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上一篇,小編為您介紹了陳曼生其人。本篇來聊聊著名的“

曼生十八式

”。

曼生十八式是由身為“西泠八家”之一的清代書畫家、篆刻家陳鴻壽設計,紫砂藝人楊彭年、楊鳳年兄妹親手製作的十八種經典紫砂壺款式,因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十八式”或“曼生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石瓢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陳曼生做官之餘,常微服簡從。一日,忽然見到一個乞丐,行乞於街角,前置一石器。曼生觀其器許久,未曾得見。只見這件器形狀獨特,似瓜非瓜,觀底端,竟有“元人邵氏定製瓢器”字樣,曼生不禁大喜過望,立馬取出紋銀二兩購買下來。曼生得了這件東西如獲至寶,匆匆回到家裡清洗乾淨,再細一看果然乃一元代石瓢也。於是以石器為原形繪壺再加上壺蓋、壺嘴以配之,經過易稿數百次,終成壺式,起名曰“石瓢”。

井欄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初夏一日,制壺知己彭年來訪,曼生設席庭院,以紫砂茗壺為題,互交心得。庭院之南,有一深井,恰一丫環於井邊取水,欄高水深,丫環取水,腰身彎得有如一隻彩蝦,二人見狀相視而笑。曼生緊盯井欄與汲水丫環,丫環化為一隻優美的壺把,井欄化作壺身。彭年眼望曼生,已知其意,遂傳下人送筆墨,當即在石桌上描繪開來,數遍而終成一壺。彭年曰:“此壺命為汲水壺如何?”曼生搖頭曰:“此壺天成,唯曰井欄。”

合歡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曼生在溧陽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運送“白芽”貢茶上京之重任。曼生不敢怠慢,徵集、挑選、包裝,命人晝夜兼程,送往京城。終如期而至,龍顏大悅。訊息傳來,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曼生設宴以賀。席間,曼生一時興起,揮毫潑墨,寫下“八餅頭綱,為鸞為鳳,得雌者昌”之墨寶。好友郭通提議,何不造壺以載此喜,曼生喜不自禁。捧壺把玩,有如重回當年曼公呼朋喚友鼓樂歡天之場景,喜不自禁由壺傳。

周盤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曼生喜好夜讀,每每捧卷至深夜,間或倦怠,品茶以緩之,閉目靜思:十年寒窗無人曉,一舉成名天下知,而其中艱辛唯有自己能夠體味,更何況為官處世為自保有時不免強己所難……思之不免惆悵,起身信步,恰見置於小桌之羅盤,隨手撥弄,見其勺柄經由其轉,卻始終如一,指向一方。曼生感嘆,羅盤雖如銅勺,表面圓通,卻堅持己見,曲直合一乃為人之道也。遂以羅盤為原型,繪壺以省之,名曰周盤。

橫雲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初夏之季,好友二泉喜得貴子,曼生前往賀喜,歸途之中,暴雨突至,於一溪旁草屋避之。轉瞬雨驟停,一道美麗彩虹橫掛於天,有如彩虹渴飲清泉。曼生本文人,觀如此美景,久久不願離去,至飛虹消散,猶戀戀不捨。及歸至家中,有感而發,繪稿數十種,成得意之壺式。因心戀彩虹汲水,乃起名“飲虹”,但覺不足以抒懷,苦思冥想,終有所獲,以“橫掛彩虹,飄於雲端”為意,而終定名“橫雲壺”。

南瓜提樑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曼生乃文士,自詡坡仙之徒,一生所崇拜者,首推東坡。適值生日聚會,恰在隆冬,曼生呼朋喚友,煮茶鬥詩,樂在此中。其間好友郭麟,把壺言歡,遙指東坡,言及當年“松風竹爐,提壺相呼”,今曼翁誕辰,何妨古為今用,活火煮茶,神遊古今,眾皆言妙。一語驚醒夢中人,曼生繪提樑於案頭,易稿數十,不得真諦。恍恍然,東方泛白,曼生信步入庭,侍女婉兒,恰送南瓜羹,曼生驚喜,憶昔年東坡歸田,院內外皆種有南瓜,何不以南瓜為壺。再入書屋,依南瓜為壺身,繪三叉提樑,得此南瓜提樑壺式。

