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芊芊藤條遇上蘇州民間傳統藤編手藝,用天然質樸傳承手作之美

千轉百折間,獨一無二的紋路肌理纏繞出返璞歸真的自然之美,當芊芊“藤條”遇上民間傳統的藤編手藝,它不會說話,卻用天然與質樸傳承著難得的手作之美。

據悉,早在明、清時期,蘇州市吳中區香山藤器編制就馳名海內外。主要產品有藤椅、藤床、藤榻、藤轎、藤箱、藤包、藤坐車、藤沙發、藤茶几、藤涼枕、藤帽等。據《香山小志》載:“香山梓人、圬者居十之五六。又有雕工,專將竹根、竹節、黃楊、紫檀,以及象牙、牛角、桃核、橄欖核,刻山水、人物、花卉、鳥獸等玩品,精巧有致,雅俗稱賞。織工居十之三,所產花素摹本緞及家用絲綢。藤工不及十之一,制藤枕、藤榻、藤椅等器。”

香山不產藤,那麼香山的藤器行業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據說,在清道光年間,太湖裡發大水,把外塘村的田全部淹光了,到秋天顆粒無收。原來有點家底的人家,勉強可以半飢半飽度日。有點門路的人家到有銅鈿的親眷家裡去做工,弄碗飯吃吃。

當芊芊藤條遇上蘇州民間傳統藤編手藝,用天然質樸傳承手作之美

當時有個姓沈名叫林根的人,只有十四歲,沒爺沒娘,沒親沒眷。生活沒有著落,在鄉下混不下去,心想與其餓死在家裡,不如出去闖闖,或許有條出路。於是他先流浪到蘇州,又流浪到上海。他雖窮得叮噹響,但是他一不偷二不搶,靠幫過路客背背東西,賺一點小費,買點大餅油條度日。

有一天沈林根在蘇州河邊上拾到一隻金戒指,假如把它賣了,簡直是雪中送炭,他需要得不得了,但是,良心告訴他,這不是自己勞動所得,不應占為己有。於是他坐在原地等待失主,等到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一邊哭一邊低著頭在地上尋呀尋的,沈林根心想姑娘一定是金戒指的失主,就叫住姑娘問:“你丟了啥東西?”

姑娘說:“金戒指。”

沈林根問:“什麼樣的金戒指?”

姑娘說:“有一個‘秀’字的戒指。”

沈林根從口袋裡拿出金戒指給姑娘看:“是這個嗎?”

姑娘驚喜地說:“真是,真是!

沈林根將金戒指還給了姑娘,並知道這個姑娘叫秀珍,是上海丁萬春藤器店裡丁師傅的女兒,丁秀珍也知道了這個拾金不昧的人叫沈林根,是個流浪兒。她將沈林根帶到家裡見了丁師傅,丁師傅見沈林根人品好,身體又健壯,就主動收留他做徒弟。沈林根就此開始了學做藤器的生涯。

眼睛一眨,沈林根在丁萬春藤器店學三年幫三年,六年過去了。二十歲那年,結了婚,因丁萬春藤器店老闆將店搬回廣東老家,沈林根就帶著老婆回到香山外塘。沈林根原來有一畝多土地,緊靠太湖,因被太湖浪頭沖刷,只剩幾分田了。他將長期空關的兩間房子修好之後,靠做藤器生活過日子。他做的牛角椅特別漂亮牢固,不愁賣不出去,只愁來不及做。他開始招徒弟,雖然只管飯沒工錢,但是要來學這門手藝的人非常多。沈林根把村裡村外最窮的男女青年收下來,一共五十三個。沈林根管教手藝,老婆張根娣管徒弟吃飯,三年以後,藤器就成了外塘村主打行業。

有一次,沈林根親手製作的一對高品牛角椅被蘇州知府進貢到皇宮裡,道光皇帝對牛角椅讚不絕口,蘇州知府也覺得臉上有光。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地方官員敢在進口藤條上設卡作梗,沒有人刁難,藤器原料就供應充足了,藤器產品就自然而然多起來。為了擴大銷路,外塘人走出香山,先後到蘇州、上海、杭州、無錫等地開藤器店。香山“一根藤”便出名了。

當芊芊藤條遇上蘇州民間傳統藤編手藝,用天然質樸傳承手作之美

楊坡村是香山藤器編制的發源地和主產地,20世紀80年代辦有藤器廠,顧招興作為藤器廠廠長,還帶了十幾個徒弟,那時也是香山藤器最為輝煌的時期,1987年,廠裡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在美國波士頓有了固定客戶群體,廠裡很多款式的產品都被藤器愛好者收藏。而整個香山也呈現出一派生意興隆的場景,大街小巷佈滿藤器工坊,那時候,江浙滬一帶到處都能看到香山藤編工匠的身影。21世紀後,藤器產業逐漸式微,2007年,顧招興終於難抗整個行業的式微,惜別藤器廠,雖然關閉了藤器廠,顧招興並沒有閒著,他還惦記著香山藤器的未來:“祖祖輩輩都做藤器,要是到我這裡一根藤沒有,就對不起祖宗,對不起社會了”。於是,2013年,顧招興為藤編技藝申請了非遺。

在快節奏的今天,顧招興的侄子顧新順作為藤編技藝的非遺傳承人,依舊延續著家族百年傳統技藝的傳承,堅持古法手工制藤。而這件事,他因為“熱愛”堅持了48年。在他看來,只有透過雙手才能賦予藤編器具靈魂。

從小圍在父輩們邊上的他,看著叔叔伯伯們一手拿著挑刀,一手攥著長長的藤條,不停地穿來穿去,但見一根根原本光禿髮黃的藤條,在精雕細琢下,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情愫大抵是那時候開始的。16歲的他真正開始接觸藤編技藝,經過短短2年的學習和歷練,已經能獨挑大樑。“嗜之越篤,技巧越工”,顧新順每天起早貪黑,幾十年如一日,憑著滿腔的熱忱、嫻熟的技藝和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在藤編領域越做越專,越做越精。如今,60餘歲的他依舊兢兢業業,為堅守“非遺”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雙因為常年與藤條“打交道”磨出老繭的手,卻不失靈巧,一出指尖上的舞蹈演罷,一件精美的藤編制品便被呈現在了眼前。是啊,重複與迴圈中連線的是最堅實的力量,這散發著泥土氣息的民間技藝真是令人著迷,叫人不禁沉醉在它獨特的魅力中。

近年來,香山街道還邀請轄區藤編藝人,走進村社群、走進學校,積極開展“學習藤編技藝,傳承工匠精神”等活動,透過帶孩子們近距離、沉浸式體驗藤編技藝的魅力,讓他們更加深入瞭解香山藤編,愛上香山傳統文化。

作者單位:吳中區香山街道文聯媒體選稿編輯:李俊鋒 (新媒體運營師、高階攝影師)

TAG: 藤器沈林根香山藤編金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