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條山南五龍廟

山西中條山南五龍廟

選自《文物》 1959年11期 酒冠五

五龍廟在芮城北郊七里中龍泉村東北的土崗上,北面可以望見中條山;南面可以眺見黃河(三門峽水庫),廟前龍泉水從西北角的地隙裡流出,附近土壊肥沃,渠道遍佈,風景頗為秀麗。

廟為土築院牆,磚砌小門樓,院裡很霓敞,正殿五間,對面是樂樓三間,正在興建的東配房與新建的西配房各五間,非常對稱調和。

廟內廣仁王龍泉記碑上說,“傍建祠口,亦旣增飾,意者,祠因於泉,泉主於神,能御旱災,適合典禮……,元和戊子歲月在高橐十□日書”。重建廣仁王廟碑上說,“縣城北七里許,有古魏城,城西北隅有一泉,其竇如線,派分四流,澆漑百里,活芮之民,斯水之功也。……始名為龍泉。巳制小屋,圖其形,寫龍之貌,為多人祈禱之所。……神屋破漏,牆壁頹毀,圖形剝落,……洎自太和五年,剣除舊舍,建立新宇,炎炎赫赫,……太和六年歲在壬子七月立秋日,芮城縣令賜耕魚袋鄭澤記”。說明早在唐憲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以前,就有了龍泉祠。太和五年(公元831年),又経重建。兩通碑文裡的“民”字都缺筆,是避唐太宗至世民的諱。正殿建鼓結構,雖經後代屢次整修,但仍儲存了唐代的風格(圖1)。

山西中條山南五龍廟

殿闊五間,深四椽(二間),單層九脊頂。鬥桃雙抄偷心造(圖2),無補間鋪作。柱與柱的中間貫拉闌韻。樑架四椽袱上架平袱,駝峰鬥搽,排節令桃,叉手託腳,加工細緻,規格嚴整(圖3)、全部結構簡潔不繁。屋頂舉折很平,具有唐代建寬獨特的風格。每一根柱子底下,都有方形柱礎,上大下小兩層疊置,埋在基槽中,其中有一塊上層正面有桟雕人物,線條簡練有力(圖4)。這座建築在結構用材上、形式上和藝術上都値得深入硏究。

山西中條山南五龍廟

山西中條山南五龍廟

山西中條山南五龍廟

廟內除上述唐元和三年碑和太和六年碑外,還有關於龍泉水利槪況及西門防治鄴興修水利的石刻。廟外泉池中的一個唐離石獅子,形志相當生動,也是很出色的藝術品。

解放前五龍廟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保養,房屋破敗,油飾褐色,農內龍王泥塑早巳不存,1958年山西省有關部門進行了翻修,幷闢為人民遊憩的場所,廟內外與古魏城將綠化、香化,彩化,成為名勝風景區。

TAG: 龍泉太和五龍五間配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