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陳世才教授|陳世才旅遊策劃思想分享(十二)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旅遊策劃專家,遊樂、體驗產品設計大師陳世才教授於2022年7月9日晚,於北京家中仙逝,享年86歲。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陳教授是華漢文旅很多人進入旅遊規劃行業的授業恩師,是歷經磨難卻積極樂觀的模範,耄耋高齡卻充滿奇思妙想的老師。華漢旅初立之時,陳世才教授作為華漢旅專家團隊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帶著大家踏勘,親自操刀,用腳步丈量山河,用雙手凝結智慧,參與推動許多地方的旅遊創業發展,提出的許多觀點到現在依然經典,許多方案對地方旅遊發展影響深遠。

悼念陳世才教授|陳世才旅遊策劃思想分享(十二)

他熱心激勵後輩,為華漢文旅學子設立專屬的陳世才基金,鼓勵大家學習向上陳世才雖然離去但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與智慧永不落幕,從今天起華漢文旅將陸續發表陳教授的著作文章,以此懷念陳世才教授!

悼念陳世才教授|陳世才旅遊策劃思想分享(十二)

我國的旅遊業正以強勁的勢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新時期、 新常態下的旅遊業又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急切需要總結經驗、研究規律、、創新理論、指導實戰。旅遊的發展突破了很多陳舊的觀念、傳統的理論和固有的思維方法,因此,對於現代旅遊發展趨勢的探索和思考備受旅遊界的關注。本書就是以旅遊的新概念 新論點 新經驗和新思考等問題,分別進行重點的研究和剖析。

第一篇 旅遊的新概念

旅遊的概念是變化的、發展的,旅遊這種特殊生活方式是發展中的生活方式,不論規模、範圍、內容和性質都在不斷地起著變化。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必須要對旅遊的概念重新認識。

第一章 旅遊概念的重新認識

什麼是旅遊?顧名思義,旅是外出,遊是遊玩,合在一起就是“外出遊玩”。不少中外旅遊界的權威專家和權威機構,都為旅遊下過各種各樣的定義,但概括起來,既簡單又明瞭的解釋就是外出遊玩。

旅遊對於為溫飽而忙碌的人來說,只是一種妄想,旅遊只是既有錢又有閒的少數人的奢侈享受。隨著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社會文明進步,如今的旅遊已經發生了量與質的根本變化。大量的出遊者來自各種不同的背景的普通百姓,他們對旅遊的想法很不相同,所好和欲求更加五花八門,都想在有限的假期內儘量包攬一切旅遊的生活享受。在這種不斷高漲的“旅遊熱”的情勢下,旅遊的舊有概念必然要受到巨大的衝擊。

下面就旅遊規模的發展、旅遊範圍的擴大、旅遊內容的增多和旅遊性質的變化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旅遊概念變化的內涵和實質,重新認知旅遊,為現代旅遊的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的依據。

一、旅遊規模的發展

旅遊的最初概念是個別旅行家的外出活動,與大多數人的生活是不相干的。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下的舊中國,普通老百姓根本沒有條件,也沒有奢望外出旅遊。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騰飛,思想開放,人們想出去看看大千世界的願望漸漸萌生,旅遊也就隨之發展了起來。但這一時期的旅遊概念,大多屬於“到此一遊”的觀光旅遊,滿足於到過多少地方,看過多少景色,有過多少經歷而已。旅遊的規模小、人數少,旅遊的產品也不多,應該說這還只是我國旅遊剛剛起步的階段。

最近十幾年,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地發展,人民生活正快速地奔向小康,與此同時,旅遊也開始成為日常生活的剛性需求。從最近幾年的統計資料來看,每年國內旅遊的人數已超過30億人次,出境旅遊也已超1億人次,2017年國內旅遊人數為50億人次。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國內旅遊市場,因此可以說,我國已真正步入了旅遊大眾化的時代。

旅遊規模的發展,帶動起了全國性的旅遊大開發,促進了旅遊產業的大興旺,引起了出遊人群的大流動。不容置疑,旅遊業在經濟結構中已經躍居極為重要的地位,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但目前的情況是旅遊產品供給依然較為滯後,開發建設不足,總體規劃設計水平還不是很高。因此,必須重新認識旅遊,要用前瞻的目光審視迅速變化著的旅遊態勢,適應現代旅遊的發展潮流。

