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資源,《三十而已》“太太圈”真的是太拼了。

最近在追熱播劇《三十而已》的我,被顧佳圈粉了。

顏值高能力強,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外能輔佐老公創業開公司,內能把孩子吃喝拉撒、家長裡短照顧的妥妥貼貼,堪稱完美的全職媽媽典範。

為了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資源,《三十而已》“太太圈”真的是太拼了。

更讓我欽佩的是,她的三觀超正,面對孩子被欺負,她對待“惡人”毫不手軟,用她的話說“三十歲了,第一次打人,因為比起體面有了更寶貴的事,和想保護的人”。

為了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資源,《三十而已》“太太圈”真的是太拼了。

不過,就算這麼優秀的顧佳,還是和我們普通媽媽一樣,難逃為孩子的教育資源拼勁全力的“魔咒”。

01。

為了能讓孩子上那所頂級的貴族幼兒園,顧佳說服老公頂著巨大的壓力,背了銀行一大筆貸款換了浦東某豪宅小區的大房子。

但“學區房”只是敲門磚而已。能不能入園,還得透過面試——不僅面試孩子,還得面試孩子的父母,包括但不限於家庭出身、學歷背景、工作情況等等。

為了順利透過家長面試,顧佳做了充分的準備,可惜被孩子的任性破壞了。

但她並沒有放棄,為了能獲得其他機會,她積極另尋他路。

聽說住在頂樓的王太太有辦法,她為了求得一封入園推薦信,愣是藉著電梯停電的機會,爬了十幾層樓梯上去接王太太,又是讓鞋提鞋,又是赤腳扶太太,為了孩子,什麼尊嚴和麵子都豁出去了。

閨蜜看到為她心疼,她卻雲淡風輕地說了句:“這都是當媽的修行。”

為了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資源,《三十而已》“太太圈”真的是太拼了。

是啊,現如今,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不輸在起跑線上,多少家庭不計成本、不計得失,拼的“頭破血流”。

就像劇中的王太太,為了順利把孩子送入牛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定居深圳,每天親自入關送兩個孩子去香港上學。為了保住孩子的“名校學籍”,大孩子每天跑兩個學校上學,直到小孩子長大接替哥哥的學籍。

雖然生活在小城市,但我記得每年幼兒園招生的時候,那個看不到盡頭的長隊。為了孩子能順利拿到號,有進入該學校的機會,家長們放下身段,拿著小馬紮守在校門口,晚上都不敢離開半步,生怕錯過了機會。

為了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資源,《三十而已》“太太圈”真的是太拼了。

聽著是有點誇張,可現實就是如此。每一個家庭,都在為了孩子的教育拼盡全力,因為那是我們能為他們爭取到的一張優質入場券。

為了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資源,《三十而已》“太太圈”真的是太拼了。

正如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一定要進好學校?

最高讚的回答是:為的不是名氣和光環,而是氛圍和圈子。

畢業於人大附中的魏欣然說,在這兒你能感受到什麼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所以,如果我們踮起腳尖就能夠到,那為什麼不替孩子爭取一下?

02。

優質的教育資源並不是進入到某一所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大學就停止的。在家長眼裡,孩子的整個學生生涯,優質的教育資源那是必備的。尤其是經濟條件尚可的家庭。

就像劇中的於太太,就是因為知道馬術課可以作為申請國際學校的加分項,她便雷打不動、風雨無阻地陪兒子上課。

為了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資源,《三十而已》“太太圈”真的是太拼了。

又好像我們小時候,英語老師都說多聽英語益處多多,於是,無數家庭寧願省下一週的肉錢,也要給孩子買一個復讀機。

03。

網上流傳過一句話:一根稻草,跟白菜捆在一起,那他就是白菜的價格,跟大閘蟹捆在一起,那他就是大閘蟹的價格。

為了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資源,《三十而已》“太太圈”真的是太拼了。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人上人,誠然,圈子、氛圍真的很重要,否則也不會有孟母三遷這樣的事,可過分追求“優質”、“頂級”真的好嗎?

要知道,金錢買不來親情和教養,砸錢不等於孩子會變得更優秀。

TAG: 孩子為了教育資源王太太顧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