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十大景的傳說之四——雞冠山

承德十大景的傳說之四——雞冠山

前 言

很早以前

承德一帶就流傳著這樣一首詩

避暑山莊景最奇,風摩嶺上望東睨。

羅漢山高人盡見,磬錘峰大話非虛。

蛤蟆石兒向南臥,德匯門前淌熱溪。

雞冠掛月三千丈,僧帽連雲數百餘。

朝陽雙塔藏仙子,元寶穴內長靈芝。

承德十大景的傳說之四——雞冠山

關於這首《熱河十大景》詩的作者,有說康熙,有說乾隆,有說紀曉嵐,有說任繼風,也有說奎麟,還有的說是熱河民謠。雖然理不清作者是誰,但這首詩在承德卻一直廣為流傳。它明白的道出了“避暑山莊、風摩嶺、羅漢山、磬錘峰、蛤蟆石、熱河泉、雞冠山、僧冠帽、雙塔山、元寶山”這熱河十大景觀。

隨著時代變遷

和避暑山莊知名度的提高

人們把承德十大景又演化成了十大名山

雖然所述景觀各有不同

卻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本文將現代承德十大景的風貌

以及有關它們的美麗傳說與讀者分享

希望能對您的觀光遊覽有所幫助

承德十大景的傳說之四——雞冠山

承德十大景的傳說之四——雞冠山

承德十大景的傳說(四)

雞冠山

李 樹

承德十大景的傳說之四——雞冠山

承德十大景的傳說之四——雞冠山

雞冠山

也稱五指山,位於承德市高新區馮營子鎮東營村北山之上,與灤河北岸的熱河地質博物館相鄰,距承德站22公里。

承德十大景的傳說之四——雞冠山

雞冠山海拔高度825米,山勢陡峭,氣勢雄偉。它峰巒疊嶂,險峻突兀,怪石嶙峋,競相崢嶸。那奇絕的造型,酷似雄雞的大冠子,因而得名雞冠山。

承德十大景的傳說之四——雞冠山

五根粗大的紅褐色石柱,一字形排開,參差矗立於山巔之上,直入雲霄,又像一隻露出五指的手掌,在向遠方的客人招手致意。

承德十大景的傳說之四——雞冠山

山的北面是雙橋區大石廟鎮雞冠山村,距承德站20公里,有火神廟始發的13路公交車通往山腳下的石門溝村。

承德十大景的傳說之四——雞冠山

村上原來有一座元代大靈峰禪寺,清代康熙三十三年重修。據《承德府志》載:“雞冠山名為五指山”,元代初年在五指山下平坦的山阜上修建了“靈峰寺”。

此寺已毀,現僅存遺址。

原寺院中立有元代《五指山大靈峰禪寺大輪禪師碑銘》和清代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重修的碑記,均為贔屓馱碑。早已被毀,現只存殘碑一通,字跡模糊。

承德十大景的傳說之四——雞冠山

經辨認,碑上方四字似為“眾姓功德”,不敢確認, 下方小字姓名姚姓居多,故疑此碑應為重修碑記。

原寺院內的一棵“蟠龍松”,雙唇微啟,雙角併攏,挺胸昂首,龍身翻轉,龍尾高蹺,似有騰雲駕霧直衝九霄之勢。

這株在這裡生長了700多年的古松,主幹通高4米,樹的底部周長3。51米。比避暑山莊、外八廟古松的年齡還要長許多,是承德境內樹齡最長的古樹之一,也是難得的“活文物”、“活標本”。

