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耕文化:千年文明的守望與傳承

山西農耕文化:千年文明的守望與傳承

張雲

轉載▼

標籤:雜談

分類:

4月13日,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家住太原的餘小靜女士自駕車去了一趟榆次後溝古村,由於非常時期遊客不是太多,卻能更多地體會到悠閒中的靜謐。回來後,在朋友圈裡分享了一大堆出遊體會,層窯疊院、祠堂、黃土嶺、石板路、吊橋院……學歷史專業的小余出遊喜歡選擇遊覽名勝古蹟,她覺得古老文化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係和當時的生態環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等特殊時期過去,我要遊遍山西的名勝古蹟。”小余憧憬道。

五千年中國文明看山西。在山西不僅可以看山看水看廟、看大宅大院,還可以看古色古香散發著濃郁書香味的小鎮、保留千年農耕文化的鄉村。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推進,留住鄉愁情懷,守望心靈家園,成為社會共識和時代呼聲。因而,我們更應該深入挖掘農耕文化的根與魂,深刻闡釋其時代賦予的精神文化價值。

一個古村落的當代傳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掘井而飲,耕田做食”,品味著這些古老的歌謠,我們彷彿看到一幅綿延千年的農耕文明演變圖景。在城市文明、工業文明快速發展的當代,古老的農耕文明並沒有過時,反而愈發彰顯出獨到的價值和無窮的魅力。

在太行腹地、陽曲山下、清漳河畔,棲息著一個美麗靈秀的小山村——和順縣許村。經典的牛郎織女傳說,正是源於許村一帶。許村在春秋戰國時已經建村,村裡至今仍保留了較為完整的“明清一條街”建築,古街、古屋、戲臺、古井、古廟相輔相承,凸顯了悠久的文化歷史。

許村是個浪漫和神奇的古村,也是個文藝濃厚的山村,自1998年張藝謀導演在這裡創作了電影《老井》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從2011年舉辦了許村國際文藝公社藝術節後每兩年舉辦一屆,使這個有深厚歷史印跡和濃郁文化底蘊的山村開始散發出絢麗的色彩,博得了世界各國人士的眼球。

在這裡,古老與現代的融洽,傳統與藝術的碰撞,東方與西方的結合,使古老山村煥發出無窮的活力,村裡老房裝修成時尚的酒吧畫室,牆壁塗鴉立意新奇,老件打磨換新裝,舊農具使人忍不住觸景生情,被歲月拋棄的物件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村民魏煥錄在許村經營著一家名叫“勝利超市”的便利店,“我這個店是第一屆文化節開幕那年開的。沾文化節的光,文化節的時候收入至少比平時翻一番。”

如今,許村已成為澳大利亞藝術基金會、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繪畫室、臺灣大學鄉村研究所、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國內外十多家機構的創作寫生基地。

鄉愁濃郁的農耕文化經典

後溝,一個樸實而又直白的村名。

被著名學者馮驥才譽為“全國唯一古村落農耕文化遺產取樣地”,在這片黃土地上和古老村落裡,孕育著一種活力,一種期望……

是什麼原因讓這個不足百戶的小山村如此誘人?是這裡自然環境和明清遺址,是山村古宅那充滿智慧的排水系統,是那雕刻的古建,老樹和村民臉上的往來過去,是那尚未被塵囂汙染的淳樸民風。

後溝古村濃縮了黃土旱塬農耕文明的傳統經典,儲存了中國北方漢民族自給自足的傳統文明。民居建築為典型的黃土高原土穴窯居,形成了後溝村渾然天成的獨特風景。漫步村中處處感受著一遠古的文化氣息。沉睡的古村,如今重振精神,在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今天,後溝古村向世人展示自己古風依存的過去,獨特的自然環境及靜謐的山莊風情給了遊客一個心靈探索和情感釋放的好去處。

一個僅有75戶人家的小村落,村民自己種了糧食、蔬菜,在本村的磨坊磨成面,在碾子上把谷碾成米,有油坊把油料軋成油,有村裡自制的豆腐、老陳醋、燒酒……一幅“男耕女織,夫唱婦隨”“20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的古老和諧畫面展現在面前。

近年來,後溝村以烏金山旅遊專線為中心軸,貫穿起全村綜合服務區、現代農業體驗區、自然生態保護區,實現了休閒旅遊與生態農業良性互動。

千年的農耕文化在此得以傳承和弘揚,在這裡,不僅讓我們看到遠去的鄉村農耕記憶,也看到了美麗鄉村的振興。

山西農耕文化:千年文明的守望與傳承

始終如一的守護與傳承

在高平市神農鎮莊裡村南,穿過刻著“炎帝陵”三個大字的黃砂岩牌坊,沿著寬闊的朝聖大道,拾12個梯段的天梯而上,一組浸透著濃郁晉東南傳統祭祀建築手法的宋式建築群巍然屹立。

神農炎帝是農耕文明的始祖,炎帝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主要源頭,高平是神農炎帝故里。據專家學者考證,高平神農炎帝歷史遺存最為密集,碑記石刻最為翔實,民間祭祀活動源遠流長,史書記載和故事傳說十分豐富,歷史文脈根源清晰可見。

近年來,高平在挖掘和傳承炎帝農耕文化上持之以恆、歷久彌新,“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已經成為海峽兩岸拜祭神農炎帝大典的固定主題,炎帝陵則成為充分發揮海峽兩岸基地交流的重要載體。從2016年開始,高平市已連續舉辦四屆“問祖炎帝 尋根高平”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里文化旅遊招商系列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高平炎帝陵先後被國臺辦、中國僑聯和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授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和“神農炎帝文化研究基地”,成為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聖地和炎黃子孫共有的精神家園。特別是“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後,又連續兩年舉辦“慶豐收祭神農”系列活動,因為有眾多農民參與,成為對當地特產的大宣傳大展示平臺。

因此,農耕文明不僅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幹成分,也是新時代鄉村文化振興不可多得的資源寶庫。我們應將其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下去。

本報記者張雲

TAG: 農耕炎帝許村文化神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