石銚提樑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曼生某日修養於家中,好友江聽香聞之,登門探訪。曼生設茶待客,二人以茶為題,相談甚歡。談及古人所用茶具,認為“器之要者”首推銚。談及此,聽香言之:“曼兄,何不以紫砂而為銚”。曼生早有此意,乃欣然提筆,畫銚以為壺型,為適手而設定提樑。壺成,初命其名曰銚梁,又思不妥,因銚之初乃石器,故命名之曰石銚提樑,取清新、原始之意,終成一經典曼生壺式。

石瓢提樑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曼生自幼受茶道薰陶,頗有造詣。一日興起,翻讀《桐君靈》,以究茶湯之藥效,恰有好友詩人錢菽美到訪,曼生以新制石瓢壺煮白石以待之。好友隨口曰:石瓢乃曼公最為鍾愛之壺型,何不置提樑於此壺,以觀其效?曼生心動,並致謝好友:一語驚醒夢中人,吾又得一新壺矣!遂依石瓢壺繪之,去壺柄,設提樑,幾易其稿,得提樑石瓢壺。

乳甌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曼生赴潥陽上任,上任伊始,躊躇滿志,轉瞬不覺幾載。其時妻妾不在身邊,每每長夜獨處,不禁思伊人溫情。某日因公務途經潥陽街頭,偶然舉目而望,竟見一少婦依門喂嬰。曼公遂想乳汁甘露,滋養生靈萬物,何不成一茗壺,寓情寓意,飲之如甘乳瓊漿,豈不美哉。乃當即呵傳筆墨,終成乳甌,再銘以妙句,此一款式問世上日即風靡一時,後世更是奉為經典。

石扁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曼生一生鍾愛紫砂茗壺,然常嘆平生未得一式以盡顯才學。潥陽赴任,已過三載,調令將至,而此壺未得,茶飯不思,久不成眠,小童喚之,起榻跟隨,行至一橋,小童不見,橋頭置一五彩石,上書“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生拾之,得意忘形,失足落橋,夢中驚醒乃南柯一夢,而圓石、八字卻歷歷在目,乃掌燈夜畫,以夢中所見之石為壺身,繪好壺流、鈕、把,端得是一款千古難覓之壺式。

匏瓜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清朝官制,官員家眷不能帶在身邊,因而曼生夫妻不能長相廝守。曼生遂以壺寄情,以解相思,無奈終不能創一中意之壺。一日偶讀曹植《洛陽賦》之“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隻獨勤”。細究之,匏瓜又稱瓢葫蘆,更有趣者,古用作男子無妻獨處的象徵,曼生不禁啞然而笑,此物不正好寄我之思,釋我之苦矣。遂遍尋匏瓜數日,日日觀摩,終成此一不尋常之壺式,名曰:匏瓜壺。

笠蔭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曼生篤信佛教,故喜作佛壺。某仲夏之晌午,曼生微服出巡,偶遇一山間小店,信步入坐,清茶入口,酷熱頓失。鄰桌端坐一僧,觀其舉止,不禁頷首,起身相揖曰:“施主此生有佛緣,阿彌陀佛。”曼生還之以禮,僧人以斗笠贈之,乃飄然而去。曼生愕然,執笠於手,若有所思,乃呼小二,筆墨伺候。山間小店哪來四寶,小二情急撕賬本空頁以就之。曼生執筆,依笠而繪,壺隨心生,躍然紙上。