蟠龍松軀幹曲折盤旋,蒼勁舒展,古松底部雖顯乾枯,但上部虯枝如傘,仍鬱鬱蔥蔥。

在東營村東,沿承德國家地質公園西側院牆外前行,有一棵一百多年的梨樹,是承德市二級古樹。

沿路繼續前行至最後一戶人家前,向北側山上觀望,山頭西側有一岩石酷似烏龜,伸著脖子向上爬行,人們稱其為“神龜馱印”。

沿小路前行,西側道旁立有“河北承德丹霞地貌國家地質公園”標誌牌。

繼續前行,右側山崖有一紅褐色岩石猶如龜背,崖邊一塊半邊懸空的岩石酷似龜首,兩邊各有一塊岩石,恰似兩個前爪。

上行幾步再看,龜首的眼睛都顯露出來,活脫脫一個“神龜探海”。

繼續前行,右側也有標誌牌。

至梁崗上,這裡也立著標誌牌。

站在山崗上,可以觀賞雞冠山景區全貌。

這裡不光有雞冠山,還有很多奇山、怪石與古洞,足以令您耳目一新,驚歎不已。

這裡看似面積不大,實則溝壑縱橫,道路崎嶇,山間小道不甚明瞭,稍有不慎,就會走錯,筆者就曾幾次找不著道。

多數景觀都在有電線杆的這座山上,行走路線需審慎選擇。

圖中有紅色標記的地方,是到達山上的第一個路口,上山的路線有幾條,左邊向下的路較寬,從那裡也可以上山。右邊有一條小道有些繞遠。沿中間小道下去是最近的一條路。

從中間小道下溝再上到梁崗,面前有個“十八羅漢”標誌牌。

十八羅漢標誌牌正面。

這就是標誌牌上面的十八羅漢。

迴音谷。

迴音谷標誌牌。

谷中的方形岩石是點將臺。

山窪裡矗立著去往老虎洞的指示牌,通往仙人洞的小路就在此西側,還可以沿小路登頂。另外一條登頂道路在村子裡,比這條路要好走很多。

老虎洞就位於這條溝壑裡。

按指示牌所指方向,沿陽坡撇坡道一直前行,至崖下便是老虎洞。

老虎洞並不深,裡面落滿巨大的岩石。

這是裡邊的小洞。

崖頂的泉水從洞口邊滴落地上,發出叮咚的響聲。

這個巨大的石筍像一個小棒槌山,人們都叫它石柱子,在這裡觀賞最為壯觀。

人們還傳說它是楊二郎的扁擔 ,山的那邊也有一個。

這個就是位於雞冠山村那邊的那個扁擔 。

迴音壁。

沿老虎洞繼續東行,那裡還有羅漢山與一線天。

羅漢山。

一線天

站在這倆山的夾縫向上看,天是一條縫。

在這裡向外望,就像是從門縫裡往外瞧,看到的也是一條縫。

名副其實的一線天。

這裡每到冬天,水滴結出的冰凌都會凝聚成一個大冰柱子。

在南側觀看,石柱子又改變了模樣,取名為“杵峰倒立”。

杵峰倒立標誌牌。

在這裡觀看,石柱子又變成了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

點將臺、迴音壁與石柱子。

雙乳峰。

仙人洞

位於雞冠山腳下的仙人洞,距地面約2米,既沒有神仙,也沒有香火。

洞下荊棘叢生,無路可走,即便來在洞前,連個放腳的平地都沒有。

仙人洞所在的山崖。

在石柱子南坡有一山包狀如饅頭,又像武將的頭盔,人們稱它為“將軍盔”。

承德十大景的傳說之四——雞冠山

1

雞冠山的傳說

在很早很早以前,承德南面的山下有一個小部落,住著十幾戶人家,他們以放牧和打獵為生。突然有一天,一個放羊的小孩兒沒有回來,同時還少了幾隻羊。過些天,又有兩個獵人相繼失蹤。部落人一起上山去找,發現他們已經變成了骨頭架子。

看來是山裡出了妖怪。從此,誰也不敢再上山放牧和打獵了。

部落中有個小夥子叫山虎,從小失去了父母,整天跟著爺爺上山打獵,練就一身好本領。這天,爺爺帶著獵物外出換米,山虎帶上鋼叉和大砍刀就上山了,他決心要剷除山裡的妖怪。

山虎來到山上,四處搜尋妖怪。當他來到山頂一個大山洞口時,忽然覺得一陣冷風吹來,緊跟著一隻一丈多長的巨大蠍子從洞裡向他爬來。山虎明白了:原來是你這隻大毒蠍子在吃人呀,今天我非殺死你不可。山虎迅速順過鋼叉,向毒蠍刺去。毒蠍豎起它那帶毒鉤的尾巴,來迎戰山虎。

山虎與毒蠍戰在一起,鬥了好大一陣子,山虎漸漸的有些力不從心,突然,腳下被石頭一絆,跌倒了,毒蠍趁勢把大毒鉤朝山虎猛蟄過來,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爺爺趕了過來。爺爺換米回來見山虎不在家,鋼叉和砍刀也沒了,估計他是上山找妖怪去了,就趕緊帶上弓箭上山來了。

爺爺迅速摘弓搭箭向毒蠍射去,一箭中在毒蠍背上。毒蠍見背後有人,放下山虎轉頭奔向爺爺。山虎趁機起來,與爺爺一起又與毒蠍拼鬥起來。爺爺歲數太大,腿腳不靈便了,戰了不大一會兒,爺爺就讓毒蠍用尾巴掃倒,蟄死了。

山虎一看爺爺死了,心疼得象要掉出來了一樣,兩眼冒火,扔掉手中的鋼叉,拔出背上的砍刀,左殺右砍,與毒蠍拚死一戰。山虎豁出命去了,越戰越勇,大砍刀連續砍中了毒蠍幾次,誰知那毒蠍的皮特別厚,都沒砍到肉裡。山虎急了,使出全身力氣,把砍刀掄圓,狠狠的向毒蠍砍去。這一刀終於砍進了肉裡。毒蠍被砍痛,“吱”的一聲怪叫,將滿口的毒液一下子都噴到了山虎的臉上。山虎頓時覺得天旋地轉,馬上就要不行了,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喊道:“我死了也要變成雞,與你戰鬥到底!”山虎喊完就失去知覺,人事不知了。

山虎的精神感動了天神,天神真的把他變成了一隻金雞。毒蠍見眼前突然出現一隻金雞,嚇得它趕緊鑽進洞裡藏了起來。金雞守在洞口左等右等,等了三天三夜,毒蠍也不出來,氣得它展開雙翅,用力去拍打洞口岩石,震得山搖地動,毒蠍終於出來了。毒蠍剛出洞口,金雞就衝了上去,先啄瞎了毒蠍的雙眼,又啄斷了它的尾巴,再照準脖子猛啄幾下,然後就把它吞了下去。大蠍子的後面跟著許多小蠍子,它們見大蠍子被金雞吃了,就都掉頭往洞裡跑。

金雞追上去,邊追邊啄著吃,從洞外追到洞裡,一直吃到洞裡,吃呀吃呀,肚子撐得越來越大,等金雞把小蠍子全部吃光,它的肚子也把山洞撐塌了,整座山都壓在金雞的身上,只剩下那巨大的冠子露在外面,形成了一座山峰,就是現在的雞冠子山。

門票與交通

門票:雞冠山景區免費開放。

交通:承德大橋至漫子溝902路途徑東營村、地質博物館。

南互通始發:27路終點站是地質博物館。

31路、901路途徑東營村、地質博物館。

TAG: 毒蠍雞冠山虎承德標誌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