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古塔,“狀元”、“榜眼”、“探花”同時題字,先人用意深遠

古村、古鎮是我們祖先最早賴以生存的根基,是祖先們繁衍後代的安全港灣,也是文明社會早期的產物。它從選址到佈局都強調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因而表現出了山水風光之特色。我國有三千多年的村落史,向人們展示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尤其是我國的古村落,生動地展現著民族文化的多種多樣,更加能反映出我國的歷史,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古村落集人文、歷史、建築、民俗等多種文化於一身,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歷史科學和旅遊價值,成為了所有人瞭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視窗。

這個古塔,“狀元”、“榜眼”、“探花”同時題字,先人用意深遠

今天我們來說一個古老的村落,她是廣東省內的一個,很早就被國家文物局及住建部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古村落,可以說在廣東省也是歷史悠久的古村。這個坐落在珠江江畔的村落,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源,古老的各式建築至今還能向現代人傳遞著古老年代的資訊。通過了解欣賞這些古老建築,能夠更多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以古鑑今是對現代人們意識的一種補充,這個充滿古風古韻的村落,就是廣州番禺區境內的大嶺村。

這個古塔,“狀元”、“榜眼”、“探花”同時題字,先人用意深遠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在浙、贛、皖等地,有數不清的江南風光的水鄉小鎮,每一個水鄉古鎮都有著她們獨自迷人的水鄉風光,令無數人為之傾倒,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不乏心中都有一些不同的感慨,讚歎江南的柔和秀美。雖說廣東也屬江南,可這種水鄉韻味的古鎮卻是並不多見,這中間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各地區的文化上的差異,和更多天然形成的地理環境,才造成了各地有不同建築形式的格局。

這個古塔,“狀元”、“榜眼”、“探花”同時題字,先人用意深遠

但說了很多,其實總的說來不論是江南與江北,或是嶺南與嶺北,基本上都是尊崇儒家道德文化為基礎,結合當地的實際,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美麗家園。大嶺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可謂是歷史悠久,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程。據有史料記載,最早開始來此建村立基的是浙江南雄的許姓族人,後又有同鄉的陳姓族人會聚到此,從此開始了兩姓族人共同治理山村的局面。

這個古塔,“狀元”、“榜眼”、“探花”同時題字,先人用意深遠

雖說是許姓族人先來此地,但後來經過數年繁衍生息,開枝散葉反而倒是陳姓族人發展得更為興旺與壯大。雖然村中由兩姓族人共存,也因為兩姓都是同鄉,關係相處得非常融洽,為了兩族子孫後代能夠和諧共存,世代發展。兩族祖先一起制定了鄉村約定,留下了禁約石碑。碑記曰:“啟看我大嶺鄉陳許二姓聚族而居,歷數百餘年如同一家,相安無異。今為儲存土地物業以免他日凋零,合議計劃特出此禁約。”碑記的大體內容就是陳、許兩家人等,共同致力於大嶺村的繁榮昌盛,為避免日後出現不孝子孫敗壞祖業的現象,以族規制定的懲罰來懲治,確保兩族人共創輝煌。

這個古塔,“狀元”、“榜眼”、“探花”同時題字,先人用意深遠

大嶺古村的自然環境極為優美,位於番禺區石樓鎮菩山腳下,依山傍水,一條寬闊的玉帶河圍繞著山村,形成了一個彎月的形狀滋潤村落,隨後玉帶河順著水流匯入珠江奔流入海。古村處在一片開闊的平原地帶,在山水相連之間有無垠的沃土良田,山峰奇秀,濃蔭茂密,水源充沛,儼然就是一個美麗富饒的魚米之鄉。從玉帶河分出的水系連線著村中千家萬戶,村中河道上河埠眾多,停靠在河埠旁的小船在水中悠然搖晃,時刻等待主人駕船一行。

這個古塔,“狀元”、“榜眼”、“探花”同時題字,先人用意深遠

村中一條寬闊的古街蜿蜒曲折,由五條青石板鋪砌而成,寬約四五米,連線著許多更為窄細的小巷,眾多七拐八彎的弄巷,如你不注意看巷中的指示牌,就會迷失在幽深的弄巷之中。古村中很多的古建築至今依然儲存完好,大多都是明清時期修建。有厚重而高大的鑊耳山牆;有獨具特色的蠔殼屋;安全而又永不枯竭的三眼井;還有族人尊敬和定期祭拜祖先的家族祠堂;更有村邊幾百年的大榕樹,它撐出的巨大蔭涼,庇護著大嶺村的世代子孫。

這個古塔,“狀元”、“榜眼”、“探花”同時題字,先人用意深遠

在大嶺古村中最具文化氣息,和最具點睛之作的就是村西北的“大魁閣”,也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文峰塔”,“大魁閣”在當地被人們稱為“文塔”或是“筆塔”。此塔與龍津橋對岸的顯宗祠遙相呼應,高有20餘米,分為三層磚石結構,六角形的塔身,託著一個像是寶葫蘆形狀的頂部。磚塔看起來堅實牢固,塔身上雕刻有不同圖案的花紋,精巧別緻。如果要是從高處俯瞰,整體上形成了條案上的“文房四寶”,臨水 “筆塔”如同書寫的握筆,一墩兩孔的龍津橋是它的筆架,而古樸厚重的“顯宗祠”像是條案上的印章,寬廣無垠的土地與河流成為了大筆所揮灑的紙張,大有盡情揮灑書寫之浩氣。

這個古塔,“狀元”、“榜眼”、“探花”同時題字,先人用意深遠

大嶺村的祖先們不僅有這樣的豪氣,而且還在這一個看似普通的“大魁閣”的細節之處下足了功夫。因為此塔是三層結構,底層門上的石刻是由順德縣“探花”李文田所提“作鎮菩山”四字;第二層在石門上方的石刻是由番禺縣“榜眼”許其光所提“司命司忠”四字;第三層六角形的石框窗上是由順德縣“狀元”梁耀樞所書“日月齊光”四字。雖說我們現在不知道當年現場幾位地位極高的大才,在這裡提書是何用意,可從大嶺村建造此塔和能人相聚於此的意義也能知曉一二。大致的意思是祖先希望以此塔為見證,學子們要如同此塔的提書人一樣,步步登高。

這個古塔,“狀元”、“榜眼”、“探花”同時題字,先人用意深遠

如今的大嶺村已然是個城中之村,隨著周圍城市建設得越來越好,而大嶺村卻在城市建設中,依然還保留著她那幽靜淡雅的寧靜。

TAG: 大嶺古村族人文化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