢字字型演變史的最真實記錄。

為何要深入學習簡牘書法?

三國(吳)簡牘的楷書墨跡

03

秦漢時期,大量的石刻書法作品(其中又以漢碑為代表),一直是傳統書法史所看重的最重要史料。

以歷史的眼光看,以漢碑為代表的秦漢石刻書法作品,體現的是靜態的書法史資料。

而同一歷史階段的簡牘墨跡,體現的則是動態的書法史資料。

如果說漢碑是點,分佈在不同時期的某個時間點,那麼大量的簡牘墨跡,則可視為字型演變史的“線”。

掌握了這個線,那麼不同漢碑所在的點,就能夠以時間軸的順序將其有機地聯絡起來了。

此外,簡牘涉及的內容豐富多彩,經濟、軍事、文學、地理、百家經典,失傳古文等等。

從這個角度上講,簡牘的“資訊量”很大,其歷史文獻價值要遠遠高於二王一系的刻帖。

為何要深入學習簡牘書法?

楚簡臨帖作業

04

我們各種書法史教材在講隸變時,也多是從正體隸書角度來分析。

然而以漢碑正體字來分析隸變,其實只看到了結果,而沒有體現其具體過程。

要了解這個過程,那就不妨透過楚簡、秦漢簡帛材料來理解。

楚簡、秦朝的簡帛保留了大量篆書元素,而東漢簡帛,則具備了楷、行、草等元素。

不去分析楚簡、秦漢簡帛手寫體墨跡,而只看漢碑正規字,這中間的具體演變過程就不是很明朗,不那麼一目瞭然。

為何要深入學習簡牘書法?

楚簡臨帖作業

05

楚簡、秦漢簡帛手寫體,它們體現了古文字向今文字轉變的最重要動力:加強書寫性和快速記錄,莊重性則退居其次。

而漢碑等石刻正規字型則是對其進行“糾偏”。

所以要了解最初的漢字書寫“筆法”,就目前為止已出土的書法材料,我們只能是到楚簡、秦漢簡帛中去找。

有了這種認識高度,你的臨習動力會更大一些。我們今後既可以專攻,也可以將其當作博涉內容。

由於楚簡、秦漢簡帛臨習的書法學習者數量相對較少,如果你願意下功夫,因為這些簡牘墨跡年代更久遠,所以更容易顯得更高大上。

當然了,我們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打通書法史的整體認識,同時在筆法上不再迷信標準筆法。

我們去看楚簡、秦漢簡以及魏晉簡,可以看到在當時的書寫者當中,什麼性格的人都有。

有寫得快的,有寫得慢的,有寫得拘謹的,有寫的奔放的……

他們都是隨性而為之,哪裡又有什麼必須遵守的標準筆法?

我們這樣講,是希望各位學員本學期透過對楚簡、秦漢簡帛的臨習,能夠找到各種字型書寫性的基本元素。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提高書法史認識或感悟筆法角度看,從戰國中晚期一直到魏晉時期的大量簡牘墨跡,都值得我們花大精力去深入研究分析及大量臨寫。

2020年3月30日

TAG: 簡牘楚簡簡帛漢碑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