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說思鄉詩

2021年第七十八期(總第551

期)

中秋節說思鄉詩

【按】開學第一課,因為講“泌七歲,能賦棋”,提到張說,就隨口引用了張說的詩,然而頭腦短路,誤把張籍的《秋思》當成張說所作。而實際上張說的詩是《蜀道後期》。不過兩首詩,除了都是思鄉之作之外,還有很多共同點。所以,我就做了一些準備,過了一些時日,正好藉著講這兩首詩給學生梳理一下思鄉詩。

今天是中秋佳節,是團圓的日子。祝每一位朋友闔家幸福,吉祥順意。

趁著這美好的日子,把前些天講思鄉詩的課堂錄音放出來,也把相關詩歌做一點兒文字整理。

下面是課堂錄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聽一聽。課堂上所講的內容比後面的文字記錄更為詳盡,更為豐富。

我不是一上來就講《蜀道後期》和《秋思》,而是帶著學生把小學和初中學過的思鄉詩做了一點兒梳理,起到一個溫故知新的作用。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寫思鄉,常常會寫到月亮。每逢中秋佳節,在各種媒體上,常常會引用到這樣的詩詞名句。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月光常常被比喻為如水,如銀,如牛乳等等,但《靜夜思》中卻偏偏把“明月光”比喻為“地上霜”,為什麼?難道僅僅是因為兩者都是白色這個相似點嗎?不是的。思鄉讓人心理收縮,而秋霜也讓人心理收縮,這才是最重要的相似點,因此最能激發思鄉人的共鳴。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三首思鄉詩,都是“每逢佳節倍思親”,而且,在寫法上存在共同點,都運用了“對寫”,本來是要寫自己如何思念家鄉的親人,卻偏偏不直接寫,而是寫家鄉的親人如何思念漂泊在外的他,這在寫作上的創意,值得我們學習。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詞特別受到中學生的喜歡。納蘭性德奉命出行榆關,也就是今天的山海關,這首詞表達了他對故鄉北京的思念之情。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春夜洛城聞笛

【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這兩首思鄉詩的共同點是都有吹奏思鄉的曲子,“何處”、“誰家”,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思鄉的曲子,由此才有“一夜徵人盡望鄉”,才有“何人不起故園情”。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逢入京使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的這兩首詩,第一首除了有佳節思鄉的情緒之外,還有因為長安被叛軍佔領之後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詩的關鍵點在“平安”一詞上,雖然“馬上相逢無紙筆”,但是,家人最想知道的是什麼,無非是“平安”兩個字而已。

蜀道後期

【唐】張說

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後期”就是落後於預定的日期。“客心爭日月”之“爭”,“來往預期程”之“預”,凸顯了作者思鄉心切。張說出使蜀地,因事不能按時踏上歸途,秋風本無知,但他卻偏偏怪罪秋風,彷彿和秋風做了約定,可秋風卻偏偏不等他,先到了洛陽城。對秋風的責怪特別生動地寫出了作者著急回家的心理。

張說的另外一首詩《被使在蜀》:“即今三伏盡,尚自在臨邛。歸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可以作為《蜀道後期》的背景來讀,原本計劃“秋月定相逢”,現在卻是“秋風不相待”,所以,產生了很強的心理落差。

人日思歸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人日思歸》這首詩可以和《蜀道後期》對讀,雖然一個是寫的春日,一個寫的是秋日,但都是思鄉。“入春才七日”之“才”,“離家已二年”之“已”,凸顯作者的覺得離鄉太久,思念家鄉的情感。“人歸落雁後”,彷彿和“大雁”也有一個約定,但卻偏偏落於雁後,而想著回家的打算則早在開花之前,就已經有了,可見思家之心切。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秋風蕭瑟的時節,最易引發人們的思想之情。《世說新語》記載,張翰在洛陽做官,在秋季西風起時,想到家鄉蓴菜羹和鱸魚膾的美味,便立即辭官回鄉。後來的文人將思念家鄉、棄官歸隱稱為蓴鱸之思。

家書是最能表達思鄉的意象,“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意萬重”真的是不知從何說起,又覺得完全無法說盡,所以才有“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其實不管“行人”什麼時候啟程,不管是不是“匆匆”,這“意萬重”都會“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一細節,將“意萬重”這一抽象的表達具象化了。

《蜀道後期》和《秋思》,都是思鄉詩,都寫到了秋風,都寫到了洛陽,所以,一不小心,大腦短路,就把這兩者弄混了。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因為這偶然間的大腦短路,讓我覺得有必要帶著學生把思鄉詩梳理一下。

古代思鄉詩發達,是因為古代的交通通訊非常落後,離別可能就意味著長久不相見,甚至是永不相見,因此離別帶給人的感情衝擊更為強烈。而隨著科技發展,交通通訊愈加便捷,思鄉詩的式微也就成為某種必然。

固然科技發展帶給人很多便利,但在相當程度上,也讓人的心靈變得不敏感,甚至麻木了。所以,要多讀一讀這樣一些詩歌,讓我們僵硬的心靈變得柔軟起來。

圖片來自網路,如涉版權,請聯絡刪除。

歡迎分享,若公眾號轉載,請聯絡授權。

TAG: 思鄉秋風蜀道故園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