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深秋中的東昌湖和我的弟兄

再見,深秋中的東昌湖和我的弟兄

深秋的雨夾雜著風打在湖面上,泛起一片片波紋,我看到煙雨朦朧下的小船緩緩滑動,此時我的心是溼的,眼是迷惘的。

有些人,一面之緣,一見如故,一輩子忘不了,永遠是朋友。

我在北京結識了一面之緣的山東老鄉日照人王善江,北京蝦寶貝的大廚和經營者,聊得知心知己。

我在合肥結識了做色選機的山東老鄉萊蕪人李軍,成了忘年交。

我在聊城安全生產督導碰到了長清小夥齊本峰,彼此心照不宣,無話不談。

還有我親愛的組長徐世星、菏澤的李志強、陳軍成,萊蕪的張明棟,年齡相差很多,認知很一致,彼此照顧情緒。

泰安的老鄉自不必說。也許是我這個人重感情,其實人的這一生,見過很多人,相識相知貴在知心。

知心那就會彼此照顧情緒和性情,不裝不做作,不拿捏,本真一點,交心一點。

來到聊城四個月,天天看東昌湖,很多時候能靜下來,和湖面一樣寧靜,看看書,寫寫小文。

人啊,慾望多,煩惱就多,是一對矛盾體,存在和價值很匹配。

我很願結識朋友,特別是年輕的朋友,很願意傾聽他(她)們新鮮的想法和做法。

來聊城臨時工作已經4個月了,天天圍著東昌湖轉,見證了從夏到深秋的水面色彩的變化。

秋水與長天一色,我有了新的理解。夏日烈烈的陽光照射在東昌湖上,雲蒸霞蔚;雨幕中的東昌湖,煙雨茫茫,亦真亦幻。

立秋後的一天,下了一夜滴答雨的東昌湖,天空轉晴,風似乎立馬變得涼爽,東昌湖遠處天空是爆炸雲,轟然向上,蘑菇般一簇簇,意蘊盎然。

這時的東昌湖是一塊塊碧玉,湖中翠綠一道道,彷彿是翡翠中層層綠色棉絮,其實是雨水促使水生物使然。

站在東昌湖旁米高國際酒店大平臺上,遠望東昌湖,感覺東昌湖就是一個處女,太陽昇起時,波光粼粼,微風吹來,波紋漣漪,款款而來,悄悄離去。

東昌湖更像一面玉鏡,平靜柔和,折射天空所有的奈米微粒子,在白晝,吸吮太陽的光芒,給玉鏡鑲金邊、鋪金道;

在夜晚,夜空中的星光糅合著湖水,夢幻般一層層盪漾開來。

這就是初秋的東昌湖,站在她的身旁,即可引發一些秋思和現實關照。

在江北水城安全督導期間,會見了多年的老同事、老同學,給我一個字的概念:“幹”。

老朋友範愛軍是聊城市發展和改革委黨組成員、市服務業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一個五十多歲的女同志,風風火火,加班是常態,幹練能幹,有新思路,更能抓落實。

我還接觸了水城花油脂的張興江、市發展和改革委四級調研員王巧玲,共同的性格如同東昌湖般靜和,都在默默地幹著“天字號”工程。

我參觀了孔繁森紀念館、運河博物館、鳳凰集忠烈一條街、聊城烈士陵園。

工作之餘,我還看了光嶽樓、山陝會館、聖旨博物館、堂邑的文廟、臨清的季羨林紀念館、鈔關、鰲頭磯。

我還品嚐了臨清的八大碗、聊城的武大郎燒餅、燜子、呱噠。

生活很平常,但不經意中闖入了一些人、一些事物,很可能改變你的生活,抑或注入了一些激情和漣漪。

這4個月過得很快,身在東昌湖,工作閒暇,心飛回了泰安家鄉,夫人過了58歲的生日,依舊在保險事業上打拼,對兩邊老人呵護有加。

兒子在省城幫助工作,我看在眼裡的是其視野和能力一天天長進;弟弟和妻弟的女兒,一個遠渡重洋到加拿大留學,一個考上了藝術類院校,其不負韶華的精神都值得慶賀。

我在督導組工作和生活得很愉快和舒心,嚴謹和有序的工作之餘,也接納了性格各異的一幫好兄弟,一生中有四個月的一起工作的機會,對於我來說,是難得的第一次。

在東昌府,我還有意外的收穫,找到了祖父,工作組的小齊是長清人,當得知我爺爺在長清一中教過書、父親在長清一中上過學。

他熱情地給我找來長清一中百年校史集,我在上面發現了爺爺的足跡,經查爺爺馬玉楷(音介)(那個年月因家庭成份不好,我改成母親的姓)1949年——1957年10月在長清一中任中學語文教師。

在爺爺的學生回憶篇中,記載著這麼一段話:“一位是把基礎知識‘寓’於教學之中的馬玉楷老師。

他發現同學們的作文中,常寫錯自己的 ‘己’,已經的‘已’和巳時的‘巳’後,便在作文講評時,讓同學們記住正確區分‘張己閉巳半開已’的口訣,今後就不會再寫錯‘己’‘ 已’ ‘巳’這三個字。從此,這個口訣就成了同學們的傳家寶。”

我還查到爺爺當時是上級選派來到長清一中的,據大爺家的哥哥回憶,1949年前爺爺在省教育廳公幹。

有人說,你這是年齡大的表現,總愛回憶過去,殊不知,我是想要弄清從哪裡來的,到哪裡去,情懷揮之不去。

談起友情,我想起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句:“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這是送友人名滿天下的詩句。

李白一生朋友頗多,朋友多,攢下的友情就多,都是真性情的朋友。

正如康震老師所說:“只要你是一個情真意切的人,那麼你就必然能寫出情真意切的作品”,這不是做人的道理嗎。

遠望深秋的東昌湖,只有從略帶涼意的風中,抑或在湖面翠微點點中,才能體悟秋意深深的東昌湖,以及律動的東昌湖,但是這就足夠了,能使人產生很多聯想和追憶。

最後我想引用武漢青年作家沈嘉柯的一段話結束我的四個月的聊城工作和生活。

“有些人,如濃茶,雖苦卻香,有些事,如醇酒,雖烈缺柔,需要用一生去感受”。

“歲月漫漫,人生路長,遇見那些片刻的歡愉,轉瞬的痛苦,我們不必慌張,總有希望”。

我還想說:聊城東昌府安全督導組的弟兄們,一切過往,皆是序章,東昌湖一別,是新的開始。

(孫曉明)

作者系中國糧食行業協會、中國糧食經濟學會理事

通聯地址:山東省泰安市發展改革委市糧食和物資儲備保障中心(泰安市岱宗大街317號)

TAG: 東昌聊城長清一中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