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真的能長生不老嗎?人類長生不老的三大法則,你造嗎?

如果按照人類的基因法則,人生不過百年,但人人都希冀可以長生不老,壽與日月齊輝。佛曰:萬事萬物都在“成住壞空”之中,也就是說,生生不壞不死的生命是沒有的,不論物,還是人。它道出了宇宙生命的部分真相,那麼,對於人類的生命,至少,從古至今,我們確實沒有見過一人,終究逃脫了這一法則而活出個千秋萬代。但是,這卻並不影響人們對生命如何可以“生而不滅”的探索, 歷史古往今來,一直有人在為這個理想,一波接一波地在苦苦探尋……

人類“長生不老”的奢望,出自《山海經》的傳說

人類到底能夠活到多久,如果按照生命的自然規則,當然是“人生百年”,而且,這還是在一個十分理想的狀態下。然而,

《山海經》裡卻記載了人能夠達到長生不老狀態的三個國家。

人類真的能長生不老嗎?人類長生不老的三大法則,你造嗎?

在《山海經》裡,有一個十分神秘的國家,叫做

“軒轅國”

,在這個國家裡,

最短命的人也可以活到500歲至800歲。

另外,《山海經》裡還有一個

“不死國”

,說的是,

在崑崙山腳下,住著一群黑人,而這個國家的人是不死的。

傳說,“不死國”的人不死的原因,並非本身基因使然,而是因為這個國家有種植物叫做

“不死樹”,這是一顆通天神樹,只要這個國家的人吃了這個樹上的果子,就可以達到長生不老的狀態。

除此之外,這個國家還有一汪清泉,叫做

“不死泉”,傳說,只要人們喝了這裡的泉水,也可以長生不老。

人類真的能長生不老嗎?人類長生不老的三大法則,你造嗎?

而《山海經》記述的第三個國家人們長生的方法則更加奇特。這個國家叫做

“無啟國”

,“無啟”也就是沒有後人的意思,為何這個國家叫了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難道不希望人人有後代嗎?其實,這個國家的人是不需要有後代的。

因為他們本身的基因可以支援“返老還童”自我重生。

也就是,

每當這個國家的人活到120歲的時候,他們的體態就會再次變成嬰兒,儼然重生一般,然後再重新成長一遍,如此往復,生生不老。

當然,對人類長生不老的這些故事,也只是限於出現在《山海經》裡,它到底是人們杜撰的神話故事,還是卻有其事,上古時代的事情實在年代久遠,除了一本《山海經》裡僅有的簡單描述外,我們似乎再也尋找不到第二本可以為它詮釋的,諸如可以當作歷史類的書籍,或者任何形式的史料可以作為佐證它的確實存在。因此,在人們的概念中,《山海經》裡講的內容,我們也只能當作茶餘飯後神話般的故事聽聽而已。

始皇求仙,忙忙活活一生,也是抱憾而終!

也許,秦始皇是受了《山海經》的啟發,他覺得人應該可以萬壽無疆,特別是像他那樣一統天下的雄才大略之人,更應該活得天長地久。於是,

秦始皇將追求“長生不老”當作一份事業專門來做。

在秦始皇統治後期,事業成就達到人生頂峰的秦始皇,開始琢磨起如何可以讓自己長生不老的事來。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

,秦始皇聽說渤海灣裡有三座仙山,分別叫做蓬萊、方丈、瀛洲,山上有三位仙人,他們手持長生不老藥。於是,

秦始皇讓徐福帶領千餘童男童女,並準備了可供三年吃的糧食,然後浩浩蕩蕩出海去尋找那三位仙人

。結果,徐福沒有找到仙人,怕殺頭也不敢再回來,具體漂流到哪裡去了,至今成謎。傳說中,徐福可能是去了日本,並因此成就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人類真的能長生不老嗎?人類長生不老的三大法則,你造嗎?

沒有等到徐福歸來的秦始皇,依舊對尋求長生不老藥的幻想不死心。

四年後,即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又派出了一個叫做盧生的燕人

,他和徐福一樣,也是一位修仙的方士,不過這一次,他和徐福不同,他幫秦始皇去尋找長生不老藥不是去遠航找那三座仙山上的仙人,而是

派人入海去找兩位分別叫做“高誓”和“羨門”的古仙人

,可這一次,盧生也沒有幫秦始皇找到長生不老藥,既然仙藥沒找到,總不能空手而歸吧?不然咋給秦始皇交待呢?難道也像徐福一樣出逃嗎?但盧生就聰明在,他沒有逃,他給秦始皇帶回來一本叫做《錄圖書》的奇書,實際這是一本讖書,說是可以預測國運興衰大事的預言書,而這本書上只有區區五個字:

“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看後大驚,他以為這本書上的“胡”應該指的是胡人,於是他因此派大將蒙恬率領33萬大軍北擊匈奴,又發動全國總人口二十分之一的勞動力,大約近百萬人人去修長城阻擋匈奴來犯。這麼一忙活,尋找長生不老藥的事情倒是耽擱了不少。

人類真的能長生不老嗎?人類長生不老的三大法則,你造嗎?

後來,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亡於第五次東巡途中(今邢臺廣宗),因此,到了生命的終結,身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終歸都沒有找到他當年想要找的仙人以及可以令人“長生不老”的仙藥。

大明皇帝喜好“長生不老丹”,一顆“紅丸”泰昌帝3天賠了性命!

當然,秦始皇絕對不是為了探尋長生不老藥之唯一帝王,後世不少帝王,也都曾做過這樣的幻想,但終歸,也都是如入迷夢一般,前前後後白忙活一場,更有甚者,有的帝王因為服食所謂的“仙丹妙藥”而毒發身亡,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歷史事件莫過於發生在明朝泰昌帝時期震動朝野的“紅丸案”!

