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菜根譚——評議(其三)

“附勢者如寄生依木,木伐而寄生亦枯;竊利者如蠅虰盜人,人死而蠅虰亦滅。始以勢利害人,終以勢利自斃。勢利之為害也,如是夫!”

讀菜根譚——評議(其三)

人生當有用於世界,才算是一番作為。作為難,退而求其次,也當無害人行徑。寄生依木,若不害木,也不妨風采相映。竊利盜人,若能無損於人,何妨共贏?人之於天地,也是一樣。日日盜於天地,當懷感恩之心。現在講保護環境,大抵也是這個道理了。

“失血於杯中,堪笑猩猩之嗜酒;為巢於幕上,可憐燕燕之偷安。”

可笑亦可憐,可憐亦可笑。

“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於大海之鵬,則眇然自小。又進而求之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所以至人常若無若虛,而盛德多不矜不伐也。貪心勝者,逐獸而不見泰山在前,彈雀而不知深井在後;疑心勝者,見弓影而驚杯中之蛇,聽人言而信市上之虎。人心一偏,遂視有為無,造無作有。如此,心可妄動乎哉!”

不到盡頭,誰可以知道此路不通?求學無數,終究是難以達到究竟。至人若無若虛,並非是心不妄動。而是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雖然天外有天,我天也有日月當空,未必輸於他人。雖然人外有人,我術未必無所施為。立心一正,學問自正。

“蛾撲火,火焦蛾,莫謂禍生無本;果種花,花結果,須知福至有因。”

因果迴圈,福禍相依。只是有無貪嗔痴的關係,見其果不見其因,知其福不知其禍。所謂不見其因,不是不知道原因,而是希望時來運轉,順風順水,行不得艱險道路。所謂不知其禍,不是不知道利害,而是期望神佛護佑,壞事都在鄰家。說白了,不過是趨炎附勢,而沒有擔當的勇氣。

“車爭險道,馬騁先鞭,到敗處未免噬臍;粟喜堆山,金誇過鬥,臨行時還是空手。”

當爭的時候要爭,當先的時候要先,當敗的時候莫怨,當喜的時候要笑,當誇的時候要炫耀,臨行的時候自然淡泊。恰當的時候做恰當的事,便是得了現在得了道吧。

“花逞春光,一番雨、一番風,催歸塵土;竹堅雅操,幾朝霜、幾朝雪,傲就琅玕。”

風雨塵土是春光,霜雪琅玕自雅操。竹未必不知花之豔,花未必不知竹之雅。又何必厚此薄彼!

“富貴是無情之物,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貧賤是耐久之交,處得他好,他益你深。故貪商旅而戀金谷者,竟被一時之顯戮;樂簞瓢而甘敝縕者,終享千載之令名。”

伊呂兩衰翁,臨了了功成名就。可見富貴也罷,貧賤也罷,聖人眼中都是一般。一旦有所偏好,終究是心縈神系,難得脫身。須知顯戮令名,外在的勢力固然重要,內中的休養才是根本。

“鴿惡鈴而高飛,不知斂翼而鈴自息;人惡影而疾走,不知處陰而影自滅。故愚夫徒疾走高飛,而平地反為苦海;達士知處陰斂翼,而巉巖亦是坦途。秋蟲春鳥共暢天機,何必浪生悲喜;老樹新花同含生意,胡為妄別媸妍。”

所謂身在福中不知福,是無福消受啊。奈何世人只知道身外之福,又誰見不可見之福。如此,身在福中不知福者多矣。

“多栽桃李少栽荊,便是開條福路;不積詩書偏積玉,還如築個禍基。”

道德經言,“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萬境一轍原無地,著個窮通;萬物一體原無處,分個彼我。世人迷真逐妄,乃向坦途上自設一坷坎,從空洞中自築一藩蘺。良足慨哉!”

千年萬年說歸一,誰人見了這個一,若有真一本可求,總是先要知道萬。

“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蓋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朧正聰明之窟也。”

要知道朦朧伺察有真有假。心靜處是真朦朧,心如麻是真糊塗。專一而視是真伺察,難分彼此是真懵懂。

“大烈鴻猷,常出悠閒鎮定之士,不必忙忙;休徵景福,多集寬洪長厚之家,何須瑣瑣。”

世人多以為,不忙忙如何顯示價值,不瑣瑣如何顯示重要。

“貧士肯濟人,才是性天中惠澤;鬧場能學道,方為心地上工夫。”

濟人不在位高,愚人自以此推脫。學道必在鬧場,俗人以此煩心。

“人生只為欲字所累,便如馬如牛,聽人羈絡;為鷹為犬,任物鞭笞。若果一念清明,淡然無慾,天地也不能轉動我,鬼神也不能役使我,況一切區區事物乎!”

若是隻見一念清明,無所轉動,又如何做得轉輪聖王,成就佛光普照?

“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勞,處下者形勞而神逸。孰得孰失,孰幻孰真,達人當自辨之。”

昨日求的是什麼,今日還記得嗎?今日求的是什麼,明日還一樣嗎?得失也是,從昨日至今日,從今日至明日,孰幻孰真?

“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眾人以拂意為憂,而君子憂從快意處起。蓋眾人憂樂以情,而君子憂樂以理也。”

樂自有樂處,誰又知道?正所謂“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謝豹覆面,猶知自愧;唐鼠易腸,猶知自悔。蓋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惡遷善之門,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無此念頭,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處討些生理?”

愧悔當在反時。反則惡往善遷,死往生還。

“異寶奇琛,俱民必爭之器;瑰節奇行,多冒不祥之名。總不若尋常歷履易簡行藏,可以完天地渾噩之真,享民物和平之福。”

正因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才會有“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其中滋味,可堪品味。

“福善不在杳冥,即在食息起居處牖其衷;禍淫不在幽渺,即在動靜語默間奪其魄。可見人之精爽常通於天,天之威命寓於人,天人豈相遠哉!”

十二時中常守一,動靜坐臥間修行沒有間斷,如此才是入得門來。

TAG: 伺察不知之福懵懂同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