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遊學|匯通天下,當從瞭解晉商之家始

前言

山西,表裡山河,錦繡之地,是華夏文明發祥的最早起源地,人傑地靈,古韻悠遠,從人類起源到黃河變遷;從民族融合到長城綿延;從古建之光到晉商之路;從紅色之火到非遺精粹,山西囊括了人類歷史發展的精華,正所謂遊山西就是讀歷史。遊學山西,一起走近山西,走進山西。

山西文博會每週二推出【文博遊學】欄目,推介文博遊學線路,詳解山西精粹文化,一起暢遊山西大地。

明清時期,晉商已發展成為中國商幫之首。如今,昔日的創業者們早已消失在浩渺的歷史星河中,但晉商遺蹟隨處可見,尤以晉商大院最為有名。駐足其間,人們可以看出昔日主人的富甲一方,也能探尋到晉商稱雄商界數百年的精神。我們選取了晉中地區的幾座晉商大院,一起感受“匯通天下”的晉商往昔。

推薦路線:榆次老城——常家莊園——喬家大院——平遙古城——王家大院

榆次老城:以古建藝術為載體的中國城市、政治、宗教、商業和民居文化的集結地。

常家莊園:集南北風格之大成,融院落園林於一體,堪稱是中華民居之典範。

喬家大院:屋與屋銜接,院與院相連,一磚一瓦,一木一石體現精湛的建築技藝,集中體現我國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獨特風格的宏偉建築群體。

平遙古城:你只要到古城,便可一覽數百年前的中國華爾街誕生地,領略中國儲存最完整的古城風采。

王家大院:比紫禁城還大,被稱為“王家歸來不看院”,清代民居建築集大成者,歷時300餘年修建而成。

第一站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的牌坊,這座老城是2002年開始搶救性修復的,2004年竣工

圖文來源:山西榆次老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榆次,春秋時期稱為塗水、魏榆,戰國時期改稱榆次,隸屬太原郡。是遊覽晉商文化走廊的最佳起點。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榆次老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

榆次城隍廟

圖文來源:山西榆次老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城隍廟內的玄鑑樓被世界文化遺址基金會公佈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100處建築之一

圖文來源:山西榆次老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綠色的琉璃瓦,屋頂裝飾得色彩斑斕,都是最傳統的中國風格

圖文來源:山西榆次老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位於城隍廟西側的西花園小巧玲瓏,佈局得體

圖文來源:山西榆次老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榆次城隍廟,是國內儲存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會公佈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築之一。

榆次縣衙

榆次縣衙

榆次縣衙大量的楹聯,流傳盛廣,:“為政戒貪,貪利貪,貪名亦貪,勿務聲華忘政本;養廉唯儉,儉己儉,儉人非儉,還須克己守廉正”

圖文來源:山西榆次老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從西花園走出來,東大街上一座牌坊十分顯眼,這裡就是有著“三晉第一署”之稱的榆次縣衙。縣衙得以奇蹟般地儲存,成為封建社會縣級衙門珍貴的歷史活標本,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榆次縣衙佔地2萬平方米,始建於宋朝,5堂26個院落。比之熱鬧非凡的平遙縣衙,榆次縣衙算得上清靜異常。

欞星門是文廟的大門,始建於宋真宋成平二年(公元999年)

榆次文廟

圖文來源:山西榆次老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榆次古城中還有一處有名的老式建築是文廟,榆次的文廟被稱為是可以和曲阜文廟相媲美的文廟建築。文廟中主要建築為影壁、石牌樓、大成殿、明倫堂等。廟中供奉著聖人孔子,且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時都會舉辦大型的法會活動。

文廟的旁邊就是鳳鳴書院,是榆次的最高學府

鳳鳴書院佔地2700平方米,其中佈局分明,水色俱佳,是一處十分適合講學和修養的好地方。

榆次老城中的一樓、一閣、一磚、一瓦,都折射出千年老城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如果說山西古建築是古建築的一座寶庫,那麼榆次老城便是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集宋、元、明、清、民國各期的建築風格於一體,在晉商文化土壤的孕育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古建築群。

第二站

常家莊園

常家莊園

圖文來源:山西榆次常家莊園官網

山西榆次常氏家族,以財取天下之報負,逐利四海之氣概,制茗於武夷山,扎莊於恰克圖,拓開萬里茶路,經銷蒙俄北歐,綿延二百餘年,遂成富甲海內之晉商巨賈,中國對俄貿易之第一世家。

