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影片號

小戳愛郵幣

用影片帶您瞭解郵幣知識

鎳幣在中國錢幣收藏界中算是比較冷門的品種。為什麼冷門,個人認為首先是中國人對鎳這種金屬本來就比較陌生,更提不上有什麼好感——中國貨幣自古以銀銅為主,白銀貨幣的合法性還是到了明朝中後期才正式確立的,朝廷認為,民間大交易可以用銀,小買賣用銅錢就好了。

到了近代,從光緒開始,銀錠被改鑄成了銀元,傳統的方孔制錢也逐步被機制銅元所逐步取代,但是我們知道,常見的銅元面值最小也是十文,一文或五文的小銅板有多難找,想必玩機制幣的朋友們都深有體會。為何?

因為機制銅元和咸豐大錢一樣,都是通貨膨脹的產物。清朝末年的幣制改革中,洋人提議清廷效仿一下外國,發行鎳輔幣,但遭到拒絕。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清末民初,銅元開始濫發,購買力一路下跌(國幣壹圓能夠兌換的當十銅元,在短短的十年間裡從最初的120多枚逐漸漲到300多枚),中央政府有心整頓幣制卻無力迴天。按照民國三年的《國幣條例》,袁大頭的輔幣中也有鎳幣的存在,據說也是樣幣,這回連圖片都找不到了,我們忽略,忽略。

中國當然不是第一個鑄造鎳質硬幣的國家,而西方各國的鎳幣已經鑄行了好多年。和中國一樣,西方貨幣體系中也是以黃金為貴,白銀次之,鎳的材料價格雖然遠不如銀,卻比銅貴得多,因此鎳幣往往首先用於代替小面值且極易磨損的銀輔幣,或者大面值且分量重的銅輔幣,一言以蔽之,鎳幣的存在本身就是節約鑄幣總成本和貴金屬消耗的產物。

穿插一下花絮——第一次在國內露臉的、帶有中國風的鎳幣可能就是德佔青島的大德國寶了。該系列有5分和1角兩種面值,對應著德意志帝國威廉二世時期,與德國鷹徽鎳芬尼和銀馬克一樣工藝不凡,不過本人還是習慣將其列入殖民地硬幣而不是國幣。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下面集中總結一下國貨——廣大收藏者所能接觸到的鎳幣,主要分為三大系列:地方系列(兩廣,雲南),孫像系列,日偽系列(冀東,華興,蒙疆,滿洲國)

先來說說兩廣——自民國元年起,廣東開鑄“貳毫銀幣”,“壹仙銅幣”等金屬輔幣。然而常年的軍閥混戰對經濟和金融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為了斂財,各地政府紛紛開始搞變相通脹,於是廣東銀毫的含銀量越來越低,金屬貨幣也開始貶值。至民國八年,廣東開鑄“五仙鎳幣”(貌似銀毫降低成色也就是民國九年左右發生的事情)。民國十二年又改鑄“半毫鎳幣”(這面值改得真蛋疼。。。),幣材成分不詳,均無磁性,應該是白銅。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收藏群

更多收藏群

另,傳世偶見民國十二年廣西省造“半毫鎳幣”,圖案花式同廣東省,待考證。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然後是雲南——民國十二年“壹毫鎳幣”,背五色旗圖案,實際鑄造期很長,質量參差不齊,無磁性。大致可分為齒邊和光邊兩大類,光邊少見。另有同年份同花式的“半毫鎳幣”,光邊,也較為厚重。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接下來是孫像——時間跨度最長,品種最多的也就是孫像古布系列了。簡單分一下,民國二十五~二十八年為純鎳幣,面值伍分,拾分,廿分,光澤接近不鏽鋼,傳世多見原光品相,偶見生坑綠鏽,均有較強的磁性。

二十九年之後改為低鎳的白銅,面值五分,十分,廿分。尺寸減小,人像風格粗獷,厚度變薄且改為齒邊;民國三十年起增發半圓面值,以上低鎳幣光澤較暗,坑貨常附著紅褐色氧化物,均無磁性。

民國二十五年鎳幣又分為A版(奧地利代鑄)和國產普通版,A版較少且鑄造精湛,人物和布圖細節較為完美,立體感強,基本無弱打、流鎳等殘次現象,所以改刻加字什麼的不太容易。臆造A版市面上偶爾能見到。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最後再來說日偽——冀東政府和蒙疆銀行貨幣一覽。日文資料裡的白銅和nickel是不一樣的,我們這裡反而統稱為鎳幣了,畢竟廣東和雲南開了個先例,不管鎳含量高低,面文上都明明白白地寫著“XX鎳幣”

冀東幣是民國幣中的重災區,發行量少,高仿也很多,暫未掌握鑑定要領。蒙疆銀行只有五角一種面值,發行量也不多,好品也不便宜。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華興銀行系列,傳世多見拾分,價格不菲,其他面值沒見過。忽略第二排中聯的鋁幣們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市場上隨處可見的滿洲國,白銅輔幣為雙龍系列五分和壹角(光邊,五分幣亦可分為窄緣和寬緣),康德七年改鑄雙馬頭壹角(齒邊,尺寸小於雙龍,屬於減重版),均無磁性。抗戰後期,各面值金屬輔幣逐步被改鑄為鋁(aluminum)幣或陶(red fiber)幣,直到退出流通。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乾貨!超全的鎳幣收藏資料

溫馨提示:內容來源網路

旨在分享集藏知識,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TAG: 鎳幣面值民國輔幣銅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