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儂我儂”的出處,千年經典《我儂詞》,為何大多數人讀錯?

“你儂我儂”的出處,千年經典《我儂詞》,為何大多數人讀錯?

流傳千古的《我儂詞》究竟為何而寫?

這個問題問得有水平啊,究竟為何而寫?

你若問為何而寫,那倒是簡單——不就是管道昇寫給趙孟頫的小散曲,用來回應老公想娶小老婆的活絡心思麼?

但是你要說究竟如何,那就沒準了。因為這個事情吧,是人兩夫妻之間的文字遊戲,說不定是新婚燕爾,如膠似漆的時候寫的呢?這誰知道?古書上寫了也不一定就能做準,誰又能真地考證出來某日趙孟頫心思活絡了,然後被智慧的管道昇用文藝的方式懟了回去?

她的這首詞為咱們貢獻了“你儂我儂”這個成語,形容兩個人的關係蜜裡調油,你中有我,不過在原文中是“爾儂我儂”。原文中的第二人稱都是“爾”,至於什麼時候都變成“你”,那又要有考證癖好的朋友才能搞清楚了——反正不會太久。

爾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捻一個爾,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爾,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爾,爾泥中有我。我與爾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這首詞很直白、熱烈,滿滿的元曲兒氣息,十足的接地氣。因為管道昇、趙孟頫是文化人,文化底子是深,避免了流俗,但是這份直接、火辣的情感表達,還是遠超唐音宋調。

元曲,正是這個味道。

“你儂我儂”的出處,千年經典《我儂詞》,為何大多數人讀錯?

這首作品雖然很簡單,但是讀的時候,也有些地方要注意。比如你去搜索這首作品,百分之百的人在朗誦的時候,都會把“一起打破、用水調和”讀成“tiaohe”——這個讀音本沒有錯,但是放在這個小曲裡面就是錯的。

總體來說,元曲也是詩的一種,只不過更加隨意,更加方便創作,所以押韻也比唐詩宋詞、古體詩都要寬鬆,甚至可以出現平仄互押——因為小曲兒是唱的嘛,會在歌唱中發生變調。但是無論如何,“調和”是不應該讀成“tiaohe”的,而應該讀成“tiaohuo”,因為“和”字只有在讀成“huo”的音,才有攪拌揉碎的意思,而且還有陽平和去聲兩個發音。

當讀第二聲(huó)的時候,意思是在粉狀物中加液體攪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麵;和泥;和點兒水泥把窟窿堵上。

當讀第四聲(huò)的時候,意思才是將粉狀或粒狀物摻和在一起,或加水攪拌使成較稀的東西:和藥;藕粉裡~和點兒糖。

所以你看,在這裡應該是讀成(huò)才對。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這首小曲兒的韻腳:“火”、“我”、“破”、“槨”,全都是“uo”韻母,而且全部都是仄聲字,所以也可以推出這個“調和”中的“和”字,必然是讀(huò)。

即使不在乎平仄互押,讀(huó)也行,反正不能讀(hé )。

不說百分之百的都讀錯了吧,百分之九十九都沒讀對。

“你儂我儂”的出處,千年經典《我儂詞》,為何大多數人讀錯?

理順讀音之後呢,再來看這首作品的內容。

內容乏善可陳,如果不是附著上夫妻間的小浪漫,和噴薄而出的小情人膩歪,這首作品的文學藝術性其實比較低。

但是看詩作,並非一定要看文學藝術性。當我們讀的詩多了,就不會去糾結一首詩寫得好不好,至少這首詩代表了一種場景的再現,只要這種場景是值得記錄的,是能引起我們共鳴的,這就算是有價值的作品。

陷入愛情的瘋狂親暱時期,誰還沒有過呢?

所以,這首作品是有價值的。

順帶附上趙孟頫的試探作品,也算是管道昇這首作品真正的價值體現:

我為學士,你做夫人。豈不聞,陶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雲暮雲。我便多娶幾個吳姬越女何過分?你年紀已過四旬,只管佔住玉堂春。

如果管道昇真的年過四十,還能以“你儂我儂”來回答趙孟頫,而老公立馬就回頭不做他想,這兩口子也真算是愛情的典範了。

《堯山堂外紀》記載,管道昇寫了這首小曲兒給趙孟頫,“松雪(趙孟頫)得詞,大笑而止。”

“你儂我儂”的出處,千年經典《我儂詞》,為何大多數人讀錯?

TAG: 這首趙孟頫hu作品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