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24個地名得名起源,有你的村子嗎?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安化人,你瞭解安化嗎?對於安化某些地名,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安化這24個地名得名起源。

安化24個地名得名起源,有你的村子嗎?

1。大福坪: 原稱打虎坪,因此地曾打過一隻老虎。後因交通發展,成為新化與安化通益陽的要道,在此打中伙的多。稱打夥坪。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建一橫跨沂溪河的四拱長24丈寬2.7丈高2.8丈越七載竣工的大石橋時,人們嚮往幸福,命名大福橋,此地亦改為大福坪。

2。樂安橋 :清里人李樂安為主建一橫跨洢水上游的樂安橋。橋以主修者命名。

3。浮青鋪:“安化有浮青山,遠望如浮”。宋畢田有詩:”山色有無青欲浮”而得名。

4。潺溪坪 :據傳鄧姓祖先從江西遷來,先到奎溪坪,龔姓已插標,後又到幾處地方,均已有人,只好暫居此地,藉以棲身,就稱暫棲坪。後雅化稱潺溪坪。

5。十八渡:歷為安化至漵浦要道,從煙溪(老煙溪現叫新碼頭)至此山勢逶迤曲折須過渡(過河)十八次得名。

6。龍眼:在南金境內。境內左為將軍水,右為金雞坑水,中間山詠蜿蜒起伏如龍,村落正建在龍頭上。左有龍眼塘(在橋下現已淹),右有垸子裡井泉水,形似龍眼因而得名。

7。雙龍:因境內東北部有個抱龍村,西南部有個臥龍村,各取“龍”字命名雙龍。

8。將軍:,因境內有一獨石,高17米,似人形,冠劍儼然,名將軍巖,以此而德名。

9。黃沙坪:據說宋朝期間,此地僅有幾戶人家居住,後因茶業發達,將一個黃沙坡和烏刺蓬,逐年開發成為一個小集鎮,起名黃沙坪。

10。文溪:因有小溪從東向西橫流境內入大酉溪。後因偕音而名文溪。相傳境內文人輩出,同一時期考上9個秀才,人們譽稱為文溪。

11。中砥:據傳為一蘭田,二河丘,三中砥。人口800人。境內辰山是我縣天然屏障,猶如中流砥柱,故起名中砥。

12。木子:因為在160多年前,此處河堤上曾生長一株高大的木子樹,幹圍4米,春夏秋三季茂密蔥綠,一到冬季成為一片火紅,樹後有一山坳,故稱木子坳,公社以木子命名。

13。沙灣村:境內有清兵部尚書兩江總督陶澍墓、沙灣電站、沙灣苗圃。資水從文閣灘東流直下至南面拐彎北向成直角狀淤沙成堆得名。

14。上馬:元朝末年,此地有個武將李煥文,後封萬戶侯。當他每次進京或返里時,總在離家不遠的一個坳上,上馬或下馬。後來鄉人稱此地為上馬坳而得此名。

15。敷溪:因此地附近有一孵灘,並稱此地為孵溪,後轉稱敷溪。

16。山口:舊稱三口,其含義有三:一是因附近有霧泉井、江家井、金井三口泉井;二是因地處洢水、大溪及溫溪三水匯合處;三是以地處關公山(北),高家排(西),大界山(南)三山之間得名。後轉稱山口。

17。雲臺山 :主峰海拔978.9米,周圍2000畝,獨峰挺拔,尖削如筆,高聳入雲,取云為臺子山為梯之意命名。

18。長塘:因境內有一塘長300米,深2米,故名長塘。

19。大榮:因沂溪在此經過,淤積成大片沙洲坪,人口稠密,曾兩次火災,燒成一片焦土,稱大坪裡。里人認為不吉利,改稱大榮。

20。黃花溪:則因溪邊曾產野黃花多而得名

21。木孔:以昔日森林茂密,古木參天而得名

22。古樓:境內建新村有一座建於清代的寶塔型古樓(已毀)而得名。

23。長樂:是以李姓長樂公名字,其子孫繁衍遍及境內,故以長樂命名。

24。東山:因地處老縣城(梅城)東部山區成區而得名。

安化的老鄉們文章看完了,不要著急走,歡迎給六六點贊、評論~

TAG: 安化得名境內木子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