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六年級下冊第1課《北京的春節》知識點+圖文解讀+名師範讀

統編版六年級下冊第1課《北京的春節》知識點+圖文解讀+名師範讀

1-6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課件試卷等免費領▲

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滿族,生於北京。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中國現代小說家、劇作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的稱號的作家。主要作品: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鬚溝》等。

二、我會寫組詞

蒜:

suàn(大蒜、蒜泥、雞毛蒜皮)

醋:cù(米醋、吃醋、添油加醋)

餃:jiǎo(餃子、水餃、蒸餃)

攤:tān(攤位、地攤、爛攤子)

拌:bàn(涼拌、攪拌、拌嘴)

擦:cā(擦洗、擦臉、摩拳擦掌)

眨:zhǎ(眨巴、眨動、一眨眼)

宵:xiāo(元宵、通宵、通宵達旦)

燃:rán(燃燒、點燃、燃眉之急)

販:fàn(販賣、商販、二道販子)

彼:bǐ(彼此、彼岸、顧此失彼)

賀:hè(祝賀、賀歲、賀喜)

駱:luò(駱駝、駱驛不絕)

駝:tuó(駝鈴、、駝背、駝絨駝峰)

恰:qià(恰好、恰巧、恰到好處)

三、多音字

鋪:pū (鋪路)pù (店鋪)

分:fèn(分外)fēn)(分開)

間:jiān(中間)jiàn(間隔)

更:gēng(三更半夜)gèng(更加)

四、理解詞語

臘月:農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個十天。

小年:節日,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舊俗在這天祭灶。

廟會:設在寺廟裡邊或附近的集市,在節日或規定的日子舉行。

嫻熟:熟練。

零七八碎:零散沒系統的事情或沒有大用的東西。本文中指雜拌兒之類的零食。

萬不得已:實在沒有辦法,不得不這樣。本文中指實在沒有辦法趕回來過年。

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間間,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樣。截然,界限分明地。

永珍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改換了樣子,出現了一番新氣象。永珍,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改變,改換。

懸燈結彩:懸掛彩燈、綵帶等,形容場面喜慶、熱鬧。

五、近義詞

熱鬧——喧鬧 嫻熟——純熟 分外——格外

規矩——規則 歡喜——歡樂 預備——準備

六、反義詞

充足——短缺 熱鬧——冷清 間斷——持續

截然不同—— 一模一樣 嫻熟——生疏

七、句子解析

1.“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

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zhōu)。

天氣的“冷”與年味的“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寫出“年”在北京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農業展覽會” 指臘八粥裡的米、豆、乾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臘八熬臘八粥這一民俗,也說明了臘八粥的材料極其豐富。

3.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

有的各型各色,有的通通彩繪《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

從四個“有的……”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燈的種類之多,樣式的新穎有趣。這些細緻的描寫都是為了突出元宵節是“ 春節的又一個高潮”。

4.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這是一個總結句,與第11自然段的“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相照應。寫出元宵節帶給人們的總體感受——美好快樂。

5.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文寫春節期間觀燈逛廟會的快樂時光,到了正月十九,隆重、熱鬧的春節結束了,下文該寫一切歸於正常了。美好、快樂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過去了,作者戀戀不捨的心緒躍然句子中。

八、問題歸納

1.作者寫了老北京的春節的哪些重要的日子?

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臘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這四天的情景描寫得比較詳細,而對於“過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這三天的情景描寫得相對簡略些。這樣處理使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有利於讀者對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全面的瞭解和深刻的認識。

2.北京的春節有什麼特點?

北京的春節開始得早,臘月初就開始了,說明人們很重視春節。

3.“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亂。

”這一句話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這一句是過渡句,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孩子們的歡喜,也引起下文大人們的忙亂。

4.認真閱讀第七自然段,說一說從哪能體會出除夕熱鬧?

什麼叫守歲?

從“味、色、聲” 的角度體會除夕真熱鬧。“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老舍從香味到色彩,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的描寫,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

從人們活動中體會到除夕熱鬧。人們做年菜、穿新衣、貼對聯、吃團圓飯、放鞭炮、守歲等活動表現了除夕的熱鬧。

5.“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把“又”字去掉行不行?

不能把“又”字去掉。“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集市上賣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讓人自然回味起春節的前幾個高潮,表現出作者在文章結構、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用。

6.第十二自然段作者主要寫了元宵節的什麼風俗?

有什麼特點?

理解:作者主要寫了元宵節看花燈的風俗,主要突出了花燈的數量多、種類多。

7.“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這一句是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內容。“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看花燈、放花炮,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8.老舍先生著力描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目的是什麼?

理解:為了突出元宵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突出元宵“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這也是寫元宵的總起句和總結句,作者採用的是總-分-總的段落結構。

九、課文主題

本文作者用充滿京味的樸實無華的語言,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描繪了一幅幅北京人過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課後習題參考答案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老是北京人過春節的,哪幾天寫得詳細,哪幾天寫得簡略,再討論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課文在詳略處理上非常恰當,其中“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這四天的情景寫得比較詳細。而對於“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這三天的情景描寫得相對簡略些,這樣處理使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有利於讀者對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全面的瞭解和深刻的認識。

2.找出課文中描寫孩子們過春節的部分讀讀,再說說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新年到了,我們家也會提前進行一次大掃除。年三十,還要貼對聯,掛紅燈同籠。除夕夜,我們一大家子人就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還要熬夜守歲。大年初一我們要給

長輩們拜年,長輩們還會給我們壓歲錢呢!

3.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的詞語,體會老舍京“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要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

他們的第二件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和年畫。

◇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

閒在

的時候。

老舍先生多用北京口語中的兒化音,讓文章的語言充滿了濃濃的“京味兒”第一句中的“零七八碎兒”“雜拌兒”“玩意兒”就是其中的代表。另外,老舍先生還大量運用北京市民俗白淺易的口語,把語言的通俗性與文學性統一起來,做到了乾淨利落,鮮活純熟平易而不粗俗,精緻而不雕琢。第二句中的“閒在”是北京方言,是“悠閒、清閒”的意思,讀來具有濃厚的北京味道。

4.下面的“閱讀連結”也寫了過春節的事情,讀一讀,想想與老舍筆下的春節有什麼不同,和同學交流。

( “閱讀連結”見教材第5頁)

《過年》這篇短文寫“我小時候並不特別喜歡過年”,“天天打掃剩菜”,守歲“困得低枝倒掛,哪有胃口去吃”,寫出了與課文不同的另一種感受。《除夕》這篇短文介紹了南方福建的過年的習俗: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大忙特忙,迎新送舊,忙圍爐的年飯。而《北京的春節》中的除夕則是趕做年菜,穿起新衣,貼對聯、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趕回家吃團圓飯、守歲。

▍文章來源:網路

▍綜合整理:微小學語文

TAG: 春節除夕元宵熱鬧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