二、旅遊範圍的擴大

隨著旅遊規模的發展,旅遊所涉及的範圍也在不斷地擴大,最顯著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旅遊地域範圍的擴大。遠端旅遊的距離幾乎沒有了邊界,跨區、跨市、跨省、跨國、跨洲,到處都有旅遊者的足跡,無論是荒原、沙漠,還是極地、海洋,都有旅遊者造訪,甚至太空旅遊也已不再是空談或夢想了。如此寬廣的旅遊範圍,必然會改變以往對旅遊的侷限性認識,代之以現代旅遊的全新概念。

其次是旅遊景點範圍的擴大。由於旅遊的快速發展,原有景點供不應求,甚至人滿為患,這就促使旅遊景點必須數量增多、範圍擴大。從單一的旅遊點,發展到整合諸多景點的旅遊區、旅遊縣、旅遊市、旅遊省,甚至有享譽世界的旅遊國家。除此以外,大量的家庭、村鎮、衚衕或街巷,都以不同的旅遊特色紛紛出現,就像“農家樂”在全國遍地開花似的,面對“大興旅遊”的新情勢,必須對旅遊的概念有清醒的重新認識。

最後是旅遊產業範圍的擴大。旅行社的行業規模、企業數量、經營品種、業務能力等,都會有極大的提升。此外,還必須要有龐大的旅遊配套服務業、資訊業、交通運輸業、旅遊商品製造業和文化藝術行業等。現代旅遊更需要科技及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撐,才能不斷地提升旅遊產品的質量。旅遊的產業鏈將會不斷地延伸,擴大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三、旅遊內容的增多

我國旅遊的初始階段,除了有數的幾處名山大川、名勝古蹟、名人故里外,遊客可選擇的旅遊內容確實不多。所以常常有所謂“下車看廟,上車睡覺”的隨團旅遊,其內容比較枯燥、單調、乏味。然而,到了旅遊大發展的今天,旅遊的內容正在不斷地增多,其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

從出遊的目的分析,有度假旅遊、生態旅遊、蜜月旅遊、家庭旅遊、會議旅遊、商務旅遊、宗教旅遊、科考旅遊、紅色旅遊和健康旅遊等,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外出旅遊目的,都安排了各自不盡相同的旅遊生活內容。近來健康旅遊正在興起,並且十分看好,如養生度假、溫泉療養、健身旅遊等。在日本又興起了“醫療旅行”產業,很受訪日中國遊客的青睞。

旅遊內容之多還體現在出遊的方式上,人們已經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旅遊,喜歡慢慢欣賞,細細品味;樂於親自參與,實踐體驗。因此,除了加入旅行社的組團出遊外,更喜歡不受約束的自助遊和自駕旅遊,房車旅遊也開始時興了起來。更酷的年輕人,玩起了騎腳踏車環遊和徒步旅遊。老年退休人群更熱衷於候鳥式的度假遊。境外遊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出遊方式。中國遊客已成為境外最大、最受歡迎的旅遊群體。

旅遊的目標也多種多樣,有隻去一個景點的點上游,有行程為一條遊線的線上遊,還有逗留在一定地域範圍內,遊遍四周的面上遊。點、線、面的多方位旅遊模式,更加豐富了旅遊內容,給遊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四、旅遊性質的變化

旅遊規模、範圍和內容的擴充套件和變化,也必將會引起旅遊性質的微妙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人們對旅遊的需求會變得越來越強烈,在生活無憂的前提下,誰都不想永遠死守在一地,都會渴望外出旅遊,更多地瞭解外面的世界。因此,旅遊開始成為人類普遍的需求。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教授曾經提出過“需求層次”的理論,把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列為人類需求的五個層次。隨著時代的發展,旅遊必將成為人類的“第六需求”。

其次,越來越多的人群出遊,形成了人類生活中前所未有的人群大流動,異地生活的出遊活動成了極為普遍的社會現象。這時候的旅遊已經由少部分人群的出遊活動,演變成了全社會群體性的廣泛出行活動,旅遊者數量的空前增多,產生了旅遊性質的很大變化,個人或部分人群的旅遊活動,變成了牽動社會整體的社會旅遊。

最後,旅遊的大發展,帶來了社會經濟結構的大變化。第三產業因旅遊而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各行各業也都會隨著旅遊業的迅猛發展而乘勢發展。旅遊的產業鏈很長,並且還在不斷地延伸,不斷地派生出新的與旅遊相關的行業。圍繞旅遊聚集起來的相關行業,組成了一個空前巨大的經濟集團,這就是“旅遊經濟”,它的發展壯大,將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的經濟結構。

