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這幾點,顏體在練習中事半功倍!

20年前在校期間,我本來是練歐書,畢業後參加工作,因職業原因經常用到書法,在實際應用當中發現,歐書的侷限性太大,用起來縮腳縮手,寫歐書要精工細作,點畫細緻入微,毛筆、紙張等書寫材料都要好,否則寫出來的字比較難看,大家有沒有發現歐書只會出現在展廳和書齋,生活中很難見到,連寫春聯都不用歐體。但歐書對初學者比較有吸引力,看著整齊美觀,好收學生。

現實中的書寫條件哪會樣樣到位,我記得剛參加工作,領導給我十幾張有光紙,一小瓶華山墨汁,一支不知誰用了沒洗的毛筆,讓寫幾張開學通知。我洗好毛筆,斟酌了一下就開幹,哪裡知道,歐書的書寫技巧根本就發揮不出來,紙太光,墨少寫不開,多了流。百十個字的通知從中午寫到太陽落山,一下午三張成品,廢了5張紙。寫通知倒罷了,最為難人的是寫會標,就是開會用的那種條幅,前幾年用即時貼刻好字貼上,現在都用條幅機印。一條長幅紅布,把白紙裁成方形,旋轉45度,寫成菱形,用大頭針別在紅布上。寫條幅都是大字,歐書筆畫細,寫大了遠看散架,無賴之下,只好用顏體寫,雖然沒練過,但看同學寫過,尤其一個剪髮頭女生寫的很好,憑記憶湊合寫吧,雖然不咋地,但也能用。

透過這幾件事情,我開始練顏體字,從《顏勤禮碑》入手,一寫就是三年,練到後來不看帖,隨便拿出來幾個字都能寫到原貼九成五像,期間還練過《自書告身貼》。之後去了外地,隨著學習書法的時間越長,視野和水平的提高,顏體字的缺點也暴露出來了,就再也沒有寫過顏體。前幾天用顏體寫唐詩《春曉》,全是當年的底子。透過這些年的實踐,也總結出一寫心得。

明白了這幾點,顏體在練習中事半功倍!

明白了這幾點,顏體在練習中事半功倍!

明白了這幾點,顏體在練習中事半功倍!

一、好的方面

第一,能學以致用,應用範圍廣闊。能寫大,也能寫小,作為入門很實用,在以後的書法道路上不會掣肘。

第二,顏體雄偉壯闊,大氣。這點很重要,氣魄決定人生的高度,寫字和做人一樣,小家子氣的人總不討人喜歡。

第三,顏體是廟堂氣的代表,以此為準繩可以明白很多不同的書法氣質。比如道家的沖和氣,佛家的慈悲氣……等等,各種不同的書法氣質,大家可以自己去體會,明白了各種書法氣質,可以為自己的書法取向有效定位。

第四,顏真卿本人也是個有故事有氣節的人,瞭解顏真卿這個人,能學到書法以外的東西,比如氣節。氣節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和利益背道而馳,但卻是一個民族的脊樑。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崖山之後再無中國,煤山之後再無華夏”這句話。南宋末年元蒙入侵中原,在文天祥等將領的堅持下,南宋抵抗了十餘年,80%的漢民族被屠殺,十室九空,餓殍遍野。1279年,南宋殘軍與元軍在崖門海域展開歷時20多天的大海戰,雙方投入兵力50餘萬,動用戰船2千餘艘,最終宋軍全軍覆沒,左丞相陸秀夫攜少帝突圍無望,遂杖劍驅妻子入海,並揹負年僅九歲的少帝趙昺蹈海殉國。大宋後宮及群臣也紛紛投海殉國,七日間“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崖山海戰中國整個精英階層全部殉國,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其影響深遠延續至今。

明末,1644年,明思宗朱由檢在景山一棵歪脖子樹上吊死。崇禎皇帝不願降清苟活,也算是帶著中華民族的氣節與大義殉了自己的國,此時已無張世傑,已無文天祥,已無陸秀夫……滿朝文武。地方大員,歸降異族者眾,被明廷寄予厚望的南三藩也開門降清,做了割據一方的王。崇禎帝死前也不會想到,自己的生命結束在北京自己皇宮一角,滿朝文臣武將無跡可尋,落得還不如南宋流亡小朝廷的一個八歲孩童,雖然也是殉了國,自己身邊只剩一個太監。

有些東西一旦失去,就很難找回來了,唉!

二、顏體的缺點

第一,粗野,書法基本上是給文人或有一定知識層次的人群看的,在文人眼中顏體蓬頭垢面,歷來被詬病的原因就出在這裡。

第二,顏體寫小字也不是不好看,最大的問題是俗,明清館閣體脫胎於顏體,藝術價值不高不是沒有原因。

第三,寫顏體字用側鋒多,一旦形成習慣,在行草書上容易飄,顏體傳世作品也以楷書、行書為主,有些人要問了,顏字不是也有草書嗎?我不否認是有,不是每個書法家都能達到顏真卿的書法功底,這一千多年來,有幾個用顏體筆法寫草書有成就的?行書成就者倒是很多。

書法的能不能練好要靠自己的悟性和智慧,別人的見解只是參考,自己把握。

明白了這幾點,顏體在練習中事半功倍!

明白了這幾點,顏體在練習中事半功倍!

TAG: 顏體書法歐書氣節顏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