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怒江】夜讀——聆聽“擺時”

【聽怒江】夜讀——聆聽“擺時”

主播:尹婷

曾對朋友說過,我聽不得“擺時”,就像聽不得“尼遲木刮”(傷心調)一樣,一聽就會不自覺地流淚。這淚,並非為一個民族悲壯的遷移史而流,純粹是感動於那隔著語言屏障的演唱者悠悠的敘述。

從第一次結緣“擺時”到今天,近十年的光陰,每一次聆聽,當那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領唱、時而應和的調子撞擊我那並不出色的音樂的耳朵時,那種經過濾後沉入心底的音質總會讓我感動不已、震撼不已。儘管身為外族,然而或許因為對一個民族的崇敬,時至今日,在與很多人說起大峽谷,說起這個與我有著密切關係的民族時,我也從不掩飾自己對這調子偏執的愛。

在接觸“擺時”前,我從未發現還有這樣一種傾訴,可以瞬間讓我幻化成一滴水、一棵樹、一片雲、一粒沙,而那些吟唱“擺時”的或緘默或肅穆的虔誠的面孔,每每在我閉上眼時,都會順從地迎接那絲絲縷縷橫空而來的音色,穿透我的肺腑,蠱惑我的耳膜,尤其是從那歌唱時閃爍出星星月亮般光澤的純淨的眼眸中回到日日飲食起居的城市,夜晚,當我把自己置於山腰的居所倚窗眺望,總有一種河流般清澈的旋律將我帶到一種溫暖的場景中。

“十 一”小長假,從省城到大峽谷探險旅遊的朋友因在“百度”上搜索到六庫附近有一群“打著赤腳走進藝術殿堂”的歌者,於是毅然放棄此行很多的“計劃內”,邀我直奔那個有著好聽名字的村莊,只為聆聽讓她嚮往的天籟。

在那個叫百花嶺的小村,噹一聲高亢而悠長的男聲劃過我頭頂的天空,那久久迴盪的餘音,一下子就將我拉回到了初聽“擺時”時的場景。

我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聆聽“擺時”是改行當報紙副刊編輯後第一次參加一個縣級文聯組織的採風活動。那晚,在大峽谷一個偏遠而古老的村莊,被濃稠夜色裹著的我們因旅途勞頓而顯得風塵僕僕,然而,當村裡好客但不善言辭的“擺時歌王”和他的團隊身著傈僳族盛裝、用自釀的“布汁”酒迎接我們的到來時,那伴著“布汁”醇香的氣韻悠長的調子,讓我在接過“布汁”的瞬間感到從未有過的溫潤和溫暖。

時值深冬,門外風吹草低,風拍打著光禿的樹樁而發出的聲音,讓天地間似乎覆蓋了一層看不見的雪。冷硬的風、以大怒江為背景的闊大的院落,還有冬夜裡閃爍的星辰和明晃晃的月亮,讓整個山村被寂靜籠罩著。天寒地凍,卻凍不僵那群以歌言情的村夫村婦的激情,儘管他們來自鄉野,屬於鄉野,但那種不著雕飾的演唱何其精彩。

沒有繁複的鋪陳,“歌王”一聲清唱,讓堆積在胸中的萬千情愫奔湧而出,至每節結尾,眾聲一齊融進來,而“歌王”那高揚在雲天裡的聲音,早在聽者忙於關注應和者時已了無痕跡並不緊不慢地款款落下,與伴奏的眾聲渾然一體唱成了拖腔,其聲一改先前的豪放之氣,已然變得出奇婉約細柔,似乎拐了好幾道彎。

“神奇”,這該是我當時聽到那樣的曲調時唯一可以形容自己內心感受的最妥帖的詞。在我眼裡,那樣的調子不是歌,不是吟唱,甚至不是詩,它更像領引人走入天籟之境和靈魂淨土的無形的力量。那個夜晚,在以火塘為舞臺背景的農家院落裡,我靜靜地聽著,第一次,在歌聲的裹挾中任淚水慢慢蓄滿眼眶,心甘情願被一種旋律牽引著,向前走,向前走……在曲調煞尾而餘音未散時刻,學著屋內那些上了年紀的傾聽者,帶著膜拜的心,埋下頭,將手中的“布汁”一飲而盡。

歌不停,酒飄香,歌酒醞釀出的慢時光,讓我的心變得迷醉,也讓我的眼變得迷濛,我愚鈍的耳雖聽不懂那些調子裡的起轉迂迴,卻聽得懂夜風裡歌者對那些意象的讚美,土地、生命、霧靄、明月、繁星……浪漫的和現實的、快意的和悲壯的、粗糲的和綿軟的,都在他們的唱腔裡閃著異彩,成為對這個民族文明史的藝術追憶,一輩輩祖先的可親影子,在他們那看不見的追憶中閃閃又爍爍。

一曲剛罷一曲又來,在院內瀰漫著、生長著的調子,讓我欣喜、感動卻又無言以對,只能一杯接一杯地喝酒,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在這無法描摹的喜悅中。醉則醉矣,可我發現,那一刻,我離這個民族是如此的近,我甚至似乎觸到了自己赤裸的靈魂。

離開山村的那個清晨,我一改往日賴床的陋習,破天荒起了個大早,洗漱停當後獨自一人默默走向村頭,仰視村中那被歲月侵蝕得斑駁的古樹,仰視那問鼎蒼穹的群山,也仰視這個將遷徙路上的複雜情感演繹得不著痕跡的民族,那能將我心照亮的調子,如一束光,由遠及近,再次將我俘虜,我原本脆弱的心,在寒風中顫慄著。

……

那天,從百花嶺返回小鎮六庫,離開時,朋友說,雖然面對那樣盛大的場面、那樣奢華的音質,其實她根本聽不懂其中的字詞,更不明白曲調所表達的深意,只覺得自己被一種陌生一種新鮮一種蒼涼緊緊攫住,並隱約感到這唱腔之下似有溝壑縱橫,有群山高聳,有云霧繚繞,有怒水奔流。

朋友還說,如果她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她一定會找一個傈僳漢子做丈夫,把家安在群山之巔、白雲之下,安心做那個等待的身影、那個讓炊煙縹緲升起的女人,而她的丈夫在唱“擺時”時,一定是帶著神奇的音色,與雲朵、與曠野、與天空呼應;他們的孩子,會像牛羊自由自在奔跑追逐在野櫻花和河流消失的地方。我說我便是那等待的身影,雖沒有她想象的浪漫,但內心的寂靜歡喜卻並非每一個女子都有。她聽後,淺笑道:“你真幸福。”

作者介紹

【聽怒江】夜讀——聆聽“擺時”

陸娉婷,壯族,怒江傳媒中心記者,雲南省作協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八期少數民族作家班學員,愛文學,愛生活,偶有文字變成鉛字和獲小獎的驚喜。

主播介紹

【聽怒江】夜讀——聆聽“擺時”

尹婷,怒江傳媒中心節目主持人,廣播藝名伊然。

“真正有知識的人的成長過程,就像麥穗的成長過程:麥穗空的時候,麥子長得很快,麥穗驕傲地高高昂起,但是,麥穗成熟飽滿時,它們開始謙虛,垂下麥芒。”

【聽怒江】夜讀——聆聽“擺時”

【聽怒江】夜讀——聆聽“擺時”

編輯:楊麗

稽核:楊潔

監審:陳潔

在看點這裡

TAG: 擺時調子布汁麥穗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