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為罕見的“紅山文化玉器”

【古董鑑定知識:每天早上8點更新】

極為罕見的“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愛好者需要確立好自己的收藏定位和目標,這需要一段時間的基礎知識學習,可去博物館感知真品,多看國家館藏書冊和實物,去認知感受各時期的紅山文化玉器特徵,並充分了解市場的行情,切忌不可閉門造車,一定要多和同好交流,可以參加當地的一些權 威學習機構,如中國文物學會或紅山文化玉器收藏協會等正規官方組織,系統的學習紅山文化玉器鑑賞課程,資訊時代要多上網查資料,並多關注網上藏友們交流的業內論 壇,尤其是紅山文化玉器器業內高手們常去的收藏論 壇,多關注業內動態。

極為罕見的“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鑑定知識1:

中國人歷來對美玉寵愛有加,僅從姓氏上看,大凡王字偏旁的字都是各種美玉,估計這類字少說數十,多則上百,可見人們對美玉是多麼的鐘愛。至於詩歌中謳歌美玉的那就數不勝數了,有“書中自有顏如玉”,比擬美麗的;也有“鐘鼓饌玉不足貴”,顯示富貴的,當然還有“守身如玉”,寓意貞潔的,不一而足。

紅山文化玉器鑑定知識2:

針對在紅山文化玉器表面塗刷的用膠及顏料一類物質調成的白漿,利用丙酮區域性刷洗,即可洗掉白漿。如是真紅山文化玉器的雞骨白,在短時間內就不會出現上述現象,是洗不出白漿的。此種化學方法請慎用,也千萬不可長時間將紅山文化玉器浸煮在酸性化學試劑裡,因為玉石在酸性溶液腐蝕下會受到破壞。

紅山文化玉器鑑定知識3:

如在樹皮上劃一刀或人的面板劃破後,都會有膠原物質溢位來與環境中的化學物質結合成結晶體,修復傷口,形成包漿狀。這種現象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這也許是幾乎所有的文物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都不同程度會有包漿的原因,如銅器、木器、瓷器、牙器等都是如此。天然包漿摸著溫潤,手感好,光線晶亮柔和而不耀眼,用水煮幾小時或用噴焰式火機燒5~10秒鐘,不褪色不走光。

紅山文化玉器鑑定知識4:

渠溝黃。這裡的“黃”字統指發生了變色的現象。紅山文化玉器變色先從渠溝之處變化,色澤變深、變舊。要色變,一般需要百年以上。這種變色即使在明清紅山文化玉器中也是常見的。

紅山文化玉器鑑定知識5:

磕碰處、斷開處一定是與整體的包漿一致

紅山文化玉器使用過程中難免出現磕碰,或者斷開缺失了一部分,那麼他的斷開面大多是圓滑的(經常撫摸)包漿與其他部分一致。

紅山文化玉器鑑定知識6:

凝結物鑑定

包漿通常是指玉在各種環境中,由其它物質在紅山文化玉器表面粘附形成的一種物質,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礦物凝結物;二是紅山文化玉器表面粘附墓土或腐爛雜物;三是傳世品上的汙垢。這幾種物質都很微妙,顏色不一,通常是靠多年的對實物觀察所得。出土品的包漿是凝結在紅山文化玉器表面的物質,這種物質在放大鏡下觀察也呈斑駁狀,有的是礦物質溶化後形成的;有一些是透明狀;有的則是墓土。無論哪一種,都十分自然,凝結較實,並伴有墓葬氣味,這種氣味有的即使刷洗也仍然有,這也是氣味辨偽的一個重要方法。假器就不是這樣,包漿鬆散,無墓葬味,無透明礦物質,即使有泥土包漿堅固的,也是膠一類物質所為,一燒、一洗即知。現流行一種把紅山文化玉器用細鐵絲纏上,放入土中數月或數年後取出,紅褐土鏽可固結在玉上。但紅山文化玉器很少與鐵一類物質共同存放、埋葬,只有一類玉劍具是如此。這樣的偽品有的竟然在一些拍賣行出現,並且在紅山文化玉器上很明顯地看出用鐵絲纏過的痕跡。真不可思議!

TAG: 紅山玉器文化包漿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