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教觀綱宗》【036】智者大師告訴你,先了解自己很重要!

天台《教觀綱宗》【036】智者大師告訴你,先了解自己很重要!

那麼由空觀的安住,開始假觀的調伏跟引導。我們開始從迷悟淺深,去調伏業力,當然就是懺悔、持戒,所以它在觀心時,理觀不礙事修。它正念真如,但不捨方便。

諸位!真如緣起好在能夠貫穿前面的業感緣起、賴耶緣起。不是說有了真如緣起,就不要業感緣起,不要賴耶緣起,不是這樣,它是業感緣起和賴耶緣起的升級版而已。但是在某些地方,比如在斷惡修善時,治亂世用重典,也拿業感緣起的角度來調伏自己。站在唯識的角度來引導自己,只是差別在於:安住現前一念心性,以心性為平臺做調伏跟引導。

這樣子重點就出來了,整個天台教觀的重點在假觀。法華思想在講修菩提心,因為空觀《楞嚴經》講過了,《法華經》就不再發揮了。這樣講好了,《楞嚴經》講修清淨心,《法華經》講修菩提心,那是牽涉到迷悟的不同。

所以在整個假觀當中,首先智者大師告訴你,先了解自己很重要。當你想引導自己時,最好先了解自己。他把人分成善根跟煩惱這兩塊。這是觀心時,由善根跟煩惱分出四種差別。他認為修行人,要知道自己是哪一類。有四類:

第一種,根利遮輕。當你內觀以後,覺得自己大乘善根深厚,對佛法的道理一問就懂而煩惱輕薄,這種人是千年的冰山雪蓮,最好的。這種人會很快地成就大功德,而且沒有經過痛苦的階段,不過在末法時代這種人少了。

第二種,是根利遮重。善根強,煩惱重,也會很快成就,但是過程會比較辛苦,因為你要做一些調伏煩惱的過程。

第三種人,是根鈍遮輕,這就不好了。比方說很多的外道,他也是一個很好的人,煩惱輕薄,沒有什麼慾望,也沒有什麼瞋心,但是他對佛法的真理很難接受,所以他生命的反轉很難,但是他的煩惱輕薄。

最糟糕就是第四種人,根鈍遮重。沒有善根,煩惱也重。這種人當然大部分時間都在三惡道。

也就是說,整個假觀就做兩件事情:調伏煩惱,啟發善根。所以整個一心三觀的重點,在《法華經》,整個天台的教觀都是在修假觀。因為空觀,當一個人安住一念離相清淨的真如以後,“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 。他開始用前面的藏通別三教調伏引導,讓自己的心慢慢地從一種顛倒妄想,而轉變成一種清淨的菩提心。它完全在修假觀。

TAG: 緣起調伏善根煩惱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