五、現代旅遊的社會影響力

當旅遊成為人生的“第六需求”,成為大眾化的生活方式,成為極其廣泛的社會旅遊時,它就會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首先應該指出的是旅遊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由於出遊人數、出遊次數、出遊時間和出遊消費能力都在不斷地增長,全社會的旅遊消費總量必然會相應地快速增加。消費拉動生產,拉動經濟的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將會促進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中國2015年的全年旅遊總收入為5。40萬億元,同比增長15。1%,成為第三產業中的主力。更重要的是旅遊拉動了其他許多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促進了就業率的不斷增長,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力。

同時,日益增長的大眾旅遊規模,也將會帶來文化的大普及。不同的旅遊地、不同的旅遊景點,都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眾多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旅遊產品,讓遊客在愉快的旅程中獲得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包括歷史、地理、民族、宗教、自然和現代科技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和科普知識。旅遊讓人們見多識廣,無形中提升了人們的文化素養。

大批遊客的跨區域、跨國界旅遊,又將是不同地區和民族間的文化大交流;旅遊升級版的打造,又將會促進旅遊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緊密融合,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掀起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繁榮。

綜上所述,可以清晰地看出旅遊對於社會文化的重要影響力。大眾旅遊產生的文化大普及、大交流和大繁榮,不但在國內具有深刻的影響,同時,由於出境旅遊的國人越來越多,與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隨之增多,民間文化交流、增進相互瞭解、發展彼此友誼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出境旅遊人數的增多,給旅遊地國家的旅遊經濟收入帶來大幅度的增長。特別是我國出境遊的旅客購物慾望高、購買力強,因此在國外備受商家歡迎,甚至帶來了“旅遊外交”“經濟外交”等更為深刻的影響。

毋庸置疑,現代旅遊將對社會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六、注意旅遊開發中的某些負面影響

旅遊業的發展急需改變旅遊產品不足、旅遊發展滯後的供不應求局面。需要有更多的旅遊景點、度假勝地、主題公園和休閒娛樂場所。需要加快旅遊開發的速度,加大旅遊開發的力度,順應旅遊市場不斷擴充套件的要求。但是,旅遊開發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過度開發和無序開發等弊病,對社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過度開發

過度開發就是超過環境承受能力的破壞性開發。人類的文明史告訴我們,所有經濟、文化和科技等領域的發展,都給人類文明進步和生活舒適享受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但同時也對自然資源和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所以,開發和保護之間的矛盾是始終存在的。求得兩者之間的統一是人們始終追求的目標。要留住青山綠水、藍天白雲;要保持鳥語花香、禽獸繁衍;要保住人類賴以生存的耕地、森林、海洋和湖泊資源。從旅遊角度來看,生態環境應該是旅遊的“第一賣點”。任何旅遊專案,丟掉了美好的生態環境,也就是丟掉了專案最大的開發價值,可謂“綠水青山勝過金山銀山”。因此,適度開發、愛護環境和節約資源,應該是旅遊開發中必須時刻警覺的首要問題。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正在全面推動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最佳化、加快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促進資源節約迴圈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與此同時,還要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並且把生態文明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採取多措並舉、多管齊下,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

旅遊開發更應該遵循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要求,不但要在開發中充分保護生態環境,還應力求做到實現環境的最佳化和美化,為美麗中國和綠色家園畫上精彩的一筆。

(二)無序開發

無序開發是當前比較普遍的嚴重問題,它對於旅遊發展和社會生活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無序開發的弊病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馬鞍式的弊病

旅遊景區的早期開發,無論在中國或外國,大多數都經歷過無序開發造成的“馬鞍形現象”。什麼是馬鞍形現象呢?在旅遊資源價值較好的地區,旅遊開發商一哄而上,形成了旅遊專案大幹快上的發展期。但是,由於一開始缺少科學的整體規劃,或是由於規劃滯後,或是由於規劃多變和規劃執行不力,造成了旅遊開發缺乏指導、缺乏管理的無序開發狀態,由此帶來了低層次和趨同化等一連串的問題,不但旅遊開發的效益不能持久,甚至對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旅遊專案也日漸進入了衰敗期。經歷了發展和衰敗之後,人們重新審視主觀設想、盲目投資,違反旅遊業科學發展規律的嚴重後果,開始重視科學規劃、嚴格管理、資源整合和合理利用;注意統籌兼顧、協調組織、依法行事和積極推進;在開發建設中,強調提高起點、打造特色、服務配套、確保效益。以較為理性的思維面對新一輪的旅遊開發,進入了重振旅遊的振興期。國外不少著名的旅遊勝地也有經歷過“發展—衰敗—重振”的曲折過程,用筆畫出來是一個馬鞍的圖形。

