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2021年9月推薦非新書書單(人文類)

論書|2021年9月推薦非新書書單(人文類)

魯迅《吶喊》(鳳凰壹力&譯林出版社):

繼2018年在魯迅讀書三年多的南京礦路學堂舊址舉辦本書共讀沙龍之後的再次重讀,仍然受益良多——洞若觀火的視角,深刻冷峻的文字,直指人性深處的幽暗,展現清末民初社會生活的沉悶、迷失與一成不變,形象刻畫出革命的荒謬與不徹底。這部集子裡的《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仍然是我眼中五四新文學最經典的代表作。

論書|2021年9月推薦非新書書單(人文類)

魯迅《野草》(鳳凰壹力&譯林出版社):

汪暉老師作品系統重讀計劃的延伸文獻閱讀,這次重讀,印象最深的有兩個方面——一是跟《吶喊》《彷徨》和魯迅後期的雜文作品強烈的時代感相比,《野草》裡的大部分作品,是抽離了魯迅所在的時代語境的,而直指人作為生命個體的孤獨感, 以及人與社會、與自然、與世界之間的永恆張力。這或許也是汪暉、孫歌等學者的魯迅作品研究的核心理論正規化,都主要基於《野草》展開的重要原因。二是魯迅在《野草》的文字表達裡,一以貫之的“二元背反”狀態。從本質上來說,魯迅就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張力的生命存在。汪暉老師在《反抗絕望》中,以“反抗”和“絕望”這兩個頗具內在衝突的概念,展開對於魯迅及其作品的解讀,同時一再在書中使用“反民主的民主主義者”等背反式表達來描繪魯迅的生命狀態,應該說是把握到了魯迅的存在本質,值得參考和學習。

論書|2021年9月推薦非新書書單(人文類)

(愛)貝克特《等待戈多》(湖南文藝出版社):

時隔七年之後的又一次重讀,主要感受有兩點——一是按照將文學文字視為思想史史料的考察路徑,這本小書,完全可以跟加繆的《局外人》《西西弗神話》、薩特的《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存在與虛無》、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等文獻,放在一起,考察20世紀歐洲存在主義思想的演化與傳播路徑。二是深入理解文學文字語境的重要性,要想深入理解這部劇本,那麼作者貝克特的傳記、年譜、創作年表、作品體系,以及其所在時代愛爾蘭、歐洲和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都可謂是必讀文獻。“人生有涯而學術無涯”(周曉虹老師語),生命不止,閱讀不息矣。

論書|2021年9月推薦非新書書單(人文類)

北島《履歷》(活字文化&三聯書店):

中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北島創作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詩歌作品選集,基本上涵蓋了這一時期作者的代表性詩作。考察這些詩作與其創作時代背景和詩人心路歷程之間的對應關係,是一件有趣而值得不斷深入的知識考古學與知識社會學研究實踐。作者這一時期的詩歌表達,富於隱喻而毫不晦澀,富於春秋筆法而又大膽、通透,富於個人情感而又具備一種公共化的虔誠與悲壯,是記錄上述時代中國社會文化生態的必讀文學作品與必讀史料文字,值得反覆玩味、細品與共情。

論書|2021年9月推薦非新書書單(人文類)

魯迅《彷徨》(鳳凰壹力&譯林出版社):

汪暉老師作品系統重讀計劃的延伸文獻閱讀。用汪暉老師在關於魯迅研究的博士論文中給出的理論正規化——“反抗絕望”來界定,可以把《吶喊》視為“在絕望中反抗”,而《彷徨》則是“在反抗中絕望”。整部小說集,洋溢著一種冷峻而孤獨、清醒而絕望、無可奈何而又心有不甘的意蘊氛圍,而在小說的字裡行間,所謂希望是若有若無的,作者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繼續寫作、繼續言說、繼續行走而已。最喜歡其中的《祝福》和《孤獨者》,即便拋開其中關於時代背景的深刻反思與批判,單就複雜社會關係中個體的孤獨本質的刻畫而言,這兩篇小說,也是永恆的經典。

論書|2021年9月推薦非新書書單(人文類)

汪暉《阿Q生命中的六個瞬間》(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六點圖書):

汪暉老師作品系統重讀計劃中完成的第八部作品,也是時隔六年之後的又一次重讀。這次重讀,主要感悟有兩個方面——一是文學研究與思想史研究之間的打通路徑。換句話來說,沒有完全割裂的、純粹本體意義上的文字細讀。要細讀文學文字,就要了解和掌握文字的作者生平語境、創作過程語境、社會文化語境與時代歷史語境。所謂“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應該就是從包括文學在內的任何文字,都可以視作思想史史料這一角度來界定的。二是學者個人的閱讀史、研究史與其作品文字演化脈絡之間的關係。對比這本小書跟作者博士論文《反抗絕望》,在文風特點、表達偏好、理論資源、研究功力等方面的差異、演進與發展,是不能忽略作者的四卷本《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的創作過程與主理《讀書》雜誌十一年的重要經歷的。跟每一位作者的作品和作品體系相比,作者本人的生命歷程與心靈史、思想史,是一部更加厚重、深邃,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究的浩瀚之書。

