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微信專稿|《地上的天空》創作談:答自己問(鍾求是)

《收穫》微信專稿|《地上的天空》創作談:答自己問(鍾求是)

● 鍾求是,男,浙江溫州人,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經濟系。在《收穫》《人民文學》《當代》《十月》等刊物發表小說多篇。出版長篇小說《零年代》《等待呼吸》,小說集《街上的耳朵》《兩個人的電影》《謝雨的大學》《昆城記》《給我一個藉口》《我的逃亡日子》等多部。現為《江南》雜誌主編,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

《收穫》微信專稿|《地上的天空》創作談:答自己問(鍾求是)

2021-5《收穫》

創作談

《收穫》微信專稿|《地上的天空》創作談:答自己問(鍾求是)

《地上的天空》創作談:答自己問

鍾求是

問:

先問一句,這個小說是什麼時候寫的?

答:

去年五六月就寫好了,先放著涼一涼,後來自己又鬧了點小烏龍,結果今年上半年才真正交出去。時隔一年多重新打量這篇小說,有點久別重逢的感覺,彷彿兒子出遠門上大學,回來時已拿著學位證書。

問:

重新打量拿著學位證書的兒子,這個說法有趣兒。重新打量是重讀的意思嗎?

答:

是的,昨晚我重讀了一遍。因為拉開了時間的距離,這次讀得比較心靜清晰,讀完了我形成一個自以為是的判斷。

問:

什麼自以為是的判斷?

答:

我覺得這是個需要閱讀兩遍的小說。我的意思是說,這小說跟別的許多小說不一樣,不是馬上就顯出痛感或溫暖什麼的,而是應該品一下,再品一下。事實上,我昨晚再讀的時候,仍覺得有點晃,似乎文字裡有些迷離的東西。

問:

在這個小說裡,你表達了一種迷離?

答:

迷離只是一種氣息,這個小說表達了迷離氣息中的秘密。

問:

秘密?能解釋一下嗎?

答:

一個進化中的城市,外表總是喧譁而光鮮的,但內部一定潛行著不少秘事,而這些秘事是由城市裡的人們去承載的。所以一眼望去,城市街道上走著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或者安靜閒步或者行色匆匆,可

每個人都可能收藏著屬於自己的秘密。

這些秘密是有密級的,其中高密級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朋友、最近的親人也不能分享,這是個體生命的權力。在這個小說裡,我試圖闖入人們的心靈秘區,去打探一些內部訊息。

問:

你有些高估自己了吧?既然是心靈秘區,你憑什麼能闖得進去?

答:

憑我的好奇心。在生活中,街區的探眼和人們的目光只能看到可以看到的部分,而且看到的部分並不一定呈現真相。我的好奇心讓我去捕捉眼睛看不到的部分,那裡容易站著生命的真相。

問:

這些好像都是虛話,能說紮實一些嗎?

答:

這麼說吧,人們在辛苦應付好當下生活的同時,常常無法安放好自己的靈魂。忙碌之時,譬如會場裡討論檔案的時候,酒桌上興高采烈的時候,人們會忽略這一點。但在夜深之時,就會有人抬起腦袋對著幽深的星空,心裡一震,思想突然靜了下來。此時作家應該出現,並以探險的姿態潛入他的內心。在寫《地上的天空》時,我覺得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作家。

問:

你的話還是有些虛,問一句實在的,你小說中的來世協議有生活中的例項嗎?

答:

有,但我不能說得太具體,因為這也是一個寫作者收藏的生活秘事。

問:

小說中好幾次提到了《第七天》,你對此想說點什麼?

答:

《第七天》讓我借了力,在此我要特別表達對這本書的敬意。謝謝了!

問:

感謝的話還有嗎?

答:

當然了,必須得感謝《收穫》的刊發,感謝程永新和王彪兩位兄長的扶推。同時由於他們的點撥,小說題目由《城市秘語》改成《地上的天空》,這讓作品添加了飄逸的氣質。

·完

《收穫》微信專稿|《地上的天空》創作談:答自己問(鍾求是)

2021-5《收穫》目錄

長篇小說

潮汐圖 / 林棹

中篇小說

鬼指根 / 尹學芸

玫瑰在額頭上/ 白琳

南方口音 / 肖江虹

短篇小說

地上的天空 / 鍾求是

雪山大士 / 陳春成

河岸焰火 / 葉昕昀

小說課

理趣 / 王安憶

行走的年代

ICU除外 / 鄒振東

生活在別處

散記佛羅倫薩 / 田浩江

明亮的星

小海:獨自在明亮的天光下 / 茱萸

小海詩選 / 小海

《收穫》微店零售各期及訂閱全年,優惠包郵。

《收穫》微店

微信公眾號| harvest1957

新浪微博| @《收穫》I

TAG: 小說收穫迷離秘事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