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給申城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

是大自然的顏色

是生命力的象徵

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標誌

波長550nm的綠,是最常見的顏色

色譜中冷暖邊緣的中立者

代表著清新、希望,萬物復甦和蓬勃向上

“綠”,給申城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

綠是城市發展最動人的底色

人民城市最溫暖的亮色

上海成長於灘塗之上,綠色“家底”並不豐厚。長期以來,遠郊“四大國家森林公園”是上海的“綠值”擔當,佘山之巔、東平之杉、海灣之秋、共青之巧,為人們休閒遊憩提供了好去處。四大公園均屬人工營造,東平國家森林公園還是目前華東地區最大的平原人造森林,在花博會的洗禮下煥然一新,伴隨著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的建設更加令人期待。

“綠”,給申城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

“綠”,給申城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

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渴望“推窗見綠,出門進園”。身心疲憊時,“一抹綠”讓人放鬆、治癒、精神煥發。正如《木屋之色》這句話:“一個人在物質世界裡陷得越深,看到大自然時就會越覺得壯觀”。人之所向,城之所往,魔都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綠野新蹤”。

“大手筆”拓展生態空間

一江一河鋪展畫卷。

黃浦江、蘇州河城區綠道全部貫通,一個個區域亮點成為市民高品質休閒空間,世博文化公園、千樹“懸浮森林”成為地標景觀。滿眼皆綠意,“道”處是風景,濱水兩岸如同城市動脈,串聯生活繡帶,滋養市民身心,釋放生機活力。

郊野公園競相綻放

。目前上海共規劃了21個郊野公園,總面積400平方公里。繼金山廊下郊野公園先行開放後,崇明區長興島郊野公園、青浦區青西郊野公園、閔行區浦江郊野公園、嘉定區嘉北郊野公園、松江區廣富林郊野公園和松南郊野公園等已陸續建成開放。

環城綠帶華麗轉身

。1995年,上海市啟動的環城綠帶建設,目前已建成4000公頃,未來將延展成“小環繞大環、珍珠落玉盤”的環城生態公園體系,錨固286平方公里的綠色空間。空中俯瞰綠帶,“環上”串珠成鏈,間隔兩三公里就有一座公園驛站,展現“城周十里,林風斜陽”美好圖景;“環內”嵌入楔形綠地,營造城市氧吧;“環外”打造綠心花園,五個新城至少各有一個100公頃的活力“綠肺”。

“綠”,給申城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

“巧心思”妝點美好生活

繁忙道路,點綴青枝綠葉;邊角碎料,添上奼紫嫣紅。馬路上的立體雕塑,家門口的社群花園,轉角處的口袋公園,一抬眼的“綠色問候”,讓人驚豔之餘,留下驚喜,心情美美噠。

從遠郊鄉野到繁華城區,從星星點點到星羅棋佈,從綠化彩化到珍貴化效益化,上海的“綠”越來越近,越來越濃,越來越賞心悅目。截至2021年,上海已擁有184。7萬畝森林,532座公園,除13座具有保護、科研需要外其餘全部免費開放。2025年將建成“千園之城”,2035年將建成公園城市,把“水泥森林”打造成“城市森林”。

漫步在城市中,滿目皆是生機,棲居在此,休閒又愜意。

綠,也是發展理念和產業變革

全球變暖給人們的生活來帶了巨大影響。據研究,氣溫上升0。5℃,極端天氣會頻繁出現;上升1℃,糧食產量下降5%;上升3℃,地球上大部分環境不適合生存;上升6℃,95%的生物將滅絕。

“綠”,給申城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

“綠色低碳發展,這是潮流趨勢,順之者昌。”

從資料看,我國碳排放的主要來源是電熱能源(51%)、工業製造(28%)、交通運輸(10%)及其他(合計11%)。這當中,電熱能源不僅佔比高,而且關聯性強、影響面廣,我國資源稟賦和國情又決定了煤電仍將發揮穩定器作用,但升級改造勢在必行。如果全部使用清潔電力,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將發生全方位根本性變革,大大降低碳排放。因此,打贏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能源是主動脈,產業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核心是綠色低碳技術攻關。

“綠”,給申城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

綠,是小清新,也是新時尚、大潮流

在上海,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變得更加綠色。

積極參與“新時尚”

。2019年,上海出臺“史上最嚴”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市民交出“全國示範”優秀答卷。現在,上海每日干垃圾、溼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處置量比實施前分別下降27。7%、增長77%、增長1。4倍、增長14。6倍。更多人選擇“軌道+公交+慢行”低碳出行方式,2021年共享單車日均騎行量達183萬人次。

“綠”,給申城賦予了不一樣的含義

引領綠色消費潮。

相比減少個人“碳”足跡,接下來說的這些可能更有影響力。比如,大家選擇更天然、可溯源的食品。這些綠色食品會帶動綠色農業、數字農業發展等。隨著城市的發展,“綠”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蔚然成風的綠色生活

是潮流,也是潛力和希望

素材來源:@魔都小哨兵SH

TAG: 公園郊野綠色城市綠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