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唐健/攝

成都龍泉山呈東北-西南走向,雖屬低山,但分界的意義很重要。地理上,龍泉山是川中丘陵與川西平原的分界,蘇啟元《過山泉鋪》詩有“立馬萬峰頂上望,青蒼無際好江山”的讚歎。氣候上,它是內江氣候區與川西氣候區的分界,太平洋暖溼氣流緩慢西移時,容易在龍泉山東側出現雲海,氣流翻過龍泉山時,則在西側形成雲瀑。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vid”:“z3331y7vh6q”,“img”:“http://puui。qpic。cn/vpic/0/z3331y7vh6q。png/0”,“desc”:“”})

▲劉斌/攝

通道概念上,在東西方向上,是自古以來形成的驛道、商道等古道,以及沱江、岷江的水路通道;而在南北方向上,龍泉山還是入川猛禽南北遷徙的大通道,存在的時間應該跟地形和氣候形成一樣久遠。

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vid”:“i3331njxspn”,“img”:“http://puui。qpic。cn/vpic/0/i3331njxspn。png/0”,“desc”:“”})

▲嘉楠/攝

春季,南方的大型候鳥,主要從東南亞地區,經中南半島、雲貴高原入川,然後沿龍泉山往北飛。秋季,從西伯利亞、蒙古、中國東北南遷的候鳥,有一部分會經自秦嶺入川后,沿龍泉山往東南亞飛。經觀鳥人士跟蹤給候鳥戴的腳環和在翅膀上安裝的太陽能GPS追蹤器,發現這些候鳥最遠能到澳大利亞和非洲越冬。

▲鄧小峰/攝

萬物有靈,猛禽非常會認路,在南北遷徙時要選擇安全、省時省力、方便中途休息和補給的線路。龍泉山南北綿延的山峰,串聯起來就是行進路線,途中最大的標誌就是長松山。長松山南北兩側各有一處埡口,埡口處的氣流足以幫助猛禽盤旋上升,輕鬆越過龍泉山的最高峰。沒有經驗的猛禽偶爾會貪圖平壩上有水有食物,一旦沒有氣流,就會掉下來,要等起風時才能飛走。

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草原雕 資料圖

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猛禽 嘉楠/攝

長松山北側的周家樑子視野開闊,是猛禽離地面最近的地點,加之盤旋停留,因此成為觀賞猛禽遷徙的最佳地點,每年春秋兩季,每次持續一到兩個月。成都觀鳥協會猛禽小組連續幾年春秋季都在此駐守,掌握了很多規律和資料。

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蒼鷺 嘉楠/攝

▲紅嘴藍鵲 嘉楠/攝

根據成都觀鳥協會猛禽小組的觀測報告,2020年春季,共記錄到鷹形目21種和隼形目5種,其中數量最大的前三種依然是普通鵟、鳳頭蜂鷹和雀鷹,分別為3229、990和318只。

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觀鳥愛好者正在等待猛禽 資料圖

龍泉山上空還出現了“鷹河”,短短2個小時內觀測到246只猛禽,它們浩浩蕩蕩遷徙而過的景象十分壯觀。

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雀鷹 資料圖

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褐冠鵑隼 資料圖

龍泉山可以觀賞到的猛禽種類很多,包括鶚、禿鷲、灰臉鵟鷹、草原雕、蛇雕、短趾雕、烏雕、黑鳶、靴隼雕、白腹隼雕、遊隼、阿穆爾隼、褐冠鵑隼、松雀鷹等。這些捕食性鳥類,或以蛇、蛙為生,或以小型獸類為餐,也有的捕食昆蟲。隨著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森林覆蓋率不斷提升,為它們遷徙提供了良好的補給環境,方便它們停下來休息和捕食。

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紅隼 鄒滔/攝

除了觀測那些匆匆過客,監測隊員還發現了本地的“住客”。長松山周家樑子監測點有一對紅隼常住此地,並不遷徙,隊員們給它們取名“村長”,而在長松山雷達站附近活動的鳳頭鷹夫婦,則被親切地叫為“站長”。紅隼的領土意識比較強,經常出來觀察監測隊員,或懸停,或捕食,或站在電線上發呆,彷彿視察領地。

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鄧小峰/攝

古人詩云:“萬里長空結隊行, 青山綠水寄衷情。南來北往志堅定, 暴雨狂風心不驚。”

龍泉山成為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正是近年來龍泉山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的體現。

主編:白龍祥

副主編:鄧晴風

編輯:王景

文字:胡開全

生態龍泉山:多類猛禽遷徙的補給地

TAG: 龍泉山猛禽遷徙嘉楠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