就我國目前多數地區的旅遊開發情況來看,基本上處於開始起步的發展期,還不是衰敗後的重振期。不過,如果從一開始就有清醒的認識,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旅遊開發,那麼,就可以避免許多彎路,減少許多損失。

2.雷同化的弊病

雷同化的弊病在我國的旅遊開發專案中比比皆是,這種現象深刻地反映了旅遊行業創新意識淡薄、創新設計乏力的現狀。千篇一律的專案、千城一面的市容,令人感到乏味和厭倦。人們總是希望接受新的東西,看沒有看過的,玩沒有玩過的。因此,必須求新、求變、求奇特,要知道獵奇是遊客的普遍心理。即使是一般的旅遊觀光,人們也總喜歡選擇去沒有去過的地方遊覽觀賞。再好玩的娛樂專案也會有玩膩了的時候。所以,我們常常要求旅遊專案能給人以新鮮感、陌生感或奇特感;要做出獨特性、差異性和有創造性的旅遊產品來。旅遊策劃的任務就是要打造特色,拒絕抄襲和複製。任憑雷同化弊病的蔓延會嚴重地侵蝕旅遊事業,甚至毀掉許多寶貴的旅遊資源。

避免旅遊開發專案的雷同化弊病,必須從旅遊規劃設計開始重視。要以創新的理念和創新的策劃設計,為景區打造特色,有了特點,才有可能形成亮點,變為熱點,才有可能成為最好的賣點。甚至可以說“不怕有缺點,只怕沒特點”。今後的旅遊必須強調文化創意產業與旅遊業的結合,才能創造出藝術水平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高的旅遊產品,提升旅遊品質,不斷湧現出中國旅遊的升級版。

3.功利性的弊病

旅遊開發中功利性的弊病也是屢見不鮮,無論是旅遊專案的規劃單位、投資商或是旅遊管理部門,都有因急功近利而損害旅遊發展的現象,甚至帶來許多無法彌補的損失。

一是有些規劃設計單位,錯誤地以“商業化的態度,工業化的運作方式”對待極具創造性的設計,把本應精雕細刻、潛心創意設計的策劃,變成了一宗只求獲利的商品交易,忘記了旅遊規劃工作者應有的社會責任:旅遊開發要避免帶來生態環境的破壞;旅遊開發要保護群眾的切身利益和長遠的經濟社會效益;旅遊開發要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遺產,不要留下許多令人痛心的遺憾。旅遊開發要保證投資者的利益,但不能因此而違反國家政策,損害群眾的長遠利益。不要借旅遊開發的名義幫助開發商圈地;不要出主意“打擦邊球”,違規建設明令禁止的高爾夫球場;不要因旅遊開發損壞文物古蹟和寶貴的歷史遺存;不要為旅遊開發設計出品位低、質量次、安全差、雷同化的低劣專案。如此等等,都是旅遊規劃人員必須清醒認識的社會責任。

二是有些缺乏遠見的開發商,盲目追風,照搬照抄認為有利可圖的旅遊專案,造成旅遊開發專案的大量翻版複製;或是以圈地為目的,把投資旅遊開發專案作為幌子,白白浪費了寶貴的土地資源;或是在旅遊開發中建賓館、造別墅,注重旅遊地產,偏廢旅遊專案;或是片面追求面向高階人群、脫離大眾旅遊的需求;或是隻顧眼前獲利,急於推出粗製濫造、低劣庸俗的旅遊開發專案,損害了旅遊的整體形象。

三是有些失職的旅遊管理部門,為了政績,為了吸引開發商,不惜降低門檻,放鬆了對旅遊開發專案的審查;也有因好大喜功而不顧群眾利益和國家的寶貴資源,大拆大建地搞旅遊開發,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還有因地方各級旅遊規劃的管控缺失,致使破壞生態環境、損失寶貴資源、侵犯群眾利益、影響科學發展等現象時有發生。

凡此種種,都告訴我們在熱衷於旅遊開發的同時,務必清醒地防止各種負面影響,讓旅遊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順利進行。我國地域遼闊、山川秀美,具有多樣化的生態環境,有豐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悠久的歷史和多彩的人文資源。這一切都為旅遊開發提供了無數個各具特色的主題。各省、各市、各縣都可以根據各自的資源特點,規劃打造個性化的旅遊品牌,勾畫出旅遊縣、旅遊市或旅遊省的宏偉藍圖。從頂層設計開始,制定出旅遊強國的發展目標,因地制宜地層層落實到各地的規劃中去,為美麗中國繪製出更加壯麗的畫卷。

TAG: 旅遊開發發展出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