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錢塘江畔杭州“水”文化的代表性座標 ©gad · line+ studio

專案地點

浙江省杭州市錢江新城江河匯西南區塊

建築面積

11535。5平方米

設計單位

gad · line+ studio

上個世紀杭州的城市發展是圍繞西湖的單中心積聚生長,而自新世紀以來,杭州的城市建設正沿著運河水系不斷南下,隨著多中心的城市結構不斷成型,杭州也自延續千年的“西湖時代”正式邁向一江兩岸的“錢塘江時代”。錢塘江兩岸,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順勢而起,為杭城文化注入新的精神核心。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 ©gad · line+ studio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順勢而起的錢塘江沿岸

錢塘江博物館選址於京杭大運河與錢塘江的匯流之地,俯瞰江河匯海,遠眺2022年亞運會主場館——世紀蓮花。專案地處杭州最重要江河的地理交匯點,肩負著向世人展示和傳播杭州下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候選專案的重任。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中標方案模型©陳曦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實施方案模型©陳曦

line+團隊在2018年7月透過國際競賽獲得了該專案的設計權,經過了歷時15個月的反覆論證和設計深化,專案於2019年12月18日正式開工建設,土建部分預計將於2021年底完工。

場域背景

錢塘江博物館的區位,兼具地理區位和歷史意義上的重要性與敏感性。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地形鳥瞰圖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區點陣圖 ©gad · line+ studio

一方面,場地處於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的南端起始點,杭州兩大母親水系——京杭大運河和錢塘江在此匯流。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流經富庶儒雅的錢塘古地,記錄繁華古都的滄桑沉浮和白牆粉黛的市井百態。錢塘江,古稱“浙江”,既是浙江省最大河流,也是浙江一省之名的由來,作為吳越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俯瞰東南,縱覽古今。兩大水系文明交匯此地,是杭州“水”文化象徵當之無愧的代表性座標。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區域位置與場所關係 ©gad · line+ studio

另一方面,專案地處杭州城市CBD錢江新城一期與二期交接處,貼臨專案用地北側,以及大運河對岸,則是規劃中的江河匯城市綜合體,未來此處將成為杭州中心區域重要的城市商業和人居地標。此外,一江之隔即為2022杭州亞運會的主場館。杭州的過去、當下與未來在此交匯於一點。

公共空間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實施方案模型©陳曦

江河交匯之處,新舊更替的場合,面對一座城市的古往今來,跳出象徵性和紀念碑的誘惑,以更直截了當的方式重塑人流,激發更多的行為可能,為城市公共生活的參與者提供開放、親切而富有參與感的場所,這即是設計團隊的目標和追求所在。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實施方案模型©陳曦

專案面臨著多重挑戰,一方面是廣受關注的城市區位,另一方面則是苛刻的規劃條件:3386平方米的基地面積,24米規劃限高,1。2萬平米的建設需求以及多樣化的陳展需求。

面對專案的敏感性和複雜度,設計團隊選擇謹慎但積極地介入這一場地。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形體生成 ©gad · line+ studio

設計首先將場館2/3的體量置於地下,以平衡展廳高度要求、規劃限高和建設規模之間的衝突。並結合錢塘江遊步道和專案地形的高差,區分了觀展入口流線和服務入口流線。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總平面圖 ©gad · line+ studio

其次,在杭州兩大濱水公共空間——運河遊步道和濱江步行道交匯處建設博物館這一公共屬性強烈的城市場所的行為,激發了建築師進一步強化其公共屬性的想法。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江面與室內間的室外觀江廊道 ©gad · line+ studio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大尺度的懸挑觀景臺 ©gad · line+ studio

為更積極地迴應城市的訴求,設計團隊提出“公共空間返還率”的概念,即將博物館定義為一個新型的全時段公共空間。博物館不僅是在白天運營時間發揮它的職能,晚上閉館之後,也能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的有機組分和市民公共活動的重要載體,使其因時間和空間上的多重利用而衍生出更多的價值。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螺旋上升的步道提供抬升的公共空間 ©gad · line+ studio

設計透過周邊場地步道的延展和建築自身形體的處理,將或在此交匯的四股人流——博物館的觀展人群,江河匯商業客群,運河遊步道人群、錢江新城江濱步道的公眾。透過盤旋而上如水漩般的公共步道,引導至24米標高處的博物館屋面,透過空間上的抬升和視野的延展,鼓勵人們探尋不同空間高度和維度上的視覺觀感與城市風景體驗。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剖面圖©gad · line+ studio

