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敗給朱元璋一點都不冤,就是能力不行

在元末的三大起義集團朱元璋,陳友諒和張士誠裡,最有資格和能力取得統一的是陳友諒,而不是朱元璋,至於說張士誠不過是小富即安的主,反覆橫跳且胸無大志 。他不明白生逢亂世,想固守自己的一畝三分那是錯誤的,這個時候是贏家通吃的時代。

陳友諒敗給朱元璋一點都不冤,就是能力不行

陳友諒是沔陽(今湖北仙桃)人。 元朝末年群雄之一、陳漢開國皇帝。和朱元璋一樣,陳友諒出身也不高,如果說朱元璋是開局一個碗,那陳友諒就是開局一張網。二人也都是紅巾軍的分支。但陳友諒的地位高於朱元璋。個人出身,陳友諒也高於朱元璋,畢竟也當過縣吏。在參加天完軍(壓過大元的意思)以後,屢有戰功,得以執掌三軍。在公元1360年在採石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國號大漢,年號大義。最後在與朱元璋的決定性戰役中鄱陽湖大戰兵敗中箭身死。後世有人評價,如果陳友諒即便朱元璋得天下,可能開啟大航海時代,也不會像朱元璋這麼保守,這顯然有些因人設事想當然。

陳友諒敗給朱元璋一點都不冤,就是能力不行

那陳友諒敗給朱元璋的原因在哪裡,最關鍵一點就是殺徐壽輝。徐壽輝不是不能殺,陳友諒殺得太早了,你看看朱元璋什麼時候殺的小明王韓林兒的,是在公元1366年。這是在朱元璋擊敗陳友諒和張士誠之後,基本上所有“義軍”都被消滅了。才將小明王韓林兒暗殺,雖然誰都知道是朱元璋乾的,但明面上老朱一點毛病都沒有。很有政治頭腦。在這一點上陳友諒過於著急和魯莽了。正是由於陳友諒明目張膽地把徐壽輝殺了,導致天完王朝的分崩離析,將士不服,紛紛脫離,天完政權有能力的武將不是被他殺了,就是被逼走了,如把功勳卓著的倪文俊和趙普勝殺了,逼反了明玉珍, 或者就是出走投奔了朱元璋(比如傅友德這麼牛逼的人物)。他手下能戰的也就張定邊一個人而已,至於陳友諒自己,絲毫沒有展現出軍事才華,朱元璋差得太遠。就陳友諒這性格能贏朱元璋嗎?差得太遠。

陳友諒敗給朱元璋一點都不冤,就是能力不行

在朱元璋自己的眼裡,他對陳友諒和張士誠的評價是:“友諒亡,天下不難定也。”“朕以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 對這兩個老對手的評價就不難看出,在朱元璋的心裡陳友諒的實力要遠高於張士誠的。這個評價無疑是正確的,畢竟朱元璋是直接針對二人作戰的。 陳友諒這個人沒有恩義,當然朱元璋也沒有,但至少在打天下的時候,朱元璋可是個厚道人,而陳友諒從篡位那天起,就被公認為一個無恩無義反覆無常的小人了,性格決定命運,一個被認定是無義之人是不能得天下的,就算最後陳友諒勝了,這個王朝也必不會長久。

陳友諒敗給朱元璋一點都不冤,就是能力不行

朱元璋從來不是道德完人,在抗元路上的他不如張士誠和陳友諒,也被招過安 。但這些都是策略上,元朝也指揮不動朱元璋。“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 這是朱元璋的戰略意圖。陳友諒則不然,他意圖用權術控制一切。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TAG: 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徐壽輝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