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樣的?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流傳到民間的呢?

“仁者樂山, 好石乃樂山之意。”——《雲林石譜》

今人賞花又賞月,卻很少有人懂得賞石。古代不一樣,賞石是一種流行於士人間的藝術形式,其本質是那些文人雅士們寄託于山水的一種情懷。石頭本身沒有任何情感,但人的感情是複雜多變的,這些文人寫文作詩給予了石頭不一樣的意趣,代表的是他們內心對於美好事物的一種追求。宋朝因“重文輕武”的政策導向利於文人,因此文化興盛,也使得該朝成為了古代中國人賞石的巔峰時期。

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樣的?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流傳到民間的呢?

《雲林石譜》堪稱賞石界的教科書,就是由宋人杜綰編撰出來的,這本書中介紹了大大小小一百多種奇異的石頭,而且多采用詩歌、畫作的形式呈現,是不可多得的好書。書中寫有一種名為“豬肉石”的怪石,說它的外表與豬肉十分相似,如果不用手觸控,幾乎無法辨認。其實,豬肉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的一種巧合,屬於沉積岩一類,它層次分明,最上面一層看上去就像豬身上的肥肉,越往下“肉”顯得越“瘦”,這種怪石的成型率非常低,能夠被人發現並儲存的就更低了,所以古往今來有文獻記錄的豬肉石寥寥無幾。

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樣的?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流傳到民間的呢?

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也是稀有的東西越值錢,獨一無二的珍品那更是價值連城,甚至無法用錢來衡量。豬肉石在收藏界雖然稱不上頂級,但算得上中上水平價值的藏品,就算是品質一般的豬肉石,在賞石界也有七十到八十萬的價值。老漢意外撿到“豬肉石”,曾有人出10萬沒賣,鑑定結果怎樣。

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樣的?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流傳到民間的呢?

2015年6月,一名姓韋的老漢幸運無比,發現了一塊豬肉石。那天,韋老漢不過和日常一樣,上山砍菜,結束之後正準備離開時,卻在草叢之中發現了一塊“豬肉”,這讓韋老漢感到十分驚訝。走進一看,這“豬肉”紋理分明,但當他用手一摸時卻發現了不對勁,這明明就是一塊石頭。懷揣著好奇心,韋老漢將這塊他並不識貨的豬肉石帶回了家中,並用水將其洗盡。洗乾淨之後的豬肉石顯得更加像豬肉了,肥瘦相間。據韋老漢後來回憶,自己家養的狗還把這塊石頭當作豬肉啃了幾口,足以證明他撿到的那塊豬肉石的是有多麼像真豬肉。

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樣的?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流傳到民間的呢?

韋老漢雖然文化不高,但他經常喜愛古代的一些小玩意兒,特別是電視上的鑑寶類節目,是他的最愛。他曾看過不少人拿著自家收藏的怪石上節目給專家鑑定,有一些被鑑定為真品,價值非常之高,這讓韋老漢有了新的想法。他心頭這樣想著,眼神又瞟了瞟放在房間角落的怪石,覺得這塊石頭必然不普通,於是連夜查詢資料,最終知道了這是一塊稀有的豬肉石。

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樣的?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流傳到民間的呢?

韋老漢意外發現豬肉石的訊息很快就不脛而走,周圍的村民紛紛錢來觀賞這塊奇異的石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件事情還傳到了當地文物局,有知名商人得知此物後,專門前來拜訪韋老漢,表示自己願意以十萬的價格拿下這塊石頭,卻被老漢給拒絕。拒絕的理由不是老漢認為這塊石頭收藏價值高,而是覺得它值得更高的價錢。不久,老漢帶著這塊寶貝上了鑑寶類節目,他想請專業人士給這塊豬肉石定個好價錢。

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樣的?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流傳到民間的呢?

在節目當中,專家們仔細的打量了這塊豬肉石,紛紛感嘆這塊石頭是稀世珍品。有一位專家甚至直言,十年前在河南地區,也曾出現過兩塊豬肉石,但是無論是從大小、外表、還是紋理上看來,都比不上老漢手中的這塊豬肉石,而那兩塊豬肉石最終都以七十多萬的價格賣了出去,老漢的這塊保底怎麼也得有一百來萬。

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樣的?宋代的賞石文化是怎麼流傳到民間的呢?

聽完專家對於這塊豬肉石的肯定後,老漢十分高興,他相信經過節目的曝光,手上這塊石頭價格必然會翻上幾番,於是高高興興的帶著石頭回了家。至於最終韋老漢有沒有將這塊豬肉石賣出去,又賣了多少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不過於貪心,這塊石頭賣出個合適的價錢絕對沒問題。

正所謂“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這今天這樣一個太平盛世,收藏古董是一件非常好的資產保值方式。特別是近些年,賞石風氣日漸,從小眾圈子逐漸大眾化,收藏像韋老漢手中這樣一塊珍貴的石頭,必定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參考資料:《〈雲林石譜〉與宋代文人賞石趣味》

TAG: 豬肉老漢這塊石頭賞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