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人講河東故事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麵湯和麵湯煮饃| 運城人聽運城

河東人講河東故事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麵湯和麵湯煮饃| 運城人聽運城

河東人講河東軼聞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

麵湯和麵湯煮饃

作者:馮建國

麵湯一詞,方言土語較多,臨猗鹽湖一帶讀作面tuo,夏縣聞喜方圓讀為面te。雖然讀音不同,意思卻大致一樣,就是將水燒開,面發進去,煮上三滾,便成。舀到碗裡,趁熱喝,晾涼喝,都行。

有人說,麵湯好燒,不就是水燒開面倒進去就行,是個人就都會燒。我說不一定。喝涼水也塞牙的俗語誰信呢?可是民間卻有流傳,而且流傳得很廣泛。意思人要是倒黴了,躲也躲不開的。

還是回到燒麵湯之上吧。將水添到鍋裡,這個容易,用瓢用盆用碗都行,沒問題的,太凡是個人都行。可是什麼時候發麵呢?如何發?卻是有講究的,臨猗方言叫fen面,指將面發到鍋裡面。

河東人講河東故事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麵湯和麵湯煮饃| 運城人聽運城

這個fen字漢語裡有沒有,我不知道,也沒有查百度和漢語大辭典,便用拼音代替,圖個方便,不過意思大家都懂。

有人說,水燒到眨眼時發;有人說,水燒開了發。不論哪種說法,涼水鍋裡是不能發的,因為面會沉到了鍋底上,再攪也不行,準糊。臨猗人叫剝底了,發黑,一股焦糊味,便不好喝,嚴重了就會倒掉。

積我幾十年燒麵湯的經驗,最佳的時間是介於兩者之間,鍋裡的水似滾非滾,將面發進去。這樣面不容易結疙瘩,又不至於被燙壞,麵粉能最大限度地膨脹開來。燒出來的麵湯滑溜,土話叫ruan鍋(粘糊糊的),好喝。

河東人講河東故事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麵湯和麵湯煮饃| 運城人聽運城

可見要燒出一鍋好的麵湯,並不那麼容易。而且僅憑這麼幾點是遠遠不夠的。在此之前,要先將面用涼水浸泡一下,用筷子攪拌均勻,成糊糊狀。不能用溫水,更不能用開水,如此會將面燙成死麵,除非你是要燒疙瘩麵湯。

燒麵湯還要看火候,有人說是故弄玄虛。其實不然。面發上以後,火候很重要,先用大火煮沸,加少許涼水;再煮沸,再加涼水,如此連續三次。然後改為小火再熬一會兒,麵湯成,不會澱水(就是水與面分離不粘合)。

麵湯燒得好了,則好喝;燒得不好,則寡淡。小時候喝麵湯,還有兩種是人們比較喜歡的。一種是紅薯麵湯,一種是蔓菁麵湯,母親特愛喝,尤其蔓菁麵湯。我卻不怎麼喜歡,總覺得有一種藥藥味。做法稍繁瑣一點,在發麵之前,先將紅薯、蔓菁洗淨,削皮。下鍋後,煮至七八成熟,再發面。

河東人講河東故事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麵湯和麵湯煮饃| 運城人聽運城

要說麵湯的種類,還有西紅柿麵湯、雞蛋麵湯、菠菜麵湯、苜蓿麵湯等等。做法大同小異,總之玉茭麵湯粗糙,香味濃郁;白麵麵湯細膩,舒適可口,喝起來是滋腸潤胃,各有千秋。至於酸湯、鹹湯、澇糟湯、蛋花湯等,屬於另類,這裡不提。

再說麵湯煮饃,也是鄉下飯桌上的家常客,簡潔方便,舒適可口。如今街上一走,就會發現很多面湯煮饃館,成了一種時尚的飯,配幾樣小鹹菜,常常是顧客盈門。麵湯煮饃要想好吃的話,關鍵還在麵湯。麵湯燒好了,將饃放進去。一滾,大約三五分鐘,便大功告成。

不過簡單歸簡單,還是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的。諸如煮饃的饃塊,雖說規格要求不是很嚴格,但也有一定的規律需要遵循。比如白麵饃因為筋道,塊可以小一點;黑麵饃勁道小,容易散,所以塊要適當大一些。

河東人講河東故事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麵湯和麵湯煮饃| 運城人聽運城

還有一些過程,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可是也起著一定的作用,小不做則失大味。記得母親就告我說,不論是白麵還是粗麵饃塊,在下鍋前最好是撒一些麵粉在上面,拌勻稱。這樣的好處是,饃塊入鍋後不浸水,吃起來筋道。

儘管現在依然隔三岔五的吃,但是怎麼也吃不出當年的味道來,一個重要原因是環境的因素。小時候,我家門口有一棵老槐樹,據說是唐朝時期的,幾個人合抱的粗,樹蔭足有二分大小,便成了集體餐廳,除了下雨天氣,吃飯的人總是絡繹不絕。

每到飯時,東家大伯,西家小叔,對面巷裡的小夥子,都端著一個碗彙集在大樹下。早飯多是麵湯煮饃,因為下工回來時間緊,麵湯煮饃做著省事,吃起來也方便。舀上一碗,夾些鹹菜或者炒和萊放在上面,就著吃。

河東人講河東故事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麵湯和麵湯煮饃| 運城人聽運城

大家散落在樹蔭下,或站,或坐,或趷就著,一邊諞著家長裡短,一邊噝噝溜溜地吃著麵湯煮饃,那個香和味兒,現在想起來都仍然讓人留戀。飯量大一點的,吃完後,回去再盛上一碗來,仍然是放上鹹菜之類,邊走邊吃,還要看著腳下面的路。

再吃,再諞,直到吃完了打著飽嗝。年長的放下碗筷,掏出旱菸袋,抽上一鍋子。再聊上幾句淡話,然後拍拍屁股上的土,端起碗回家。不一會兒,上工鐘聲響起,又都相隨著向地裡走去。

不久前,村裡有紅白事,我回了一次鄉下,遇到當年那些端著麵湯煮饃的年輕人,卻大都是毛著腰,臉龐瘦削,走起路來步履蹣跚,哪裡還尋得出當年的正茂風華。不禁嘆道:人生如夢,歲月似刀,一個時代就這樣結束了,曾經所有的美好時光,都成了大腦裡的殘存記憶。

河東人講河東故事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麵湯和麵湯煮饃| 運城人聽運城

END

(本期文章配圖均來自網路,侵刪。責編:仝  丹)

河東人講河東故事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麵湯和麵湯煮饃| 運城人聽運城

作者簡介

馮建國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醉心文化,熱戀故土。一個自知無為卻要為之的痴人,曾做文案,如今閒客。平生略喜孤獨,能塗兩筆草鴉,有二十幾本殘書問世,約500萬餘俗言。最心儀者《千年河東》,最盡力者《走遍河東》(13卷)。最受讀者歡迎者《萬世人極關雲長》,最令鄉人添堵者《禍起大河東》……道路還須前行,願讀者歲月靜好。

TAG: 麵湯涼水河東蔓菁臨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