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編者按:《中國影像方誌 福建卷政和篇》歷時6個多月的拍攝製作,將於4月16日下午3點38分在央視十頻道播出,敬請收看。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政和一分鐘宣傳片”,“vid”:“m0949ngmkkb”,“img”:“http://puui。qpic。cn/vpic/0/m0949ngmkkb。png/0”,“desc”:“”})

政和篇 預告片

政和位於閩浙交界,平原地區地勢平緩,種植和開墾優勢明顯,境內陸路交錯通達。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直到閩景宗永隆三年,公元941年,析寧德縣設立了關隸鎮,政和歷史上的第一個行政建制誕生。北宋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關隸鎮升為了關隸縣。這是政和歷史上首次立縣。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宋徽宗將年號政和賜給了關隸縣,寓意政通人和的縣名,沿用近千年,至今未變。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千年文脈傳承

北宋政和年間,朱松得中進士,任政和尉,並舉家從江西婺源遷居政和。

為不負家學與父親的囑託,朱松任職政和期間,先後創辦雲根書院、星溪書院。書院建成後,朱松職事之餘,常在書院讀書觀理,授徒講學,施教於民,開政和文化教育之先河。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朱熹秉承父祖之志,致力理學,傳播文化,終成理學集大成者。他常到雲根書院講學佈道,傳授理學思想,一時八方學子云集政和,探究理學真締。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雲根書院歷經滄桑,歷朝以來進行6次重建、擴建、最後毀於清朝末年。但朱氏一族深植於政和的文化影響,卻延續不斷,為政和數百年來的發展之路奠定了基石。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2006年10月,歷時三年重修,雲根書院重現政和。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在政和,幾乎所有的民俗活動都與廊橋有關。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據記載,政和境內的木拱廊橋曾有數十座,到如今仍儲存著七座清代的木拱廊橋,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赤溪橋便是其中一座。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赤溪橋橋長33。5米,拱高9米。這座清嘉慶年間的廊橋透過杉木交叉搭置互相承託,擠壓咬合,形成拱形支撐,相對較短的木構件,透過榫卯連線,逐節伸展,巧妙地實現了跨越山谷和支撐橋面荷載兩大功能。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楊顯華一生修建廊橋多座,最得意的作品就是他二十五歲時建造的龍灘橋。經過測算,橋淨跨23米,橋面距河面高15米。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楊顯華認識到,如此險峻的地方,要想建造跨度大、高度高的橋,能否搭建一個牢固的工作架是關鍵。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為此,他根據龍灘河道的地形設計了一個由五排水架柱組成的巨大工作架。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經過三年修建,1965年,龍灘橋竣工。這座政和縣現存最年輕,立地最險峻的木拱廊橋,成為了家鄉的一座地標。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木拱廊橋,是我國傳統木架構橋樑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品類,被《中國科學技術史》稱為“在世界橋樑史上唯中國有之”。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2012年,政和縣嶺腰後山橋、外屯洋後橋、澄源赤溪橋3座廊橋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四平戲唱響 古韻留新聲

四平戲是一種古老的劇種,淵源可追溯至宋元南戲。明朝時,南戲發展出崑山腔、弋陽腔、餘姚腔、海鹽腔四大聲腔。四平戲就是由弋陽腔演變而來的一種劇種。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四平戲唱腔是弋陽腔的遺存,“唱、白”的表現過程中,某些字音仍要遵守保留“官音”與“戲曲聲調”和上口上韻的特殊讀法,選擇吸收方音土語穿插其間,豐富了四平戲舞臺語言藝術。語言唱腔屬高腔系統,古樸粗放,清新悅耳,句末幫腔以拖音演唱。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楊源四平戲不僅高度傳承了源自弋陽腔的四平唱腔,更難得地完整保留了五大宋元南戲的代表劇目,堪稱是中國戲曲的活化石。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四平戲受封閉的地理條件影響,比較完整地保留了早期戲曲臉譜的繪畫特徵。四平戲臉譜詼諧古樸、筆畫粗獷,繁簡相交。用色簡單,渲染濃淡有致,勾勒惜墨如金。畫法手法以象形和白描為主,各表其意,角色與性格關係密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花臉,將人物和野獸結合,襯托出人物角色的性格。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生態發展 翠甲天下

政和是閩北重要的竹產區,46萬畝竹林層層疊疊、鬱鬱蔥蔥,為政和人提供了竹工藝製作的天然寶庫。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與竹為伴的政和人,自古就有用竹子製作生活用具的風俗。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這個名叫方正行燈的竹燈作品,將簡單的竹條編織為方形、菱形,並襯以和紙,作品線條流暢、透光柔和、淡雅溫馨。2011年,獲得中國旅遊商品大賽銀獎。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在佛子山的山嶽峽谷中,隱藏著豐富的原生植物群落及生物資源。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政和杏作為一種稀有的薔薇科杏屬野生物種,對良好的生態環境有著極強的依賴。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政和杏所在的佛子山,保留著大面積優美的原生天然林。古樹資源豐富,生物珍稀多樣,除了政和杏之外,還有南方紅豆杉、銀杏,竹柏、油杉、等十數種古樹名木。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近年來,政和佛子山獲批國家級地質公園和生態自然保護區。這個集火山岩地層地貌、生態景觀於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2019年10月28日,政和縣第三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國家溼地公園星溪鄉念山舉辦,中國白茶小圳石圳灣、念山雲上梯田、中國第一楠木林、天村稠嶺、翡翠錦屏等,一幅幅古老的鄉村畫卷,在生態與文化的結合中,走上了振興之路。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政和:廊橋飛跨險峰 天塹變通途 四平戲唱響古韻留新聲

TAG: 政和四平廊橋書院拱廊