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銅協作丨常平組團喚醒玉屏“沉睡”資產

作者:葛永智

莞銅協作丨常平組團喚醒玉屏“沉睡”資產

4月6日,玉屏侗族自治縣朱家場鎮混寨村,行人和車輛絡繹不絕的景象以及田園如歌般的自然風光都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更讓人驚喜的是,見證了當地歷史變遷,近幾年來利用率低下的村小舊址逐漸換了模樣。

莞銅協作丨常平組團喚醒玉屏“沉睡”資產

混寨村姚祖告 攝

“不久後,這裡將變成集吃、住、玩、農產品展示的農旅融合景區。”村小學舊址上爭分奪秒的挖機、運輸車、裝修工人,把村黨支部書記楊瑛的思緒拉回到當年。

坐落在混寨河畔的村小學,前身是一所私塾,歷史悠久,學校左邊有一株銀杏樹,有620年樹齡,如今還生機勃勃。學校1953年改為小學,1976年開始辦過7屆初中。可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混寨村年輕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多數學生轉往城鎮就讀,銀杏樹下只有稀稀落落的身影。

2019年,混寨村小學轉變成幼教點。“兩層共576平方米的教學樓,三層宿舍樓,每年僅有十幾名學生。”楊瑛回憶,資源利用率越來越低,有的教室積滿了灰塵。

不能讓未使用的教室“沉睡”下去,如何把閒置資產轉化為村裡的財富,並惠及村民,這個問題成為壓在楊瑛和混寨村支兩委心頭的一塊“石頭”。

轉機出現在2021年,搭乘東莞常平組團和玉屏侗族自治縣東西部協作的東風,“東西部協作示範村試點建設村”專案落地混寨村,鄉村旅遊產業由此而生。

村集體會議召開後,村小學與新修建的村活動室互換,宿舍樓重新裝修成村活動室,教學樓打造為涵蓋旅社、食堂、書屋、快遞、展廳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稻田文化綜合體。

“沉睡”資產重獲新生。楊瑛介紹,藉助1000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目前混寨村完成了沿河觀光步道、觀光亭等基礎設施建設,接下來還將利用閒置房產打造村史館、一粒米大自然展廳、田園文化牆、侗家手工坊等,吸引城市居民來鄉村旅遊。

在朱家場鎮謝橋村,一場盤活農村閒置房產、讓資源變資產的行動也在進行。

“裝修已進入掃尾階段,即將投入運營。”謝橋村黨支部副書記夏文珍介紹,這裡原來的老舊房子無人打理,院落雜草叢生,影響村容村貌。在東西部協作專案的支援下,舊宅成了民宿,還打造了農耕生活體驗田園。

編:夏琅 校:季佩佩楊可佳 審:趙林 姚磊

TAG: 混寨村楊瑛東西部協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