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三十六計·第一章】官場小人,為何會搞笑?--劉櫻姝

作者:劉櫻姝

【儒林外史·三十六計·第一章】官場小人,為何會搞笑?--劉櫻姝

《儒林外史》裡塑造了許多舉業不成的人物,他們或可憐、或可悲、或可嘆,但婁家公子卻是為“搞笑”而存在的。

這兩位一品大員家的公子,出生富貴,人品不壞,就是智商不高。“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中鼎甲,入翰林,激成了一肚子牢騷不平”,從而這兩位的思想行為又朝另一個極端發展:喜結“名士”,最後換來的是經濟損失,且臉面全丟。

【儒林外史·三十六計·第一章】官場小人,為何會搞笑?--劉櫻姝

(一)歸家途中遇“高人”

婁父乃中堂大人,已過世。婁家大哥是現任通政司大堂,官居三品。

可是婁家三公子不過是個孝廉,四公子在監讀書。這二位沒被祖業照顧到,想得功名必須去擠科舉這座獨木橋。

就像《紅樓夢》裡林黛玉家,三代伯爵,皇恩照顧到第四代,但到了林父還得從科舉入仕途。婁家情況正是如此。

在此也顯示出科舉制度有其公平的一面:社會階層想要實現逾越,務必要透過科舉這條窄路。

婁家公子天分不高,未能中舉。他倆把科舉不第的原因歸咎為外界環境,經常酒後發一些非主流言論:“自從永樂篡位之後,明朝就不成個天下!”當京官的長兄害怕他倆惹出亂子,趕緊將二人打發回湖州老家。

歸家途中他倆遇到給婁家舊僕,閒聊中得知在這窮鄉僻壤之地還有個與他倆持相同言論的楊執中,立刻將楊視為“高人”、“知己”,從而引發一系列鬧劇醜劇。

【儒林外史·三十六計·第一章】官場小人,為何會搞笑?--劉櫻姝

(二)“高人”也是個科舉失意之人

楊執中是個舉業無成但又不能面對現實的讀書人。

他在鎮上鹽店裡管賬,但他上班時間或是摸魚看書,或是外出遊逛,最喜歡在稻場上、柳蔭下給村民們賣弄學識,發表些非主流言論。店裡夥計趁機在賬上弄虛作假,讓東家虧了七百多兩銀子,於是他被髮到縣裡問罪關了監牢。

楊執中因“不俗”的言論得到婁家公子們的青睞。

四公子不分青紅皂白地認為:“讀書君子卻被守錢奴如此凌虐,足令人怒髮衝冠!”於是他倆開始商量營救楊執中,不惜把自家田兌出七百多兩銀子以補鹽店東家的虧空。結果派了個滑頭管家去料理此事,管家拿二十兩銀子就搞定了,剩餘銀兩全進了管家的腰包。

由此可見,婁家公子缺乏社會經驗,辦事、識人能力俱低,這也為後面的吃虧上當埋下伏筆。

楊執中莫名其妙地出獄了,不知道是誰背後使的力,也不去追查“恩人”,反正自己出來了就好。而婁家公子還等著楊執中前來拜謝,結果白等了些時日。

【儒林外史·三十六計·第一章】官場小人,為何會搞笑?--劉櫻姝

不過他倆挺會自我安慰,認為楊執中越是知恩不謝越顯得不俗,還聯想到越石甫和晏嬰的故事,於是越發崇拜楊執中。後來還是婁家公子按捺不住,親自前往楊家拜訪,大有劉備三顧茅廬之態。

楊執中正好不在家,楊家老婆又痴又聾,把婁家公子的姓氏記成了“柳”,讓楊執中誤以為是官差來找事。於是更是白天閒混,到晚才歸家,就為了躲避柳姓官差。導致婁家公子二度來訪再次撲空。

不過婁家公子們並不氣餒,在得到一首署名“楓林拙叟”的詩作後,又對楊執中敬意增加。

縱觀全書,楊執中的詩作還算可讀:“不敢妄為些子事,只因曾讀數行書。”有些事是不能做的,這是楊執中所秉持的讀書人底線。

楊執中也曾得到過一個教官的職,但“自覺腰胯硬了做不來這樣的事。當初力辭了患病不去。”他對自我是有一定認識的,個人操守不壞,只是治家無方,兩個兒子都是不成器的賭徒,白瞎了掛在書案上的《朱子治家格言》。