卻月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陳曼生為官二年夜讀《水滸》,不禁為師師與燕青之情所動,唏噓間,揮毫留師師贈燕青之古詩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於書桌,以已為燕青,默誦數遍,有如身臨其境,其情,不禁闇然傷神,臨窗抬頭,滿月如輪,掛於天際,浮想聯翩,一日之隔,滿月則虧,有如人生。遂手繪一滿月壺,觀之卻豎置不能立,橫置不優雅,乃棄之。再看詩詞,曼生不覺已是淚掛兩頰,為己?為壺?為師師?不得而知,而又一經典紫砂壺式,卻已然成形。

葫蘆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曼生自幼家境貧寒, 十年寒窗,得以入仕途,為官清廉,兩袖清風。一日,一遠房外甥來訪,竟以一擔青葫蘆為禮。曼生不覺禮薄,熱情款待。侄兒雖清貧,卻也酷愛讀書,臨走道別:“區區葫蘆不足為禮,送福送祿與舅,恭賀親舅福、祿雙全。”曼生大喜,連聲道謝。外甥別後,曼生捧葫蘆逐一觀看,甚覺可愛,遂置於案頭作畫,本是信手塗描,豈料一繪成真,壺鈕上之小環,更是點睛之筆,曼生樂之,遂命名葫蘆壺,取“福祿”雙全之意。

合鬥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曼生受古文獻薰陶,信奉“天圓地方”之說。盛夏之夜,繁星滿天,曼生仰天而視,見星羅棋佈,亦方亦圓,若有所思,觀之彌久,越覺人之渺小,為人為官不易,不禁感慨萬千。因曼生喜用合歡,故想以合歡而繪心中之茗壺。以合歡為骨架變曲為直,終成有稜有角之方正壺,而此時星空星光閃閃,意寓吉星高照,北斗南鬥同月而輝,遂以合鬥命名之。此壺稜角分明,方正可鑑,寓形寓意,聚天地之靈氣,為曼生傳世茗壺中唯一之方壺。

半瓦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一日傍晚,曼生閒庭信步,昔日秦漢民居,在金色夕陽照射下,泛出古典而滄桑的氣息,而屋簷上的瓦當,更是透射出古色古香的韻味。此時的曼生正在為他的新壺式沉迷,突然靈感乍現,眼前夕陽下的瓦當,有如一個個飛揚著的古銅色的紫砂壺……曼生若有所思,至晚間,一輪新月當空,不禁浮想聯翩,入得書房,融合新月、瓦當之型,細細描繪,瓦當壺躍然紙上。曼生為壺命名:“半月瓦當”。半月瓦當壺乃曼生十八式中唯一正面刻陽文,陰面刻陰文之壺式,既象形且會意。

半瓢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曼生愛梅,於後院種梅多株,某日,僕人以半隻似葫蘆的水瓢取井水澆之。曼生好奇,捧之端詳,問僕人以何物成此水瓢,僕人告之是取成熟瓢瓜剖之,去其瓜瓤,風乾即成。曼生乃取僕人手中水瓢為樣設計,以半瓢命名,取其迴歸自然,返璞歸真之意。

半瓜壺

【雅德馨香】曼生十八式陳鴻壽字曼生,故名曼生壺

酷暑難當,僕人呈涼瓜欲切,曼生阻,自操刀中切,一半仰,一半匍匐桌面。僕人欲翻起,曼生又阻,凝視匍匐之半瓜:蒂為蓋,藤為把,再添壺流,可為新壺。倘歸田,隱於山水,取暗香梅花,置松枝活火,煎茶以品,鉛華洗盡,何異於仙?繪壺成圖,壺形隨意,命名亦隨意,稱“半瓜壺”。

曼生設計題款的茗壺,若無楊彭年之高超壺藝,則無法產生如此巨大影響。他們的默契配合,使紫砂茗壺與詩、書、畫、印合為一壺,將紫砂壺進入“文人壺”的高雅境界。

TAG: 曼生提樑石瓢好友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