大明王朝,從嘉靖皇帝開始,就十分信奉道教,為了長生,由皇帝支援,求練長生不老仙丹。

後來,到了嘉靖皇帝的孫子朱常洛繼位,史稱泰昌帝。新君即位,本應該是風風火火更有一番作為,可誰知,這位皇帝,他繼位才剛十天,就突然生了一場大病,甚至到了臥床不起的地步。

人類真的能長生不老嗎?人類長生不老的三大法則,你造嗎?

生病本來無可厚非,老太醫也給出了建議,可

泰昌帝就是隻信鴻臚寺丞李可灼曾說過的“他有仙方可治萬歲病症”

,於是,

李可灼奉於泰昌帝一顆“紅丸”,服食後,帝果然覺得病突然好了,精神百倍,接著,第三日又繼續服了一顆,當晚五更,泰昌帝就突然暴斃了,而這位皇帝,從登基算起,在位才僅僅30天。

後來,因為此案,使不少人受到牽連,用史書的說法就是

“連坐罪死者眾矣”

。不僅泰昌本人,很多人都因為這顆被視作“仙丹”的“紅丸”從而陪上了性命。

現代人長生方式,“凍”起來,真能按下生命“暫停鍵”守到未來?

如果說古人為了求長生不老,他們所使用的方式,要麼像秦始皇當年那樣赴海找尋仙人,要麼就是親近術士煉食“仙丹”求永生,但終歸,我們可以看到,古人的這些方法,追尋幾千年,至今,都沒有見到有哪位,或者歷史記載哪位,先不說長生不老,能夠活過200年的恐怕都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看來,

對於人類永生的問題,古人的方法基本上算是靠不住了,那怎麼辦呢?是不是人們從此對尋求長生不老之道徹底放棄了?其實,這種行為,還是有人在前赴後繼,樂此不疲步其後塵。只不過方式換了!

在國外,就曾有這麼一個案例,

有人將自己冷凍起來,以期數年後解凍可以穿越時空般地復活。他之所以敢這麼做的依據是掛著“科學探索”的名號。

因為,人們發現,在地球的南極,如此滿目冰雪,氣溫極低的情況下,居然還有植物存在,而且更有動物生活得很好

,比如:

企鵝,海豹,海象,鯨以及魚類,另外還有一種南極特有的鳥,叫做盒鼻鳥,這種鳥的嘴上,長有一個角瘤,彷彿盒子一般,蓋著鳥的鼻孔,而因此得名。

另外,人們還發現,有些動物被凍成冰塊,在解凍後居然可以緩緩活過來。

比如,

加拿大一種叫做“錦龜”的海龜

,夏天,母錦龜在淺洞產下龜卵然後離去,秋天,幼龜孵化出殼,但依舊留在洞中不出來,冬天,幼龜進入冬眠,而且被凍成僵硬的冰塊,看來沒有一絲生氣,可每當春回大地,冰雪解凍之時,這些幼龜就開始有了第一次的心跳,然後逐步復活,並爬向大海,遊向很遠的地方。

又如,在

中國東北的大森林中,生存著一種林蛙(哈士蟆)

,冬天,它們也是被凍成冰棒一般的形態,可每當春天來臨,隨著升高的氣溫,它們又神奇地活了過來,並活潑異常,似乎“冰凍”的環節,只是讓它們在冰中睡了一場覺而已。

鑑於此,有人就這麼假象,動物類經過“冰凍”可以復活,那人類呢?是不是也可以在速凍的情況下,也能夠保持生命?如果這樣的話,那豈不是可以穿越時空,先凍起來,然後等活過好多好多年以後,再解凍醒來,看看未來的世界什麼樣?

有人如是想,自然,就有人如是做了!據瞭解,就目前,

在美國洛杉磯、紐約等地,已有至少數十人以上進入“冰墓”,被氣溫在-196℃的液態氮圍著,這些“凍人”也在等待合適的時機復甦。

對於這樣的“神奇”事件,其中,就

有一位美國富豪,他是在1967年的時候把自己冷凍起來

,因為他當時得了癌症,他希望將自己凍起來,以此種方式保持生命不滅,

然後打算在50年後,人類戰勝癌症的時刻,再將自己解凍治療

,沒準50年後的人類還可以破解人類“永生”難題。

可遺憾的是,時間過了50年,原定計劃在2017年就要進行復活的他,因為人類的醫療水平還沒有達到他預想的地步,因此,科學界並沒有將他解凍

,現在,離他原本既定的復活時間已經過去了3年,不得已,他還在被繼續凍著。

人類真的能長生不老嗎?人類長生不老的三大法則,你造嗎?

那麼,對於那些“冷凍人”,究竟解凍後,能不能如先前預想的那樣,將他們一一成功復活?就目前,這尚是一個未知的,待解的謎題!也沒有誰,可以知道真實的結果會怎樣?以及,什麼時候才是他們解凍的合適時機?

結語:

自從地球有了人類,人們總希望自己可以活得很長很長,從《山海經》記述的上古時代的故事,到古代帝王如秦始皇的求仙下海入海,再到大明朝的皇帝們希望依靠服食仙丹實現“一直可以健健康康地活著”,更到如今的“冷凍人”……總之,人們為了可以實現活到與日月齊輝,與天地永生,能聽的神話故事我們已經聽了不少,能嘗試的辦法,敢想敢做的人們也基本都一一嘗試了一遍,但至少截至目前,我們還沒有見到一例真人現身說法,他可以超越時空。就目前還正在被“凍”著的“冷凍人”試驗,你覺得未來他們有可能會成功的醒來嗎?

TAG: 長生不老秦始皇山海經可以泰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