終於,楊執中在婁家公子“三顧茅廬”之後樂顛顛地“出山”了,其實就是去婁家混吃喝去了,省得餓的無米下鍋,還得老夫老妻摩挲著一個銅爐止餓。

【儒林外史·三十六計·第一章】官場小人,為何會搞笑?--劉櫻姝

(三)群賢畢至,原來都是騙子

楊執中又推薦了他的一位隱居山間的高人朋友權勿用(字潛齋),說是有“管、樂的經綸,程、朱的學問。此乃是當時第一等人。”婁家公子大驚當世還有如此高人,為求一見又寢食難安了。

婁家派僕人去蕭山請權勿用。途中,僕人聽人議論權勿用世代居山間務農,曾讀過幾天書,結果是讀書不成、務農不會、生意不通,把家產都弄光了,靠教授蒙童為生。

後來他憑藉會說幾句天文地理、經綸匡濟的話,書也不教了,徹底當上了職業“高人”,生計就靠騙人,還有一通無賴理論:“我和你是至交相愛,分甚麼彼此?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讓婁家僕人都不禁要嘲笑:“我家二位老爺也可笑。多少大官大府來拜往,還怕不夠相與,沒來由,老遠的路來尋這樣混賬人家去做甚麼?”

僕人去請權高人,高人未到,讓婁家公子“不勝悵悵”,把家中一個亭子該做權高人的字“潛亭”,相見恨晚,只等權勿用來住。

一個月後,楊執中又給權勿用寫了封信,估計內容是“錢多人傻速來。”這下子權高人出山了,順路還帶了位“俠客”張鐵臂,讓婁家公子更覺舉止與眾不同。

【儒林外史·三十六計·第一章】官場小人,為何會搞笑?--劉櫻姝

婁家這下群賢畢至,接下來的鶯脰湖盛會更是婁家公子的高光時刻。這些來路不明的高人名士們在鶯脰湖吃喝了一場,就打算青史留名了。婁家公子結交名士的做派就曾有正牌科舉出身的魯編修提出質疑:“只該閉戶做些舉業,以繼家聲,怎麼只管結交這樣一班人?如此招搖豪橫,恐怕亦非所宜。”批評聲傳到婁家公子耳朵裡,他倆認為這是魯編修俗不可耐,根本無法理解名士的心。

誰知好景不長,婁家公子就為名人們破財了。

忽有一日半夜裡,俠客張鐵臂提著一個血淋淋的革囊,說是仇人的頭。他今生就一個仇人,一個恩人,現在仇人已報,恩人正等著他拿五百兩銀子去報。此兩件事完成後他就再無後顧之憂,只等著為知己者所用,為知己者死,說得婁家公子既動容又膽戰。

話說到這份上,婁家公子只能乖乖掏了五百兩銀子,人頭等著兩個時辰後張鐵臂拿藥水來處理。結果張鐵臂拿了銀子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待革囊發臭後開啟一看,裡面包的是個豬頭。

剛在張鐵臂這裡吃了一塹,誰知權勿用也翻船。原來權勿用在山裡霸佔了個尼姑,被尼姑庵告發了,官府來捉拿人犯。婁家公子又掏了一百兩銀子打發走了權高人。相繼高人們不斷出乖賣醜,婁家公子對結交高人名士也意興闌珊了,自此閉門整理家務。

婁家公子半世豪舉落得一場掃興,倒是為全書提供了搞笑的橋段。婁家公子的問題根本在於為科舉蹉跎半生後,難以正常面對現實,試圖以“名士”之心來逃避。但他們無社會經驗,暴露在現實中只能成為吃虧上當的冤大頭。

這讓讀者們看到封建科舉制度下另類扭曲的人性。

【儒林外史·三十六計·第一章】官場小人,為何會搞笑?--劉櫻姝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TAG: 婁家執中公子高人鐵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