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外國使臣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為什麼會在中國進行科技交流

由於封建王朝對中國的長期統治,以至於歷朝歷代的皇帝,都認為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天下之人,莫非王臣。清朝作為我國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由於其末期的閉關鎖國,導致了最終的走向沒落,這期間也有很對外國的使臣到我國進行科學技術文化交流。

清朝時期的外國使臣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為什麼會在中國進行科技交流

18世紀中期,因為當時清朝時期的瓷器和茶葉等物品在西方國家很受歡迎,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便派了馬戛爾尼勳爵為使,前往當時的清朝進行商貿交流,馬夏爾尼和斯當東男爵於1792年開始從英國本土的港口出發,經過歐洲和非洲的沿岸線進入“好望角”地帶,然後經過印度洋,到達亞洲海域,1793年在舟山登陸,進入我國,馬夏爾尼和斯當東男爵是歷史上第一個正規的訪華使團。

乾隆帝得知有外國使團為他祝壽時,十分開心,便立即給予了他們特殊的通道,在沒有例行檢查的情況下就讓他們的使團進入了京城,而且乾隆皇帝還去查看了《大清一統志》,但是在此書上只記載著法蘭西、義大利等周邊國家,而沒有英吉利這國。

清朝時期的外國使臣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為什麼會在中國進行科技交流

按照慣例,外邦來我國,一般都只有兩種情況,一就是來打戰的,其二就是來朝貢的,而作為西方國家則不這麼認為,英國的這次訪問純粹是為了開啟中國的市場,加強兩國之間的經濟文化的交流。

有外國使臣前來祝壽,對於乾隆來說自然是很歡喜,外國使臣前來朝貢,說明清朝天威浩蕩,所以乾隆剛開始還是很歡迎的。

清朝時期的外國使臣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為什麼會在中國進行科技交流

1793年6月馬戛爾尼使團在清朝各地官員的護送下終於到達了天津,但是這時的乾隆正在熱河遊玩,並沒有打算去迎接的意思,而是當時的欽差大臣徵瑞前去迎接,在將馬戛爾尼使團的代表帶到了熱河後,便有了首次會面,但是剛一見面乾隆皇帝就很不高興,英國使團是不講究“三跪九叩”之禮的,而乾隆則認為這是外國使臣對自己的大不敬之禮,於是第一次見面就不歡而散。

而接下來馬戛爾尼希望自己帶來先進的器物能讓乾隆感興趣,比如蒸汽機,火槍等先進的器物,然而由於語言的障礙,這些器物的用法用途,以及的他的先進性並沒有被完全的翻譯出來。於是兩國之間便互相的草草的交換了一些物品而已,當時的乾隆和大臣們對這些先進的器物並不感興趣。

清朝時期的外國使臣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為什麼會在中國進行科技交流

乾隆更多的認為著只是英為了討好他的一次朝貢。這次交流便早早的收場,在馬戛爾尼走之前,乾隆為了表達謝意,便遣大臣為他寫了一封信給英國的國王,這篇回信總共976個字,現在還存在大英博物館,這也算得上是這兩個君主之間的第一次對話。

書信的上的內容太過於自大,信中寫到: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並沾餘潤……而國王此次齎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

清朝時期的外國使臣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為什麼會在中國進行科技交流

意思就是說:清朝物產豐富,不需要通商,我在澳門設立港口,,你們需要的物質可以在那裡進行交易,並感謝這次來的朝貢,念你遠道而來,你所送的物品,我全部都收了。

從這封回信來看,清朝政府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強的,最先進的國家,他人國家都需要向他臣服。

清朝時期的外國使臣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為什麼會在中國進行科技交流

當然這也是由於當時的認知的問題,當時的清朝就是“井底之蛙”,對世界的發展沒有的一個正確的認識,以自己的發展水準去度衡其他的國家。然後閉關鎖國的十年,當世界其他國家正在工業革命的時候,清政府還是滿足於自產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等到西方列強打過來之後,清朝政府便無力應對。

TAG: 清朝乾隆馬戛爾尼使團朝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