論書|2021年9月推薦非新書書單(人文類)

孫歌《絕望與希望之外》(三聯書店):

知名魯迅研究、東亞研究和思想史研究學者孫歌老師關於魯迅名著《野草》的一部解讀性通識講座實錄合集。作者的三大研究方向對這部大眾學術書的問題意識與內容走向都產生重要影響——之於魯迅研究,她延續著汪暉、錢理群等學者的“反抗絕望”正規化,以絕望與希望之間的二元對立、徘徊與張力,作為核心問題意識展開論述;之於東亞研究,她在具體解讀上,深受以日本學者竹內好等為代表的東亞學者相關成果的影響,其解讀的關鍵詞與核心概念,幾乎都來自竹內好等日本學者的貢獻;之於思想史研究,她充分響應思想史研究與個人生命史研究、社會文化史研究交融的最新趨勢,注重還原魯迅文字背後的創作背景、時代語境與社會交往影響,同時切實帶入研究者的個人生命體驗,共情式理解和解讀相關文字。正文後附的《野草》全文,更是清晰展現本書之於名著導讀的定位。值得推薦。

論書|2021年9月推薦非新書書單(人文類)

汪暉《聲之善惡》(三聯書店):

汪暉老師作品系統重讀計劃中完成的第五部作品。本書由作者關於魯迅的兩篇具有重要內在關聯的文獻——《破惡聲論》和《吶喊 自序》的通識教育精讀課程實錄構成。跟其博士論文《反抗絕望》相比,這兩篇講稿交融運用了文字細讀、個人生活史分析和時代背景關照的研究方法,對魯迅中早期的人生歷程與思想面貌,有著精準的還原。考慮到通識課程的特性,講稿在給出深度分析的同時,也從多個角度深入淺出地介紹作者及其作品思想的分析研究方法,其精讀功力與解讀深度,都讓人敬服。而作者在“授人以魚”(對於魯迅作品思想與意蘊的解讀)的同時,也“授人以漁”(對於作者與作品研究的路徑和方法)的姿態,也能讓讀者受益匪淺。而從《反抗絕望》到這部《聲之善惡》,再到《阿Q生命中的六個瞬間》,我們也能清晰看出博士論文的研究與訓練,對於一位學人的學術志趣與研究生涯的決定性影響。

北島《在天涯》(活字文化&三聯書店):

中國當代最重要的詩人之一——北島作於1989-2008年的詩歌作品選集,涵蓋了他在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跟三聯書店同時推出的其作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詩歌選集《履歷》相比,本書中的詩作,隨著歲月的沉澱與作者閱歷的增長,其意象更加豐富,隱喻手法的運用更加從容,表達也更加顯得張弛有度。《履歷》裡隱忍的憤怒與西西弗般的堅定希望,轉化為這一時期裡漂泊與堅守之間的張力,故鄉鄉愁與世界主義之間的張力,時代憂思與個人情感之間的張力。而解讀這些詩歌當中個人心聲與寄託的最佳密碼,就是他同時期完成的《青燈》《城門開》等散文作品選集。這樣的詩歌作品,不只是中國當代文學繞不過去的必讀文字,也是展現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史與全球視域中的華人文化的珍貴史料,值得反覆細讀與品味。

論書|2021年9月推薦非新書書單(人文類)

錢理群《魯迅作品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

時隔四年之後,作為汪暉老師作品系統重讀計劃的延伸文獻再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體會——一是作為北大社的品牌叢書“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的作品之一,本書在循序漸進、諄諄善誘地帶領普通大學生讀者,培養起對於魯迅作品的閱讀興趣、文字細讀能力和思想把握能力方面,可謂善莫大焉。正如錢理群先生自己所說,當讀者開讀魯迅作品原著時,或許就是這部作品可以“放到一邊之時”。二是錢先生對於魯迅作品解讀裡的所謂熱情洋溢、讚頌有餘而批判不足,也是經歷過特定時代歷史變遷的一代知識分子閱讀史、心靈史的真實反映。這種對於魯迅的反神化、而又在一定程度上的再聖化,使得這部通識作品,也可以作為一代學人的學術史、思想史和心靈史的一手史料文字,加以仔細探究。三是沿著第二點的探究路徑,我們完全可以把近百年幾代知識分子關於魯迅研究的二手文字,作為魯迅研究這一學術史領域的一手資料,結合這些研究者的個人生命史與成長背景進行再探究,這類對於魯迅研究的研究,應該會有很多新的收穫與成果。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九月份讀過、出版時間距今在三個月以上、並且個人評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文學人文藝術類書籍,點評為蓑翁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訊號:wengonbooks

TAG: 魯迅作品文字汪暉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