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刻文揭示:麒麟形象稀鬆平常,與我們熟知的大不相同

古人認為,麒麟出沒之處,必有祥瑞,因此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麒麟被製成各種飾物和擺件用於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禮記·禮運第九》中說“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可見麒麟地位起碼與龍同等,並不低於龍。

神奇的是,似乎每一次麒麟降世,都會發生一些大事。根據文獻記載,孔子出生時麒麟在他家的院子裡“口吐玉書”,書上寫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晚年,魯哀公“西狩獲麟”,孔子為此落淚,表示“吾道窮矣”,不由悲歌曰“唐虞世兮麟鳳遊,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不久之後孔子去世。除了孔子與麒麟傳說之外,歷朝歷代總會製造一些“祥瑞”新聞,以彰顯統治的合法性或治國有道,其中所謂祥瑞就常常拿麒麟說事。

總之,麒麟地位極為崇高,是公認的中國傳統瑞獸、仁獸,代表著盛世或聖人將要出現。然而幾千年來,麒麟到底是什麼樣,誰也說不出一個子醜寅卯,包括孔子等人,於是就變成了如今我們熟知的模樣——集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就於一體,說不出的怪異。

隨著上古地下文物的不斷“挺身而出”,很多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重現天日,讓我們得以穿越數千年的歷史時光,一窺上古的社會風貌。其中,在比甲骨文更早的骨刻文上,專家辨析出了一個“麒”字,讓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麒麟的真面貌。

骨刻文揭示:麒麟形象稀鬆平常,與我們熟知的大不相同

欲要探究麒麟的真面貌,就要回歸到漢朝以及之前的記載,因為如今我們所見的麒麟,最早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佛教大盛,於是結合古印度的藝術造型再創造,中國的麒麟就變得兇猛了起來,如今所見的帶有龍特徵的麒麟,是在元代時正式定型的。

春秋時期的麒麟事件,最有名的是“西狩獲麟”,《史記·孔子世家》中並未描述麒麟,只是講述這件事對孔子的影響,之後71歲的孔子獲麟絕筆,從此不再著書。

戰國時期,根據廣西出土的戰國麒麟尊(見下圖)來看,當時麒麟大概要顛覆我們的想象,與威武雄壯無關,反而更像溫和可愛的長頸鹿,或者是已經滅絕的薩摩麟。

骨刻文揭示:麒麟形象稀鬆平常,與我們熟知的大不相同

根據漢朝時壁畫可見(下圖),麒麟以類似鹿一類的動物作為形象主體,附以馬、牛、犀牛等動物的形象夾在其中,明顯是一種食草性的動物。可以說,漢朝的麒麟與南北朝之後的麒麟,除了名稱相同之外,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麒,仁寵也,麋身龍尾一角;麐(麟),牝麒也。”就是說東漢時期人們認為麒是麋鹿的身體,龍的尾巴,至於麒麟之麟乃是雌性麒。

總之,秦漢戰國時期的麒麟應該是似鹿的一種動物,可以被捕獲,還不是不可抵擋的神獸,至於具體什麼樣子,說不清道不明。但隨著地下文物的不斷挺身而出,麒麟也逐漸露出了真面目。

骨刻文揭示:麒麟形象稀鬆平常,與我們熟知的大不相同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山東、陝西、內蒙、江蘇等地,經常出土一些有刻劃痕跡的骨頭,但當時沒有引起重視。2005年,山東大學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劉鳳君教授發現這些刻劃痕跡不同凡響,經過幾年探索之後認為這是中國早期的圖畫象形文字,比甲骨文更早的“初熟文字”,之後將其命名為“骨刻文”。

我們都知道,甲骨文是一種“系統的成熟的文字”,但漢字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有著漫長的演化過程,因此甲骨文出土之後,人們一直在尋找甲骨文之前的“初熟文字”。由於不少骨刻文與甲骨文有著明顯的先後承接關係,且骨刻文年代距今約3300—4600年,使用年代的下限和甲骨文直接銜接,所以如今不少學者將之視為甲骨文之前的“初熟文字”。從骨刻文的上限年代來說,黃帝時期倉頡造字的傳說,可能並非空穴來風。

骨刻文揭示:麒麟形象稀鬆平常,與我們熟知的大不相同

由於骨刻文離今天太遠,上古社會情況、古人生活環境等都與今天大不相同,因此破解骨刻文難度相當高,但迄今也有一部分骨刻文被學者宣佈破解,其中包括炎帝之炎、黃帝之黃、蚩尤之蚩、麒麟之麒等字。要說明的是,這裡說的破解是學者的一家之言,且得到比較多的認同,並非沒有爭議,畢竟古文字評價難度極大,即便一些公認的被破解的甲骨文,也不乏質疑之聲。

下圖,從左到右: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文原圖。

骨刻文揭示:麒麟形象稀鬆平常,與我們熟知的大不相同

骨刻文中的麒字(見下圖),是一隻有角的動物,而從角的形狀來看,這種動物無疑與鹿密切相關。如今的“麒麟”二字都有鹿字旁,應該是古人對麒麟認知的傳承。

透過上圖可見,骨刻文多數是象形字,比如馬、鶴、雞、兔等,基本上可以一眼辨別出來。根據這一邏輯判斷,所謂麒麟之麒極有可能是真實動物的文字化反映。也就是說,古人沒有對麒麟這種動物進行藝術加工,就是根據麒麟真實形象造出了麒字。

骨刻文揭示:麒麟形象稀鬆平常,與我們熟知的大不相同

問題在於,麒麟到底是什麼動物呢?

毫無疑問,麒麟不太可能是我們日常所見的鹿,包括麋鹿,原因很簡單,如果是這些常見的鹿,那麼古人必然認識,也不會將這些常見的鹿捧上神壇。眾所周知,鹿在中國分佈極廣,性情溫和,古書中常見食鹿的記載,甲骨文中就已有鹿字。

骨刻文中有麒麟,文獻中罕見麒麟,現實中沒有麒麟……。。這種現象不難讓人想到:麒麟可能是一種在中國已經滅絕的鹿科生物。有學者認為,麒麟是古長頸鹿中的薩摩麟(下圖,復原圖),身高估算至少有三米,體長則在四米左右,主要生活的年代是距今兩千萬年前,在中國也有分佈。

《公羊春秋》中說: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叔孫氏家臣鉏商西狩於大野,擊殺了一隻不知名的怪獸,就斬下一條腿帶回去了,後來叔孫氏覺得不祥,就將之扔到城外,孔子檢視之後說是“麟也”,之後感嘆“吾道窮唉”。這則記載中,孔子憑什麼以一條腿而辨別出是麟?顯然,如果是普通鹿腿,高度稀鬆平常,孔子可能很難辨別吧,只有腿部異常長的鹿,孔子才能比較輕鬆地辨別出是“麟也”。

骨刻文中的麒字,孔子透過一條腿辨別出麟,戰國麒麟尊,薩摩麟高大的特徵,今人復原的薩摩麟等來看,麒麟極有可能就是薩摩麟。

骨刻文揭示:麒麟形象稀鬆平常,與我們熟知的大不相同

筆者認為,麒麟是不是薩摩麟不好說,但應該是一種在中國已經滅絕的鹿,這種鹿性情溫和,在上古到春秋時期曾經存在過,並給先民留下深刻的記憶。

TAG: 麒麟孔子甲骨文骨刻文薩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