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眾不同的程派的發聲和用氣方法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與眾不同的程派的發聲和用氣方法

程硯秋他戲曲界到歐洲學習西洋發聲的第一人。他學到的不僅是氣的深、沉、收、放,也學到了發聲的位置。氣息和聲音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搞聲樂的學生不能躺在老師身上學,換句話來說,學聲樂更多的要靠自己的領悟,不能“自悟”的人,恐怕能歌唱一輩子,但永遠也唱不好程派,它的難度在於用氣和發聲。

大家都知道程派對吐字要求很嚴,程硯秋對字頭、字腹、字尾的講究,是形成程派吐字區別於其他流派的很大區別。其他流派對吐字也很講究,但通俗的說,演員咬字就像貓吊老鼠一樣,先不把老鼠咬死,而是吊著不讓它跑掉。但程硯秋的咬字,從第一個聲母出來,就狠勁一口把老鼠咬死了,字頭的勁頭絕對大,整個字的頭、腹、尾切割得非常清楚。決不會因為考慮聲音的鬆弛,而在咬字上做適當的讓步。

最難理解的恐怕是我講的垂直運動的程派發音特色,我把程派的“腦後音”解釋為頭腔高位的極致,如最後一句的最後一個音1,就要用氣息來控制音量,使得1字的前半部,懸在頭頂的最高處,達到“細若遊絲”的意境,最後才能放聲,這就是程派比一般流派更為吃功的地方。另一方面程派常常會使用用輕微的喉頭音,使用喉頭音時又必須找到較低的同時還勾著頭腔共鳴的發音位置,只有這樣,才能使不傷發音位置隨音帶又能隨時快速的變換髮音的上下位置。程硯秋的“腦後音”,也就是西洋發聲中常提及的褲縫線後面的聲線。但他用到了極致,大多數的發聲的共鳴點都用到了最高點,特別是音域較高的聲腔,更是如此,而一般演員恰恰做不到這個極致。

聲腔的轉換需要前後、高低各個部位都能運用自如的運動,梅派和張派都如此。所以唱得好的演員聲音鬆弛、寬厚、明亮。但程的發聲方法更主要的是靠垂直運動,用極高和極低的氣息和聲音的迂迴,唱出了他不同於所有京劇旦行流派的發音、行腔的特色。程派唱腔中的尾腔,一般都比較緊湊,在適當的撤慢之後還得回到原來的節奏上來,雖然我們常說“橡皮筋”尺寸,京劇演員是允許在速度上的自我發揮的,但程派的風格決定節奏變化的幅度。

練聲三個要點:

1 不管是開口音還是閉口音,都要開啟上下頜。

2 用大波浪式的平穩推進法,區別於歌唱練聲的振動頻率。

3 用階梯式的方法由低向高逐漸攀升,這是京劇傳統開嗓子的方式。

程派咬字特色:

1 字頭重而突出。

2 字腹長而咬緊。

3 字尾推遲快放。

程派運腔竅門:

1 偷氣成為運腔中的一部分。

2 竹節似的有稜角的耍腔。

3 共鳴點的快速沓。

4 尾腔不要拖沓。

TAG: 程派發聲咬字發音程硯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