面對有限的建設用地,設計透過博物館內、外兩組流線的組織,推匯出盤旋交織、下小上大的倒圓臺建築形式。為底層留出充分公共空間和迴旋場地的同時,也順勢在視覺上形成了如多股水流盤旋交織而上,建築由水而生的識別性。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探尋人在不同空間高度和維度上的觀感體驗 ©gad · line+ studio

透過螺旋上升的步道,多股不同目的的人流將最終交匯在錢塘江博物館的屋頂,大尺度的懸挑觀景臺,則成為了城市的公共空間無限延展的一個象徵,博物館的公共屬性也在此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登屋頂懸挑平臺,觀城市今昔交匯 ©gad · line+ studio

空間敘事

錢塘江博物館內外空間設計中暗含著獨特的敘事語言。建築師以建築手法構築空間敘事的推進方式,組織參觀者遊觀體驗,從而在有限的空間內完成對錢塘江所承載的歷史傳承的感受共鳴。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展廳流線 ©gad · line+ studio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內部空間剖面模型 ©陳曦

作為濱江步道與運河綠廊的交匯與延伸,建築師在低於堤岸高度的場地上,以人流流向為節點,試圖對城市景觀做出指導性調整,以融合的態度將場地以草坡的形態自然抬升,形成連線江岸與建築之間的新路徑。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內部空間剖透視 ©gad · line+ studio

室外,交錯的建築外部廊道構成螺旋上升的路徑,拾級而上進而體驗屋頂花園的全景觀江平臺。室內,在有限的用地和容積率要求下,部分展陳空間置於地下,展覽流線由地下一層盤旋攀升至三層屋頂,從錢塘江迂迴的歷史及至可期的未來。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入口空間 ©gad · line+ studio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室內展廳 ©gad · line+ studio

博物館內部觀展與外部遊覽的人流,在博物館休息停留,視線交匯的的瞬間,富有戲劇性的場景在此展開,觀者本身也與博物館一起成為錢塘江歷史沿革的記憶共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立面語言

建築造型中的螺旋廊道直接反映設計理念的真實邏輯,而立面語言則從錢塘江古海塘五縱五橫的模組化築塘法中得到啟示。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立面大樣模型©陳曦

在當代數字技術的幫助下,以單元式鈦鋅板幕牆交錯“砌築”,不同尺寸的外凸、內凹或平板的鈦鋅板單元幕牆環繞於建築表面形成一系列立面肌理的變化,並在不同的光環境下呈現出波光粼粼有如水波般的影象,這一形式亦恰好映射了王安石 “波者,水之皮也”的字意解讀。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表皮生成 ©gad · line+ studio

設計師透過立面、幕牆、燈光一體化的設計,對幕牆單元進行了深度的控制,透過單元與單元間的微小的錯動,在有效隱藏了夜景燈具的同時,形成了多層次的視覺肌理。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幕牆大樣模型©陳曦

夜晚幕牆上泛起微波光影,在宏大的沿江尺度下,灑下柔靜的光輝,使之有機會成為錢塘江畔大運河口的全新城市公共座標。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幕牆節點 ©gad · line+ studio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表皮肌理 ©gad · line+ studio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表皮肌理 ©gad · line+ studio

結語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螺旋上升的步道©陳曦

作為杭州轉向“擁江發展”的橋頭堡,錢塘江博物館將以開放、共享、包容的姿態,賦予此地更豐富的場所精神。在多元價值觀並存的當代城市背景下,我們鼓勵博物館主動發聲:這裡不僅是江河的地理匯聚點,也是不同人群和文化活動的空間匯聚點,更是錢塘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交匯之處。

方案 | 江河匯流,由水而生:杭州錢塘江博物館gad · line+ studio

△鳥瞰 ©gad · line+ studio

完整專案資訊

專案名稱 :杭州錢塘江博物館

專案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錢江新城江河匯西南區塊

建築面積 :11535。5平方米

主持建築師/專案主創:朱培棟 / gad · line+ studio

建築設計及室內概念設計團隊:朱培棟、孫嘯宇、李彬淼、洪洋、張琦琪、杜夢穎

景觀概念設計:李上陽

設計單位:

gad · line+ studio(建築方案及擴初設計、室內及景觀概念方案)

浙江綠城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結構機電方案及擴初設計)

業主:杭州錢江新城管委會、杭州錢塘江博物館

施工圖設計及EPC單位:浙江寶業建設集團

建築結構:鋼結構(地上部分)

外牆材料:單元式鈦鋅板幕牆

模型照攝影:陳曦

編輯

/陳婭凡

視覺

/ 李茜雅

校對

/ 陳婭凡

TAG: LINEGADstudio錢塘江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