常氏在商儒互長,商業日益興起之際的明末清初,開始了在車輞故里的宅第修建。九世常萬玘、常萬達兄弟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於乾隆年間開始大規模的興修宅院,隨之常家宅第建築也進入了鼎盛時期,萬玘由南向北,建成一條街,俗稱西街;萬達在村北購置土地,建起一條街,俗稱后街。遂有常家兩條街之稱。經之後近二百年的完善,這兩條街,深宅大院百餘處房屋四千餘間,樓房五十餘幢,佔地面積六十萬平方米。熔儒家秩序與道家浪漫於一爐,集北方厚重與南方靈秀於一體,鬼斧神工,造化天成,空靈飄逸,文雅脫俗,雕飾精美,意蘊博大,莊園主人曾自豪地稱之為八可莊園:可居、可讀、可修、可思、可賞、可遊、可悅、可詠。

常氏家族擁有中國民居中最大的書院,名為“石芸軒書院”。

“石芸軒法帖”

圖文來源:山西榆次常家莊園官網

石雲軒位於北常后街中端,為園林式建築,又是常家呤詩作畫、陶冶情操和培養族中子第的書廊學府。書院由東、西兩院和正面主樓三大部分組成,雖分為三院。整體上卻連為一體。前院由四亭三廊組成,東廊為“聽雨樓法帖”、西廊為“常氏貴墨法帖”、正面廊為“石芸軒法帖”,皆是中國書法藝術之珍品。石芸軒法帖後有御筆亭四十四帝后帖,均具有極高的藝術品位和文物價值。書院正面的主體建築,為七開間兩層“聽雨樓”,取李商隱“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是當年常家子弟呤詩作畫,研讀史書的場所。

貴和堂

中國民居最大的繡樓典雅華貴

圖文來源:山西榆次常家莊園官網

貴和堂為常萬達次子常懷玗的兒子常秉郡居住的宅院。常秉郡,生於乾隆四十二年(1778),出生時正是其祖父年至花甲、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按照常萬達公為其孫子(十秉)各建一堂並親自起堂名的家族傳聞,貴和堂老宅應建於乾隆末期。所以,貴和堂屬於北常的十大老宅之一。大概是由於秉郡出生時,正逢祖父六十花甲,因此賜其一個“貴”字,得名為貴和堂。

靜園

圖文來源:山西榆次常家莊園官網

常家莊園後花園—靜園,被稱做中國北派最大的私家園林!此園既被山湖水系連為一片,卻又園中有園,大中有小,小中有大,遠近高低,自然成趣。

靜園佔地8萬餘平米,包含主園區和杏園、獅園、可園、遐園,園中處處體現“靜”字特色,靜中又有動,亭臺樓閣、花園通道間點綴以小溪碧波,而且隨處可見的格言警句、磚雕影壁、花木雕刻無不蘊含著主人對高雅藝術的偏愛,常家園林彙集南北園林之大成,既展現了北派園林之豪放,又飄逸著南方園林之妖美,被譽為“北國民居第一園”。

常氏祠堂

圖文來源:山西榆次常家莊園官網

這裡有中國最大的北派私家園林、最大的民間祠堂、最大的家族書院、最大的藏書樓、最大的小姐繡樓、最精美的磚、木、石雕,最典型的漢紋錦彩繪。最豐富的私家藏帖和家族書畫珍品。可謂華夏民居大觀園,傳統文化全景圖。

第三站

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

圖片來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喬家大院全稱山西祁縣喬家大院民俗博物館,是一座彙集晉商曆史風貌,反映明清時代特色的民居精品。景區形成新的旅遊格局:“四堂一園”,總佔地面積為24000餘平方米,即在中堂、德興堂、寧守堂、保元堂及花園,全面展現喬家大院悠久的歷史風貌、典雅的建築風格、精湛的雕刻藝術、純樸的民俗民風。

喬家大院

圖片來源: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喬氏“在中堂”,是清朝聞名海內外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院。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有200多年的歷史,儲存完整,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全院佔地面積10642平方米,共有6座大院,20進小院,313間房屋,呈雙“喜”字型,是一座全封閉城堡式建築體。屋與屋銜接,院與院相連, 一磚一瓦,一木一石都體現了精湛的建築技藝,是一座集中體現我國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獨特風格的宏偉建築群體,具有很高的建築美學和居住民俗研究價值,被專家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1985年祁縣人民政府利用喬家大院館址設立了祁縣民俗博物館,1986年對外開放。

富貴的喬家是由一個孤兒靠著賣豆腐燒餅起家,商號“復盛公”,遍及包頭、北京、天津、太原。喬家乃至晉商的傳奇故事曾引無數人折服,傳奇的晉商文化內涵與建築藝術完美融合在一起。

