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甲辰自述詩》高郵王氏雒山劉,試證西文名理學,訓辭顯著

甲辰自述詩(其八)

高郵王氏雒山劉,解字知從辭氣求。試證西文名理學,訓辭顯著則餘休。(自注:餘著《國學問答》、《國文雜記》,又編《國文教科書》)

【箋註】

〔高郵王氏〕揚州高郵王念孫(1744-1832)、王引之(1766-1834)父子均為清代訓詁學大家。王念孫著有《廣雅疏證》、《讀書雜誌》,王引之著有《經傳釋詞》、《經義述聞》,合稱“高郵王氏四種”。

〔雒山劉〕“雒山”,疑為“確(確)山”之誤。康熙年間有劉淇所撰《助字辨略》,是一部最早的虛詞字典。劉淇,字武仲,一字衛園,又字龍田,號南泉。祖籍河南確山,雍正年間卒于山東濟寧。“雒”、“確”二字,字形相近,將“確”誤為“雒”,應系手民誤植。

【古籍】《甲辰自述詩》高郵王氏雒山劉,試證西文名理學,訓辭顯著

〔解字知從辭氣求〕劉淇《助字辨略》自序:“構文之道,不過實字、虛字兩端,實字其體骨,而虛字其性情也。……虛字一乖,判於燕趙”。章太炎《訄書》重訂本《清儒第十二》:“念孫疏《廣雅》以經傳、諸子轉相證明,諸古書文義詰詘者皆理解。授子引之,為《經傳釋詞》,明三古辭氣,漢儒所不能理繹,其小學訓詁自魏以來未嘗有也。”(《章太炎全集》【《訄書》初刻本/《訄書》重訂本/檢論】P155,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前人稱辨別實詞詞義為“明訓詁”,稱明瞭虛詞含義為“審辭氣”。楊樹達在為曾運乾《尚書正讀》撰寫的序言中說:“餘平生持論,謂讀古書當通訓詁,審詞氣。二者如車之兩輪,不可或缺。通訓詁者,前人所謂小學也;審詞氣者,今人所謂文法之學也。”(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第一頁)

〔試證西文名理學〕那時,嚴復翻譯的西方名著對劉師培的學術思想,特別是文字訓詁研究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904年11月21-28、30-12月4日,《警鐘日報》連載了劉師培的《論小學與社會學之關係》,該文的副標題如下——《西人社會之學可以考中國造字之原,適略舉之》(《劉申叔遺書》46冊【46-90】,《左盦外集》卷6)他在1905年6月23日發表於《國粹學報》的《東原學案序》中寫道:“自宋儒高談義理,以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心為至靈至神之物,凡性命道德仁義禮智,鹹為同物而異名。故條分縷析,區域未明(原注:由於知義理而不知訓詁),不識正名之用。”(《劉申叔遺書》57冊【36-53】,《左盦外集》卷17)關於師培將西方學術引入傳統訓詁學的情況,詳見李帆《中國古典學術向現代的邁進——嚴復、劉師培吸納西學之比較》,載《江海學刊》2004年第6期P129-134。

〔餘休〕《漢書•外戚傳下•班婕妤傳》載班婕妤《自悼賦》:“願歸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餘休。”顏師古注:“師古曰:‘山足,謂陵下也。休,蔭也。’此句指,文字訓詁準確無誤,則使學術研究受益。

【略考】

《國文典問答》,上海開明書店1904年印本,載《劉申叔遺書補遺》上冊P71-97(112-137),共計11章。錢玄同等編《劉申叔遺書》,以錯誤較多、內容淺顯而未收。《國文雜記》,《國文典問答》上海開明書店1904年印本附錄,載《劉申叔遺書》53冊(116-127),《左盦外集》卷13。《國文教科書》,似即為《中國文學教科書(第1冊)》,上海國學儲存會1905年印本,載《劉申叔遺書》67、68冊(全冊)。

康濤

2021年3月20日

TAG: 劉申叔訓詁國文遺書劉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