第四站

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

圖片來源:山西省文物局官網

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儲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民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平遙古城城牆

圖片來源:平遙縣人民政府網站-走進平遙

平遙古城是儲存完整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古代城市的原型。古城池總面積2。25平方千米,至今還居住著4。2萬城市居民,基本保持著明清時期(公元1368—1911年)的歷史風貌。

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782年),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221年中國實行“郡縣制”以來,平遙一直是作為“縣治”的所在地,延續至今。這是中國最基層的一級城市。現在儲存的古城牆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時的原狀,城內現存六大寺廟建築群和縣衙署、市樓等歷代古建築均是原來的實物。城內有大小街巷100多條,還是原來的歷史形態,街道兩旁的商業店鋪基本上是17-19世紀的建築。城內有3797處傳統民居,其中400多處儲存價值較高,地方風貌獨特。

平遙市樓

市樓位於平遙古城南大街,貫通南大街南北。始建年代不詳。

圖文來源:平遙縣人民政府網站-走進平遙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重修。清乾隆、嘉慶、道光、同治、光緒、宣統年間曾有補葺。市樓東南腳下有井一眼,世傳“井內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樓”。清以“市樓金井”列為平遙十二景之一。

日昇昌票號是中國第一家票號。

圖文來源:平遙縣人民政府網站-走進平遙

日升昌票號的前身為“西裕成”顏料行,清道光三年(1823),經理雷履泰、東家李大全將“西裕成”顏料行改為專營銀兩匯兌和存放款業務的票號,取名“日昇昌”,總號設在“西裕成”顏料莊的斜對面(即今“日昇昌票號舊址”),並在全國各地設分號,其業務涉及各行各業,享有“京都日昇昌匯通天下”之譽。到光緒年間達到高峰,生意走向海外,辛亥革命初走向衰亡。

平遙縣衙

始建於北魏,定型於元明清,儲存下來最早的建築建於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圖片來源:山西省文物局

文字來源:百度百科

平遙縣衙作為中國現有儲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縣衙。縣衙整個建築群主從有序,錯落有致,結構合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禪蒞臨縣衙考察時欣然提詞:“平遙縣衙古衙之最”。

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平遙古城內城隍廟街路北,坐北向南,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重修。清同治時續修。

城隍廟現存規模完整,前後三進院落,中軸線上建有牌樓、山門、戲樓、獻殿、正殿、寢宮,東西配殿由六曹府、土地祠等組成。在城隍廟的左右兩側分別配置有灶君廟和財神廟,廟貌宏敞,佈局奇特,是古代官署建築與寺廟建築風格相融合的建築群體,是研究平遙古城建置佈局、道教發展以及民俗風情的珍貴的實物遺存。

平遙古城在19世紀的中後期,是金融業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是當代最有影響的票號總部所在地和金融業總部所在地和金融業總部機構最集中的地方。一度曾經操縱和控制了中國的近代金融業。平遙古城在票號興盛的100多年時間中,對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第五站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靈石縣靜升鎮,總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是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時300多年修建而成的庭院古建築,堪稱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的藝術博物館。

王家大院的建築格局,繼承了中國西周時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既提供了對外交往的足夠空間,又滿足了內在私密氛圍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貴賤有等,上下長幼有序,內外男女有別,且起居功能一應俱全,充分體現了官宦門第的威嚴和宗法禮制的規整。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築群

圖片來源:晉中市人民政府官網

由靜升王氏十七世孫王汝聰、王汝成兄弟倆修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至嘉慶十六年(1811年),面積達19572平方米。

文字來源:百度百科

王家大院所有建築嚴格按照封建等級制度建造,院內雕藝精湛的磚、木、石三雕裝飾品,題材繁多、內容豐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獨特的治家理念。

紅門堡建築群建於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總面積25000平方米。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紅門建築群整座建築依山而建,從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組成,左右對稱,中間主巷道與三條橫巷,組成一個規整的王字。29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結構和裝飾上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設立於紅門堡的中華王氏博物館、力群美術館。

王家大院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有人說過,在王家大院,“王是一個姓,姓是半個國,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王家大院的建築,有著“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而不貴纖巧爛熳”的特徵。凝結著自然質樸、清新典雅、明麗簡潔的鄉土氣息。漫步在王家大院中,充分感受封建時代豪門大家的雄壯氣魄。

圖文來源:山西榆次老城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山西榆次常家莊園官網

山西文博會綜合整理

平遙縣人民政府網站

山西省文物局

晉中市人民政府網站

百度百科

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榆次平遙山西常家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